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下列關於蒲松齡的敘述,何者正確? (A)出身望族,不善治生,性情豪縱,數年間揮霍殆盡,推薦博學鴻詞科不就,絕意仕進,客死異地 (B)自幼才華過人,但屢試不第,七十一歲舉貢生,一生精力盡於著作
- 閱讀下列先秦諸子對於「聖人」的描述,推斷甲、乙、丙、丁依序應為哪一家所提出?甲、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乙、聖人之治民也,法與時移而禁與能變。丙、聖人積思慮,習偽故,以生禮義而起法度
- 下列關於中國歷代作家的敘述,何者錯誤? (A)想研究陶淵明的生平與作品,可查閱《晉書》、《昭明文選》、《靖節先生集》等書 (B)想研究韓愈的生平與作品,可查閱《全唐文》、《昭明文選》、《柳河東
- 下列關於奏議類古文的說明,何者有誤? (A)表:代用以向天子陳述事理、標舉主張,並提出請求的公文書,如:諸葛亮〈出師表〉 (B)對:臣下回答帝王的提問。口頭叫對,形諸文字也叫對,如:諸葛亮〈隆
- 下列哪一句話可與「放其心而不知求」相互闡發? (A)必有事焉而勿正 (B)舍正路而不由 (C)心勿忘,勿助長也 (D)君子無欲則剛。
- 「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其文意為: (A)人性本善,雖有亡失良心善性,也絕非人的本性 (B)人性有善與不善之分,端看先天本質而論定 (C)人性本惡,但可透過後
- .孔子曰:「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之意為何? (A)人心叵測,要多加提防 (B)人心不可片刻失其存養 (C)萬物消長各有其道,要順應天理 (D)大抵心安就是家。
- 下列有關中國史書的說明,何者正確? (A)孔子據魯史而作《春秋》,微言大義,寓褒貶,別善惡,世稱《春秋》筆法 (B)《左傳》以釋義例為主,有功於《春秋》者良多 (C)司馬遷作《史記》,參考《左
-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甲』,『乙』。若有『丙』,及為忠善者,『丁』,『戊』,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其中填入空格說明錯誤的是:(A) 丁:論其刑賞 (B)乙:不宜異同 (
- 「君人者,誠能見『』,則思知足以自戒;將『』,則思知止以安人。念『』,則思謙沖而自牧;懼『』,則思江海下百川」以上四個空格,其正確排列為何?(A)有作,可欲,懈怠,讒邪 (B)可欲,有作,壅
- 下列「 」中的字,讀音兩兩相同的是: (A)禁「惡」勸愛╱隱「惡」揚善 (B)摩頂「放」踵╱大「放」厥辭 (C)「當」仁不讓╱大而無「當」 (D)「著」作總集╱「著」書立說
- 二、多重選擇題 24% (每題2分) 〈勞山道士〉一文雖題為「勞山道士」,但故事的主角卻是王生,下列敘述哪些應是其命題的原因? (A)主角王生「慕道、不能作苦、嬌惰之心」的性格特徵,易令讀者氣憤
- 林語堂先生最欣賞東坡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因為其中表現了浩蕩不凡的胸中氣魄。在重視生命之美,追求身心安頓的傳統思想中,文人往往可以忘卻名利而嚮往一種超脫於俗世之外的心靈境界。下列何者即
- 下列關於魏徵的說明,何者正確? (A)以敢於犯顏直諫著稱 (B)太宗視其如「人鏡」,採用許多諫言 (C)曾主修《隋書》,撰定《梁書》、《陳書》總論,時稱「良史」 (D)與吳兢等人奉命編纂《貞觀
- 關於古典小說的敘述,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中國古代小說皆屬零星記事,至唐人傳奇始有結構可言 (B)其發展大致為:漢魏六朝以筆記為主,唐代有傳奇,宋代有話本,元代開始發展章回小說,明清則是章
- 下列「 」中的注音寫成國字後,何者相同? (A)牛山「ㄓㄨㄛˊ ㄓㄨㄛˊ」/拔「ㄓㄨㄛˊ」人才 (B)反「ㄍㄨㄥ」自省/「ㄍㄨㄥ」耕南陽 (C)附「ㄩㄥ」風雅/「ㄩㄥ」容華貴 (D)工程「ㄐㄩ
- 〈諫太宗十思疏〉中,「樂『甲』,則思三驅以為度;憂『乙』,則思慎始而敬終,慮『丙』,則思虛心以納下;想『丁』,則思正身以『戊』……」請選出正確的選項。(A)甲,盤遊 (B)乙:壅蔽 (C)丙
- 下列各組「 」中的字,何者意義兩兩相同? (A)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省刑罰,「薄」稅斂 (B)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C)不「效」,則治臣之罪/恐託付不「效」,
- 小白讀完〈記憶中的一爿書店〉一文後,整理了該文的文意摘要,其中敘述正確的是: (A)文章一開始透過空間的移轉,從日本租界到國民學校,從公園到石板路,再點出主要場景──書店 (B)書店母子態度親
- 下列各組「 」內的字,何者意義前後相同? (A)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B)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C)居安思危,戒
- 下列「 」中的字,何者音、義皆正確者? (A)一道士坐蒲團上,素髮垂領,而神「觀」爽邁:ㄍㄨㄢˋ,氣色 (B)其門人甚眾,「薄」暮畢集:ㄅㄛˋ,微小的 (C)自「詡」遇仙:ㄩˇ,誇大言詞 (D
- 下列有關「小人」的用法,何者與孟子所說「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的「小人」相同? (A)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B)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C)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
- 下列「 」中的字,何組讀音完全相同? (A)「曠」達/粗「獷」 (B)開「闢」/靜「僻」 (C)汪洋恣「肆」/「肄」業 (D)灰飛「煙」滅/「湮」沒
- 以下各選項「 」中的詞語,前後意思相同的是: (A)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 (B)工之僑得良桐「焉」,斲而為琴/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吾將飢寒「焉」,不病於無
- 〈桃花源記〉以小說筆法呈現作者對理想世界的追尋,作者採用的敘事觀點為: (A)第一人稱觀點 (B)第二人稱觀點 (C)第三人稱觀點 (D)全知全能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