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關於「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下列何者敘述正確? (A)「弱冠」指男子十五歲 (B)「卓犖」二字形容才華、見識的傑出 (C)「柔翰」指柔軟的髮絲 (D)意謂年輕時即博學能文 (E)左思自詡才學
- 由「公既歿,後世子孫修其業,承其志,如公之存也」中,可得知哪些訊息? (A)子孫延續范仲淹義行,傳揚美德 (B)因畏懼范仲淹威勢,子孫不得不為 (C)范仲淹逝世,所以子孫整修義田以調整風水 (D
- 下列關於左思〈詠史〉其一文句的解釋,何者正確? (A)「著論準〈過秦〉,作賦擬〈子虛〉」意謂文才可以媲美賈誼和司馬相如 (B)「邊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意謂邊疆多事,軍情緊急 (C)「雖非甲冑士
- 「金花」於〈一桿「稱仔」〉發揮哪些作用? (A)秦得參向鄰居告借時,鄰居出借「金花」,看出臺灣社會的互助情誼 (B)夫妻二人運用典當「金花」的本錢營生,發展出後續故事 (C)情節發展中,多處提及
- 下列關於賴和的敘述,何者正確? (A)本名賴河,筆名懶雲,人稱和仔先 (B)深受五四運動及新文學思潮的衝擊 (C)支持新文學,放棄舊文學 (D)積極參與政治運動,甚至被捕入獄 (E)是當時臺灣推
- 下列關於文學常識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傳奇」本指情節曲折離奇的唐代文言短篇小說,〈虬髯客傳〉即其代表作 (B)「行」、「歌行」均為樂府詩體式,佚名〈飲馬長城窟行〉、白居易〈琵琶行〉皆屬
- 魯夫老師要同學舉出〈岳陽樓記〉中的句子並說明修辭,下列何者正確? (A)索隆:「銜遠山,吞長江」用了轉化修飾 (B)娜美:「濁浪排空」用了誇飾修辭 (C)香吉士:「吾誰與歸」用了倒裝修辭 (D)
- 「用典」是詩歌最常用的法寶之一,善於用典,可使詩詞更加精鍊,能豐富詩歌的意涵,下列詩句,何者含有典故? (A)文綵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B)雖非甲冑士,疇昔覽《穰苴》 (C)著論準〈過秦〉,作賦
- 下列文句「 」內的敘述,涉及天文星象的選項是: (A)〈古詩十九首〉:「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B)杜甫〈贈衛八處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C)蘇軾〈赤壁賦〉:月出於東山之上,「
- 下列成語何者最不適合用來形容「無為而治」的精神? (A)鳴琴垂拱 (B) 不言而化 (C)政由己出 (D)垂裳而治。
- 形容著作沒有價值,濫刻無用之書 (A)禍棗災梨 (B)椿萱並茂 (C)滄海遺珠 (D)隔靴搔癢。
- 下列關於成語「無適無莫」說明錯誤的是 (A)適:絕對如此 (B)憑空捏造的謠言 (C)莫:絕不如此 (D)對人對事沒有定見。
- 久處於酒食的享樂之中,指的是 (A)酣豢酒食 (B)飲鴆止渴 (C)滿則招損 (D)精金良玉。
- 別看他一副「」的樣子,誰不知道他滿腹都是雞鳴狗盜的鬼主意。缺空處宜填 (A)誨淫誨盜 (B)精神矍鑠 (C)道貌岸然 (D)鼎鑊如飴。
- 先秦諸子談「愛」者甚多,下列何者屬於墨子「愛」的思想? (A)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B)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C)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D)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
- 〈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下列何者表達出「期望」語氣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C)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D)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
- 當柳宗元登上西山之後,發現「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這是在形容 (A)數州土壤形如袵席,可任人睡臥 (B)數州地勢之平坦 (C)所處地勢之高峻 (D)數州土壤之廣闊。
- 有關〈晚遊六橋待月記〉一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甲)超脫世俗,以作者個人獨特的審美觀行文(乙)以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描寫月景神韻(丙)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極言遊湖的紅男綠女之盛(丁)
- 〈記憶中的一爿書店〉:「那爿書店叫做甚麼名字呢?我完全記不得了。那好心的店主人母子姓甚麼呢?我也一直不曉得;說實在的,我連他們的模樣兒也早已經忘掉了。」文中作者對這爿書店的記憶,可用下列哪一詞
- 下列關於〈諫太宗十思疏〉文意的說明,何者正確? (A)「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寫出魏徵希望唐太宗能重視宗室,鞏固根本,並開源節流 (B)「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 古代臣下對君主的說服方式,有動之以情、說之以理、誘之以利……等,目的都是為了成功勸說君主以達成某種利益或盼望。下列關於臣下說服君主的文句說明,何者正確? (A)〈燭之武退秦師〉:「越國以鄙遠,
- 下列何者與李密在〈陳情表〉裡推辭徵召的理由最相近? (A)家中食指浩繁,責無旁貸 (B)瓶之罄矣,維罍之恥 (C)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身為蒲柳之質,不堪大任
- 〈出師表〉:「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句中前後兩「效」字的意思分別是什麼? (A)責任/效法 (B)任務/成功 (C)效用/效果 (D)功業/效果
- 下列關於《聊齋志異》一書的敘述,何者正確? (A)是一部文言長篇小說集 (B)收錄四百餘篇以傳奇手法寫成的志人小說 (C)「聊齋」為蒲松齡的書齋名,「志異」即記錄奇異的事情 (D)此書既是蒲松
- 關於李密的生平,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因不願事奉偽朝,屢辭徵召 (B)勸諫武帝以孝治天下 (C)李密對為官一事棄若敝屣 (D)終以忤晉武帝而失官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