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他是民國初年的小說家,創作了一個批評傳統文化是『禮教吃人』的故事。這一作品成為白話小說的始祖,也對當時的新文化運動產生很大的影響。」請問引文所述,為哪位作家寫的哪部作品? (A)老舍的《駱
- ()下列關於古文名家及其代表作的敘述,何者錯誤? (A)陶淵明厭倦社會的混亂,遂作〈桃花源記〉以寄託理想 (B)韓愈〈師說〉一文旨在說明作為老師的準則與責任 (C)歐陽脩支持改革而遭貶,遂作〈醉
- ()下列關於《論語》的內容,何者敘述正確? (A)為孔子及其弟子、再傳弟子合編,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 (B)篇章共二十篇,始於〈學而〉,終於〈堯曰〉,其篇章名皆與內容相關,透過篇名可大致了解文章內
- ()所謂孔門四科十哲,下列分類何者完全正確? (A)冉有性謙退,為季氏家臣――文學 (B)子路好勇衝動,能說善道――言語 (C)子游仕魯為武城宰,習於禮――政事 (D)顏回貧而好學,不遷怒,不貳
- ()下列關於鍾理和的說明,何者錯誤? (A)因同姓婚姻遭受家人反對,而遠走他鄉 (B)生活環境艱苦,貧病交加十餘年仍不改獻身文學之志 (C)其一生筆耕不輟,被稱為「臺灣新文學之父」 (D)〈我的
-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一句,使用了何種修辭? (A)部分代全體的借代法 (B)將人擬物的轉化法 (C)預言的示現法 (D)懸想的示現法
- ()下列五人偶然結識,相見恨晚,欲結為異姓金蘭,擬以年齡大小稱兄道弟。(甲)阿翔:僕年雖弱冠,相識滿天下/(乙)和也:屈指一算,竟已不惑,真是歲月催人老/(丙)阿智:雞皮鶴髮,吾乃平頭甲子之老朽
- ()下列「 」中的國字,何者字音出現錯誤? (A)策扶老以流「憇」:ㄑㄧˋ (B)既窈窕以尋「壑」:ㄏㄨㄛˋ (C)「眄」庭柯以怡顏:ㄇㄧㄢˇ (D)雲無心而出「岫」:ㄧㄡˋ
- ()作者因厭惡官場醜陋,不願同流合汙,於是選擇辭官退隱,並作〈歸去來兮辭〉以明志抒懷。下列文句,何者最能表現出陶淵明想要退隱的心志? (A)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寔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 ()下列關於〈歸去來兮辭〉中語句的說明,何者錯誤? (A)「倚南牎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表現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以及樂天知命的志願 (B)「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感嘆生命短暫 (C)「農人告
-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曾子之意是 (A)使弟子明白生病之苦痛有如走在寒冰之上 (B)自述學道之謹慎,
- ( )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文中「色難」意謂 (A)能時時觀察父母之臉色行事最難 (B)能使父母保持和悅之臉色最難 (C)以和顏悅色之態度事親最難 (D)成年後,仍然保持對父母之孝敬
- ( )下列哪個選項呼應孔子所云:「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A)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B)子張問仁於孔子。
- ()下列文句中成語用字無誤的是: (A) 為了生活,祖父日夜奔波「手足重繭」(B)他這個人嗜書如命,一旦拿到好書,便「手不釋倦」 (C)一個年輕學士就像初生牛犢,竟敢與學術權威「分庭抗理」 (D
- () 下列成語用法錯誤的是:(A)若不將這些「尸位素餐」的官員趕走,政府的辦事效率就不可能提高 (B)這些人被地方政府的苛政逼的無路可逃,只得落草為寇,「打火安身」 (C)你我乃「刎頸之交」,上
- 二、多重選擇題:(20%,共10題,每題2分)()下列各組「 」中的國字,何者讀音兩兩相同? (A)貶「謫」/「嫡」子 (B)青「苔」/鞭「笞」 (C)「瞿」塘/「攫」取 (D)「喧」鬧/寒「暄
- ()下列文句,何者出現錯別字? (A)在校生行為的良窳,對校譽有重大的影響 (B)我怕被老師發現作業沒寫,一整天都提心吊膽 (C)她湛藍深燧的眼眸彷彿寧靜的大海 (D)經過靜坐暝想之後,原本起伏
- ()下列關於〈桃花源記〉一文的敘述,何者正確? (A)〈桃花源記〉相當於〈桃花源詩〉前的序言 (B)是作者處於汙濁、混亂的晉、宋時代,不願苟同,所構築的一個理想世界 (C)全文用字簡潔精鍊,情感
- ()下列關於〈孔門弟子言志〉的敘述,何者正確? (A)文中與孔子討論志向的弟子包含子路、冉求、公西赤、曾皙 (B)從子路的率先發言可以看出其急躁的性格 (C)冉求的志向過於遠大,孔子對他的評論是
- ()有關孔子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首開私人講學之風,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B)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曾向老子、師襄、萇弘問學 (C)好學不倦,讀《易》而造成「韋編三絕」的狀況 (D)
- ()在談話或行文中,不用通常使用的詞語,而借用其他與該詞密切相關的詞語來代替的修辭方式稱為「借代」。下列文句,何者使用了借代修辭? (A)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B)公閱畢,即解貂覆生 (C)無
- ()下列選項「 」內的字,何者使用轉品修辭? (A)浴乎沂,「風」乎舞雩 (B)「鼓」瑟、希,鏗爾 (C)「舍」瑟而作 (D)「手」長鑱,為除不潔者 (E)稍稍「賓客」其父
- ( )下列何者沒有同時使用譬喻與映襯兩種修辭手法? (A)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B)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C)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D)騏驥一躍
- 下列「」中讀音,何者兩兩相同? (A)面「署」第一∕環保「署」 (B)若「夫」日而林霏開∕士大「夫」之族 (C)「瞿」然注視∕「瞿」塘峽 (D)不「屑」一顧∕亂丟紙「屑」。
- ( )關於下列文句修辭的說明,何者錯誤? (A)「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借代 (B)「半畝方塘一鑑開」:譬喻 (C)「問渠那得清如許」:設問、轉化 (D)「無邊落木蕭蕭下」: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