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5. 教育心理學家 Dansereau 曾提出一個可以增進學生後設認知策略的方式,簡稱為MURDER 計畫,其中二個 R 分別是指?
(A) 閱讀(read) 和複習(review)
(B) 背誦(recite) 和回憶(recall)
(C) 複習(review) 和回憶(recall)
(D) 複習(review) 和反映(reflect)
(A) 閱讀(read) 和複習(review)
(B) 背誦(recite) 和回憶(recall)
(C) 複習(review) 和回憶(recall)
(D) 複習(review) 和反映(reflect)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46146
統計:A(134),B(77),C(455),D(320),E(0)
內容推薦
- 下列敘述中,哪一項是「目標模式」課程發展所強調的主張?(A) 主張依據評鑑結果,配合學生興趣,再依此發展教材(B) 強調委請教師、學生家長與學生等共同主導評鑑(C) 強調對預期學習結果的分析,
- 請問課程發展強調去群眾化的意識型態為下列何項?(A) 總綱 (B) 學科課程 (C) 跨領域課程 (D) 特色課程
- 小賴要參加桌球比賽,他很擔心若是打輸球會很丟臉。因此,比賽前他故意找各種藉口讓自己忙碌而缺乏練習。小賴這種行為最可能是下列哪一種現象?(A) 自我調整(self-regulation) (B)
- 寶春想要成一位烘焙師傅,他除了觀看許多烘焙師傅的教學影片之外,還報名烘焙訓練課程請專家指導。上述的學習歷程,依順序包括以下哪些概念?(A) 記憶學習與精緻化 (B) 古典制約與操作制約(C)
- 艾斯納(Eisner, E.W.)認為課程的目標有兩種:教學目標(instructional objectives)與表意目標(expressive objectives),例如「檢討並分析老
- 請問學校願景建立源起於領導人的何種考量?(A) 個人人格 (B) 長官期許 (C) 潮流回應 (D) 教師聲音
- 吳老師為了提升學生的創造力,發給學生一張上頭只有一個圓形的學習單,希望學生能盡可能地加以豐富、變化。請問,吳老師訓練的是哪一種創造力?(A) 想像力 (B) 精緻力 (C) 獨特力 (D) 流
- 小陳參加這一次的英文檢定考試沒有通過,他認為這是因為考試題目太難所造成的。根據 Weiner 的歸因理論中,小陳是作了何種歸因?(A) 內在、不穩定因素 (B) 外在、穩定因素(C) 不穩定、
- 請問教育行政素養展現過程中首要工作為何?(A) 發展價值 (B) 發展態度 (C) 發展能力 (D) 發展關係
- 根據 Sternberg 的智力三元論,下列對「實用智慧」(practical intelligence)的描述或舉例何者正確?(A) 小明為了專心準備考試,所以刪除所有社群媒體的帳號(B)
內容推薦
- 請問全球脈絡下學校領導人文力量的干擾參數為何?(A) 複雜系統 (B) 政治中立 (C) 時間過長 (D) 價值激盪
- 請問「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是屬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的哪一面向核心素養?(A) 自主行動 (B) 溝通互動 (C) 社會參與 (D) 社會適應
- 教師教學「專業主義」的課程發展觀點,較強調下列何種課程的意義?(A) 課程即研究假設 (B) 課程即計畫(C) 課程即目標 (D) 課程即學科
- 陳老師是一位國文老師,課堂中他讓學生閱讀了一篇文章,文章後面提供了幾個附加問題請學生回答。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此一作法是為了(A) 提供先備知識 (B) 促進內在聯結(C) 促進外在聯結
- 當代的成就目標理論認為學生在面臨成就情境時,會有不同程度參與的整合信念組型。例如志明在學校時,總是將學習焦點放在自己能力的展現,此一成就目標比較像是以下何種?(A) 表現目標 (B) 逃避目標
- 請問學校領導德行喚起,領導人扮演哪種角色較能驅動良好的公民政治?(A) 教導人 (B) 激勵者 (C) 管家 (D) 經理人
- 根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其中「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的核心素養項目,屬於下列哪一面向?(A) 溝通互動 (B) 自主行動 (C) 終身學習 (D) 社會參與
- 下列哪一種課程統整模式,已超越若干學科的概念,不從學科開始而是從「真實的生活情境」出發,強調學習者個人的成長以及發展學習者社會責任?(A) 融合(Fusion) (B) 多學科統整(Multi
- 認知心理學家主張:閱讀文章、理解內容就是一種「努力追求意義」的歷程,在此歷程中我們相對比較常使用的知識,下列何者為非?(A) 內容知識 (B) 策略知識 (C) 程序性知識 (D) 後設認知知
- 社會新聞中犯罪型態經常有模仿的現象,例如恐怖情人或詐騙等。請問,這些模仿行為屬於 Bandura 觀察學習理論中的哪一種模仿學習方式?(A) 直接模仿(direct modeling) (B)
- 請問教育改革激發政治合流的目的在於促進下列何項?(A) 利益分配 (B) 衝突控制 (C) 權威審視 (D) 團隊動力
- 依照課程學者古德拉(Goodlad, 1979)的界定,學校教師對於正式課程加以詮釋之後,所體會與認定的課程內容,是屬於下列哪一類課程?(A) 理想課程 (B) 知覺課程 (C) 運作課程 (
- 史克北(Skilbeck, M.)倡導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念,其課程的意義較強調下列何者?(A) 教學科目 (B) 教育目標 (C) 學習經驗 (D) 理性批判
- 在班上的記憶競賽遊戲中,大雄會採用「長頸鹿脖子掛一串葡萄」、「一隻魚在西瓜裡面游泳」的策略,來增進他記憶的保留。此方面的技巧稱為何種學習策略?(A) 精緻化策略 (B) 組織策略 (C) 覆誦
- 陳老師在教導新單元時,都會先向學生說明單元的內容綱要,並連結本單元內容與學生之前的學習經驗。陳老師這樣的教學安排,最符合下列哪一個教育心理學的觀念?(A) David Ausubel 所提出的
- 請問就教育行政研究而言,以學生聲音作為方法論的假定為何?(A) 學生需要被關懷 (B) 學生有能力(C) 學生要被尊重 (D) 學生有決策權
- 建立明確的教育歷程原理與教學程序原則的「歷程模式」課程設計強調的是?(A) 預先確定具體的教育目標(B) 硬性規定學生學習的行為結果(C) 希望透過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探索具有價值的教育領域(D
-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是屬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的哪一面向的核心素養?(A) 溝通互動 (B) 自主行動 (C) 民主學習 (D) 社會參與
- 在 Bransford 和 Johnson 對於「先備知識」與「閱讀理解」之關係的研究中,請大學生閱讀一篇文章,其中受試者分為三組,分別是:「閱讀前給標題」、「閱讀後給標題」與「無標題」。試問
- 根據訊息處理論的論點,學生在長期記憶中儲存「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什麼時候不該做什麼」的知識,此為何種知識種類?(A) 陳述性知識 (B) 程序性知識 (C) 條件性知識 (D) 語意性知識
- 針對 Feuerstein 所提出動態評量的概念,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是錯誤的?(甲) 評量重點強調未來學習的成果(乙) 提出「前測-學習中介-後測」的評量歷程(丙) 概念類似於 Vygotsk
- 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的說明,下列何種課程是由國家統一規劃,以養成學生的基本學力,並奠定適性發展的基礎?(A) 部定課程 (B) 校定課程 (C) 校訂課程 (D) 部訂課程
- 學校應該教導「民主素養」,但是學校卻沒有教到,這種內容屬於哪一種課程?(A) 正式課程 (B) 活動課程 (C) 潛在課程 (D) 懸缺課程
- 專家(expert)與生手(novice)差異的研究,是科學教育中的重要議題,我們可以從中瞭解學生在知識發展的歷程。請問在自然科學方面,以下針對專家和生手差異的描述何者是正確的?(A) 專家通
- 陳老師在上課中警告小明:「上課再使用手機的話,將沒收到學期末再歸還」,使得班上其他同學也都趕緊將手機收起來的現象,這現象稱之為?(A) 骨牌效應 (B) 馬太效應 (C) 霍桑效應 (D) 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