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0. 根據訊息處理論的論點,學生在長期記憶中儲存「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什麼時候不該做什麼」的知識,此為何種知識種類?
(A) 陳述性知識
(B) 程序性知識
(C) 條件性知識
(D) 語意性知識
(A) 陳述性知識
(B) 程序性知識
(C) 條件性知識
(D) 語意性知識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65647
統計:A(79),B(220),C(653),D(29),E(0)
內容推薦
-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是屬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的哪一面向的核心素養?(A) 溝通互動 (B) 自主行動 (C) 民主學習 (D) 社會參與
- 建立明確的教育歷程原理與教學程序原則的「歷程模式」課程設計強調的是?(A) 預先確定具體的教育目標(B) 硬性規定學生學習的行為結果(C) 希望透過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探索具有價值的教育領域(D
- 請問就教育行政研究而言,以學生聲音作為方法論的假定為何?(A) 學生需要被關懷 (B) 學生有能力(C) 學生要被尊重 (D) 學生有決策權
- 陳老師在教導新單元時,都會先向學生說明單元的內容綱要,並連結本單元內容與學生之前的學習經驗。陳老師這樣的教學安排,最符合下列哪一個教育心理學的觀念?(A) David Ausubel 所提出的
- 在班上的記憶競賽遊戲中,大雄會採用「長頸鹿脖子掛一串葡萄」、「一隻魚在西瓜裡面游泳」的策略,來增進他記憶的保留。此方面的技巧稱為何種學習策略?(A) 精緻化策略 (B) 組織策略 (C) 覆誦
- 史克北(Skilbeck, M.)倡導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念,其課程的意義較強調下列何者?(A) 教學科目 (B) 教育目標 (C) 學習經驗 (D) 理性批判
- 依照課程學者古德拉(Goodlad, 1979)的界定,學校教師對於正式課程加以詮釋之後,所體會與認定的課程內容,是屬於下列哪一類課程?(A) 理想課程 (B) 知覺課程 (C) 運作課程 (
- 請問教育改革激發政治合流的目的在於促進下列何項?(A) 利益分配 (B) 衝突控制 (C) 權威審視 (D) 團隊動力
- 社會新聞中犯罪型態經常有模仿的現象,例如恐怖情人或詐騙等。請問,這些模仿行為屬於 Bandura 觀察學習理論中的哪一種模仿學習方式?(A) 直接模仿(direct modeling) (B)
- 認知心理學家主張:閱讀文章、理解內容就是一種「努力追求意義」的歷程,在此歷程中我們相對比較常使用的知識,下列何者為非?(A) 內容知識 (B) 策略知識 (C) 程序性知識 (D) 後設認知知
內容推薦
- 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的說明,下列何種課程是由國家統一規劃,以養成學生的基本學力,並奠定適性發展的基礎?(A) 部定課程 (B) 校定課程 (C) 校訂課程 (D) 部訂課程
- 學校應該教導「民主素養」,但是學校卻沒有教到,這種內容屬於哪一種課程?(A) 正式課程 (B) 活動課程 (C) 潛在課程 (D) 懸缺課程
- 專家(expert)與生手(novice)差異的研究,是科學教育中的重要議題,我們可以從中瞭解學生在知識發展的歷程。請問在自然科學方面,以下針對專家和生手差異的描述何者是正確的?(A) 專家通
- 陳老師在上課中警告小明:「上課再使用手機的話,將沒收到學期末再歸還」,使得班上其他同學也都趕緊將手機收起來的現象,這現象稱之為?(A) 骨牌效應 (B) 馬太效應 (C) 霍桑效應 (D) 漣
- 大雄在電視上看到籃球明星林書豪如何投籃的動作,他也跟著模仿其投籃動作。請問,大雄的模仿行為屬於班杜拉(A. Bandura)觀察學習理論中的哪一種模仿學習方式?(A) 抽象模仿(abstrac
- 在西洋的聖誕節前,新北高中教師們共同規劃的課程,由英文課介紹聖誕節的來源,國文課閱讀聖誕節的小說,藝術課構想聖誕節的禮物包裝。請問此為何種類型的課程設計?(A) 核心課程 (B) 社會批判課程
- 下述哪一課程方案強調教師參與課程發展的必要性,教師須在教室情境扮演研究者的角色,將「課程」視為有待教師於教室情境中加以考驗的「研究假設」?(A) 「八年研究」( Eight-Year Stud
- 下列哪個學派的課程觀特別重視「學科取向」課程設計,主張「課程即科目」的課程意義?(A) 進步主義 (B) 社會主義 (C) 建構主義 (D) 精粹主義
- 以下對「可能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敘述,何者是正確的?甲、它是兒童潛能所能發展的區域乙、它能靠成人的鷹架作用得到發展丙、這是新皮亞傑主義學者提出
- 美國教育心理學者布魯納(Bruner , J.)領銜的「人的研究」(Man: A Course of Study)是下列何種課程設計模式的典範?(A) 本土模式 (B) 歷程模式 (C) 情境
- 泰勒(Tyler, R. W.)的課程設計模式中,首重目標的建立。但可欲的目標有很多,所以要經過篩選。下列哪一選項是泰勒模式的兩道過濾網?(A) 教育哲學與學習心理學 (B) 哲學與社會學(C
- 下列何者為「課程即經驗」的主張?(A) 重視教科書的發展 (B) 強調學生為學習的中心(C) 課程是一系列目標的組合 (D) 強調須先計畫的觀點
- 課程學者史點豪思(L. Stenhouse)倡導的課程設計模式,是哪一種模式的典型代表?(A) 目標模式 (B) 歷程模式 (C) 情境模式 (D) 學術模式
- 右圖是一把剪刀的平面圖,已知 = 3 ,若剪刀柄開口 為 6 公分,則尖端開 多少公分?(A) 24 (B) 21 (C) 18 (D) 15
- 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自然科學領域》中提出科學教育必須鼓勵學生「發現問題」: 引導學生基於好奇、求知或需要,觀察生活周遭和外在世界的現象,察覺可探究的問題,進而蒐集整理所需的資訊,釐清並
- 下列那一種教育隱喻(metaphor)較能呼應「自發、互動、共好」的教育圖像?(A) 教育即雕刻 (B) 教育即鑄劍 (C) 教育即塑造 (D) 教育即生長
- M. Nussbaum 重視人的情感能力可以開展出「公共情感」的德育功能、更主張應以此為「幸福人性」架起聯結的橋樑,更能以此對 J. Rawls 的正義理論提出批判性修正。請問 Nussbau
- 下列哪一種說法並非「全人教育」的觀點?(A) 透過博雅教育以涵育學生成為有教養的人(B) 提供技能訓練以為未來生活做好準備(C) 引導學生應用理性自我約束以妥善規劃個人生活(D) 提供學生各種
- 若x,則f'(1)為何?(A)183 (B) - 87 (C) - 57 (D) - 36
- 根據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系統圖像的分析,將教育視為能夠協助個人抗拒或逾越被給定主體框架,而開創出一種可能性的世界,這係指何者?(A) 自發 (B) 互動 (C) 共好 (D) 多元
- 根據「進步主義運動(progressive movement)所倡導的學習觀點,下列描述何者有誤?(A) 教室教學應該提供豐富的學科知識(B) 學生的學習應該注重其主動性(C) 學校是社會縮影
- 小美因為親子問題來輔導室晤談,他說:「我只是開玩笑跟媽媽說我懷孕了,想試探一下媽媽的反應,她竟然一氣之下打我一巴掌…」輔導老師若要做情感反映,下列哪一句是運用「情感反映」的技巧? (A)以後,
- 依據Holland工作類型理論,小華的興趣代碼類型是CES,這三個字母代表類型為?(A)事務型、企業型、社會型 (B)企業型、事務型、社會型 (C)企業型、事務型、實用型 (D)事務型、企業型、
- 東方哲學大體都贊同「天人合一」的世界觀,相信「現象的多」與「本體的一」乃是無法二分,並隱含著某種曖昧性或神祕性。請問,這樣的世界觀與十二年國教何種系統圖像較為相關?(A) 自發 (B) 互動
- 有教育工作者曾說:「教育的手要伸得夠長!不是把學生都帶進學校就夠了,也不是把書給學生就會提升閱讀能力,而是要給學生能夠真正自主選擇並付諸實踐的可能性」。請問下列哪一種哲學立場可以貼切地詮釋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