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 林老師在華語課堂上介紹一個漢字的六書屬性,說明其從甲骨文、金文、小篆到楷書的變化,並解釋其本義及引申義。請問上述教學內容最趨近下列何者漢字教學技巧?
(A)漢字展示技巧
(B)漢字辨識技巧
(C)漢字練習技巧
(D)漢字詮釋技巧
(A)漢字展示技巧
(B)漢字辨識技巧
(C)漢字練習技巧
(D)漢字詮釋技巧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關於華語課堂常見的教學方法,下列敘述何者最適當?(A)演繹法一先呈現語法規則,再提供例句說明語法的方法 (B)關聯法一將目標語與學習者母語語法規則做對比的方法 (C)歸類法一先提供例句,讓學習
- 關於華語課堂的寫作活動,下列敘述何者最適當?(A)抄寫的作用在習得漢字而不是句子結構。 (B)聽寫適合中高級以上的程度,不適用於初級階段。 (C)控管式的寫作目的在檢驗學習結果,不能自由創作。
- 有名外籍學生在臺灣學習華語一年,他的個性外向,和班上的其他同學互動熱絡。上課時每當老師提問他總是搶著回答,有時也會主動要求老師問他問題。學習漢字時, 他希望老師可以多解釋漢字的部首偏旁以幫助他學
- 下列特徵何者出現時,最適合應用注重形式的教法(Form-Focused Instruction)?(A)第一與第二語言明顯不同的特徵 (B)規則常見的特徵 (C)在第二語言不易察覺的特徵 (D)有
- 關於「沉浸式教學(Immersion Program)」的概念,下列敘述何者最不適當?(A)非雙語教育,不允許同時使用學生母語,使學生自然沉浸在第二語言的情境中。 (B)學習型態是以內容為主的教
- 張老師在「漢字藝術一書法練習」單元將「把」字句融入其中,請同學「把筆放在中指和無名指之間」,「把手向上輕抬起筆」...。以上教學設計,最趨近下列何種教學法?(A)暗示教學法 (B)團體語言教學法
- 在溝通式教學的語言課堂裡,適當的操練(drill)也有其必要性。在溝通式教學課堂中,下列操練的原則何者最不適當? (A)節奏儘量快速活潑 (B)整合聽說讀寫四種技能 (C)要讓學生明白練習的意義
- 李老師認為二語學習初期階段會有一段沈默期,而且在課堂上進行有意識的語言規則教學與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過程。請問李老師的教學觀最趨近下列哪一個選項? (A)自然順序假說與情感過濾假說(B)輸入假說與
- 下列何者不是 Krashen 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主要假說?(A)語言學習與語言習得是相近但有差別的概念。 (B)第二語言學習在學習詞彙及語法方面有其自然之順序。 (C)二語學習者的情緒和壓力會影響
- 健康中心護理師,每學期開學會為同學們監測各項體位數據,請問哪些是正確測量腰圍的方法?❶除去腰部覆蓋衣物,輕鬆站立,雙手自然下垂。❷以皮尺繞過腰部,調整高度使能通過左右兩側腸骨上緣至肋骨下緣之中間
內容推薦
- 依據「心、雨、果」等漢字的文字特質,使用下列何種漢字教學法最適當?(A)字源教學法 (B)字族教學法 (C)部件教學法 (D)邏輯教學法
- 關於華語詞彙教學中的詞彙重現,下列敘述何者最不適當?(A) George Miller 提出人類學習詞彙時,記憶容納量的上下限為742。 (B)心理學家認為按照遺忘速度先快後慢的規律,學生當天
- 華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已經學過的漢語詞彙嘗試解釋新詞詞義,然後再予以歸納新詞詞義。下列的教學引導何者最適當? (A)使用「幾乎」來解釋新詞「簡直」 (B)使用「正好」來解釋新詞「恰巧」 (C
- 華語教師宜了解不同母語者於華語學習上的難點,以利進行教學設計。就語言對比而言,英語母語者在學習華語發音時,下列選項中最感困難者為何? (A)聲母 (B)韻母 (C)聲調 (D)輕重音
- 關於華語教學中語法教學的基本知識,下列敘述何者最適當?(A)量詞可分為「個、張、把、支」等動量詞與「趙、回、遍、下」等名量詞。 (B)名詞沒有「數(number)、「性(gender)、「格(
- 下列「中介語(Interlanguage)產生的方式,何者最不適當?(A)語言轉移 (B)虛詞(function word)省略 (C)語言習得的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
- 下列何種教學法視語言為一個整體的溝通系統,主張語言教師應進行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整合,而不是將語言切割成不同技能再分別教導? (A)直接教學法(Direct Method) (B)聽說教學法
- 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觀之,下列選項何者與華語教學最不相關?(A)方言變遷 (B)風俗習慣 (C)語言場合 (D)成語文化
- 下列選項中各病句的偏誤類型分析,何者最適當?(A)今天天氣不錯,很合理去海邊。(誤加) (B)這兩天我沒有時間,我要做多事。(遺漏) (C)他喜歡運動,游泳很好。(錯序) (D)我很餓,所以先點
- 關於溝通式教學法為本的詞彙教學原則,下列敘述何者最不適當?(A)幫助學生在上下文之中學詞彙 (B)建議學生背誦字典中的字詞 (C)鼓勵學生利用字詞的線索來猜測詞意 (D)隨機進行詞彙教學,不事
- 王老師發現某學生在華語發音方面出現問題,他想了解問題所在,所以幫學生做發音測驗以做為課程設計的依據。請問此發音測驗應為下列何者? (A)性向測驗(Aptitude Test) (B)語言能力測
- 陳老師認為華語教材編寫要考量第二語言學習者的需求分析及文化背景,而且必須要納入新理論和觀念來支持教材的組織和安排,使教材具長久使用的價值以符合第二語言教學的規律。請問陳老師的教材編寫理念最趨近
- 注意力假說(Noticing Hypothesis)認為,潛意識的學習有助於長期記憶,是二語習得成功的關鍵;注意力則有助於短期的記憶,是二語習得成功與否的輔助條件。 (A)O (B)X
- 兒童第二語言學習時發音的控制較成人好,主要是基於心理上的因素。 (A)O (B)X
- 學習者從母語起始至習得第二語言為止,期間所出現的中介語是學習者母語和目標語的混合體,而中介語的偏誤現象多數要歸咎於受到母語的干擾。 (A)O (B)X
- Chomsky 的變換衍生語法認為,人類具有天生的認知能力,小孩學習語言並非逐字逐學,而是運用語言衍生法則來學習。 (A)O (B)X
- 華語教師運用「肢體反應教學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教學時不必說話,而是以教師之肢體動作為教學主軸,以利學習者聽與說能力的同時發展。 (A)O (B)X
- 「我喜歡他的電影,他沒有假的,一般的電影裡的是(停頓3秒)但是他的是自己做 的,我覺得很厲害。」華語學習者說了一半後跳過表達中的難點,這是母語弱化造成的偏誤。 (A)O (B)X
- 內容取向教學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是把學科內容結合到第二語言課堂裡,其 學習目標是以學科內容為主而不是以語言形式為主,但也能達到語言學習的效果。 (A)O (B)
- 單純的聽力理解與有視覺支援的聽力理解不同,多通道的資訊輸入有利於語言訊息在 語義提取中啟動、傳遞和對應。在聽的同時出現文字,如聽與看同時練習,有助於學習者聽力理解。 (A)O (B)X
- 依據建構主義的閱讀觀,建構性閱讀是從篇章中提取意義的過程,亦即意義是否能順利提取,無需依賴讀者的先備經驗和語言知識。 (A)O (B)X
- 華語教材中的生詞、生詞量、句子長度和句子複雜度,都會影響教材的可讀性;單句比複句容易理解,而且越短的句子越容易理解。 (A)O (B)X
- 下列哪一組字的發音完全相同?(A)因/應 (B)今/經(C)更/賡 (D)事/肆
- 下列哪一篇詩的寫作方法和其他詩篇不同?(A)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B)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C)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
- 下列選項中,各組詞語「」內,讀音相同的是哪一個?(A)「緝」拿兇手/編「輯」畫冊(B)「跋」山涉水/「祓」除不祥(C)交際手「腕」/志士憤「惋」(D)懸「崖」勒馬/生「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