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一位思想家有感於時局混亂,寫了下列寓言:「蝸牛的觸角上分別建有蠻、觸兩個國家,雙方爭戰不休,殺得屍橫遍野。」依據你的歷史知識,這個寓言應該出現在哪部書中? (A)《老子》 (B)《莊子》 (C)
- 史學家曾寫道:「有了全國統一的戶籍,也有全國人民身分平等的齊民。編戶和齊民互為因果,互相激盪,在歷史上同時出現,實質內涵亦結合為一。」請問:中國至何時才算真正進入編戶齊民時代? (A)西周 (B
- 何氏給韓憑的信中,那一句話讓韓憑自殺?(A)其雨淫淫 (B)日出當心 (C)河大水深 (D)願以屍骨賜憑合葬。
- 下列選項中的詞語,何者並非形容「時間短暫」的時間副詞? (A)須臾 (B)俄而 (C)恆久 (D)移時。
- 「規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諸子在原封國內封侯,新封侯不受原王國管轄,直接由各地的郡來治理。」從此諸侯國土析分更為縮小。請問:這是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而頒行何種法令所致? (A)推
- 中國歷史上有一種賦稅制度,農民繳納的賦稅與他的田產沒有必然關連,而是一定的數額。起初,農民可以藉由分到田地而繳稅,但是後來已分不到田,或分的田不均,但是仍然要繳同樣的稅,這樣一來,國家的制度就很
- 某資料如下:「江南上層士大夫之才幹者被拔擢為令僕以下,尚書郎、中書舍人以上之高級官員。而其餘尚文學之士人,大多荒誕浮華,不涉實務,自以為清高。」請問:此文描述的是歷史上何時期? (A)東漢的累世
- 「王利其生,妾利其死,願以屍骨賜憑合葬」,何氏於衣帶上留下這段話,表達了什麼心志? (A)生前別人可以妨礙,死後希望靈魂得以自由相愛 (B)君王無法解救何氏,至少能完成何氏最終遺願 (C)國君
- 下列哪一段敘述,足以說明韓憑夫婦終於如願相擁相依,再不分離? (A)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 (B)王利其生,妾利其死,願以屍骨賜憑合葬 (C)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 (D)王與之登臺
- 下列關於干寶的敘述,何者正確? (A)西晉至東晉時人,有「鬼之董狐」之稱 (B)著有《三國志》,時稱「良史」 (C)仕途不得意,但所作〈三都賦〉曾為時人競相傳寫 (D)著有《搜神記》,為中國古代
- 下列關於「筆記小說」的敘述,何者有誤? (A)以筆記形式創作的小說,內容多言簡意賅 (B)分為志怪小說與志人小說,前者如《世說新語》,後者如《搜神記》 (C)劉義慶編撰之《幽明錄》一書屬志怪小說
- 關於《搜神記》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為具有完整結構的文言小說,標誌了中國短篇小說的成熟 (B)為六朝著名的章回小說,內容多記神怪靈異故事,屬於志怪小說名作 (C)原書多散佚,對後世影響不
- 蘇門答臘是印尼最西面的一個大島,也是全球第六大島嶼。全島面積達47萬平方公里。請問:十三世紀時,將伊斯蘭教傳入的民族為何? (A)波斯商人 (B)印度商人 (C)土耳其商人 (D)阿拉伯商人。
-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依舊在地中海東岸延續帝國昔日之光輝。然而拜占庭王朝畢竟已非昔日的強權,唯獨在哪位君主當政時曾收復部分西羅馬失地,還整理了法律,主導教會,展現強勢的君主態勢? (A)君士
- 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2004年的一次談話中說:「因為修道生活是互相了解的自然基礎,而互相了解對這個保存歐洲基督信仰根源的歷史性時刻極其重要……請會士們繼續隨□□和聖女斯柯拉斯蒂卡的芳蹤,遵守
- 食物反映一地的地理條件與文化,在近代交通發達以前,通常不易改變;但有些地區的飲食方式卻在西元八世紀到十六世紀間,有重大的變化,如開羅、君士坦丁堡都屬此類。這些地方飲食文化的改變主要原因為何?
- 在傳統教會觀點中,庶民、奴隸一定是虛偽矯詐的,而神職人員,特別是教皇、大主教,他們篤定優於眾人百姓。不過在哪本書上,卻在地獄裡看到狡詐教皇,在天堂裡看到虔誠的奴隸,看法和以前迥然不同? (A)
- 十二世紀以後,西歐出現了繁榮的城市,一些交通便利與生活安全之處,成為過往商人聚集之處。請問:西歐城市興起的主要背景為何? (A)商業的復甦 (B)行會的興起 (C)大學的興起 (D)城市爭取自
- 十一世紀末以後,歐洲某一地區的商人自英國進口羊毛,製成羊紡品後又銷往英國,獲利極豐。紡織業加上原有的農牧業帶動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境內的各種手工業、商業及銀行業都開始興盛,城鎮居民的社會力量日
- 十五世紀結束前的1493年,給當時的歐洲,以及整個人類歷史最震撼的是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哥倫布也帶回了一個神祕而又特殊的傳染病,這個傳染病也許殺的人沒有瘟疫那麼多,這個傳染病也許沒有結核病流傳
- 一群高中生在討論國際競逐時期,荷蘭對臺灣的統治政策。下列哪位同學的說法正確? (A)明華:「荷蘭是臺灣歷史上第一個出現的政權,它採用西方的民主習慣,成立臺灣議會。」 (B)俊廷:「荷蘭用鎮壓、
- 關於〈醉翁亭記〉一文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先寫貶謫後抑鬱不樂之情,最後反寫與民同樂的愛民之情 (B)作者歐陽脩建造醉翁亭,由山僧智僊命名,乃取其善於飲酒之意 (C)全文文意從山水之樂、宴飲之
- 下列所描述的季節,何者與〈醉翁亭記〉文中的「風霜高潔」相同 (A)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B)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C)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D)便覺眼前生意滿,
- 西元1640年,一名荷蘭軍官向某地西班牙軍隊的指揮官提出最後通牒,限期退出該地,遭西班牙軍官拒絕。雙方開戰,西班牙軍隊戰敗投降,許多教士也被俘,並遭遣送出境。這樣的故事最可能發生在何處? (A
- 〈醉翁亭記〉一文介紹醉翁亭的位置時,採用層層遞進的方式來介紹醉翁亭的位置。依文章提及的景點依序排列正確的選項為 (A)環滁皆山à琅邪山à西南諸峰à讓泉à醉翁亭 (B)環滁皆山à西南諸峰à琅邪山à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