統測國文
- ( )研讀了〈登樓賦〉一文,若想進一步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的相關資料,可查閱哪些典籍? (A)《史記》 (B)《漢書》 (C)《三國志》 (D)《世說新語》 (E)《昭明文選》
- 〈餓〉一文中,主角每次想起父親,都想到他一雙睜圓的眼睛,這雙眼睛在文中有何意義? (A)遺忘的作用,每當主角想起就會忘了饑餓 (B)威嚇的作用,每當主角想起就會反胃吃不下飯 (C)警示的作用,每
- 〈餓〉:「他想到每吃飯時,他吃了一半碗,想再添些,他爸爸便睜圓了眼睛說:『小孩子不知道飽足,還要多吃!留些明天吃罷!』他媽媽總是垂著眼淚說:『你便少喝一開酒,讓他多吃一口罷!再不然譬如是我─我多
- 《論語》〈克己復禮〉:「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的修辭是: (A)激問 (B)譬喻 (C)類疊 (D)婉曲
- 在《論語》〈克己復禮〉中,顏淵問孔子實踐仁道的方法,孔子的回答是: (A)我欲仁,斯仁至矣 (B)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物動 (C)禮者,理也 (D)當仁,不讓於師
- 下列何者不是《論語》〈言忠信,行篤敬〉中,孔子教導子張做事的道理? (A)事事盡心盡力,說到做到 (B)動靜行止間,隨時謹記忠信篤敬四個字 (C)以惡衣惡食為恥 (D)為人要厚實,做事要穩定
- 《論語》〈以直報怨〉中,孔子不贊成何種方式? (A)以德報怨 (B)以德報德 (C) 以德報怨 (D) 知恩圖報
- 從《論語》〈君子固窮〉中,可看出衛靈公所重視、在意的是? (A)行軍佈陣的方法 (B)仁義道德 (C)祭祀禮儀 (D)孝道倫理
- 《論語》〈君子固窮〉:「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此句說明: (A)要當君子就必須承受窮困的後果 (B)小人處於窮困的環境,仍知力爭上游,努力不懈 (C)君子即使身處困境,還能固守節操,小人在
- 《論語》〈君子固窮〉中,孔子與衛靈公談話後,隔天就離開了衛國,請問孔子及其弟子離開的原因? (A)衛靈公聽到孔子的回答,心生怨懟,把孔子一行人趕走 (B)孔子認為衛靈公在意的是軍事佈陣,所輕視
- 《論語》〈言忠信,行篤敬〉中,談到在蠻貊之邦也通行無礙的道理是:(A)行忠信,行篤敬 (B)在立在輿 (C)金銀珠寶 (D)華夏文化
- 何者不是《論語》〈言忠信,行篤敬〉一章的主張: (A)忠信篤敬也可行於蠻貊之邦 (B)孔子教子張要把忠信篤敬具體化 (C)暢行天下要注意言行端正 (D)在州里不必忠信篤敬
- 在《論語》〈言忠信,行篤敬〉中,孔子提示子張做事的道理,子張將孔子的話寫在大腰帶上,請問這個動作表示的意思是: (A)孔子要求子張要寫筆記 (B)子張提醒自己要謹記在心 (C)子張為了讓其他弟
- 《論語》〈言忠信,行篤敬〉:「言忠信,行篤敬。……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此二句意謂: (A)念茲在茲 (B)不以為意 (C)耳濡
- 《論語》〈以直報怨〉:「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可知孔子對於回報抱持何種原則? (A)寬宏為懷、無怨無尤 (B)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C)公正順理 (D)依法辦理
- 下列文句的用字,何者有誤? (A)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B)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就當我為遇見你浮筆 (C)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 (D)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
- 下列各組選項「 」中的字,讀音兩兩相同的是: (A)河「畔」/「判」官 (B)「矯」情/「嬌」弱 (C)波「瀾」/燦「爛」 (D)「治」理/陶「冶」
- 「復入深林中,林木蓊翳」句中的「蓊翳」不可換成下列何者? (A)蒼勁 (B)繁茂 (C)蔥蘢 (D)蔽天
- 下列字詞的注音,何者有誤? (A)松「蕈」:ㄒㄩㄣˋ (B)痔「漏」:ㄌㄨˋ (C)「鬟」飾:ㄏㄨㄢˊ (D)「盎」然:ㄤˋ
- 下列「 」中的字,讀音正確的選項是: (A)夕「舂」:ㄔㄨㄣ (B)豔「冶」:ㄓˋ (C)山「嵐」:ㄌㄢˊ (D)山「僧」:ㄗㄥ
- 下列「 」中的字音,何者錯誤? (A)「恣」意:ㄗˋ (B)「疔」瘡:ㄊㄧㄥ (C)「樗」木:ㄕㄨ (D)「臃」腫:ㄩㄥ
- 有關〈晚遊六橋待月記〉一文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 (A)作者袁宏道 (B)選自《袁中郎全集》 (C)描寫六橋一帶的秋光月影 (D)六橋乃指蘇堤上六座橋
- 「歌吹為風,粉汗為雨」是形容: (A)遊湖者眾多的熱鬧非凡 (B)西湖景色美麗非凡 (C)仕女遊湖的辛苦 (D)歌唱與吹奏的熱烈
- 下列何詩描寫的季節不是在「春天」? (A)攜得東疆山色至,蒼蒼欲補碧潭春 (B)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C)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鐘 (D)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 有關〈大榕樹〉一文,下列何者敘述正確? (A)大榕樹深受當地民眾學生的喜愛是因為榕樹的鬚根可以製藥 (B)現代人相信榕枝有點火後水澆不熄的用途 (C)榕樹具備漆樹、橘樹、椰樹、樟樹的好處於一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