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7.( ) 教育部組織改造,成立了「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此一單位的成立不包括教育部原來的哪個單位?
(A) 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B) 中等教育司
(C) 國民教育司
(D)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A) 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B) 中等教育司
(C) 國民教育司
(D)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23741
統計:A(3521),B(226),C(141),D(977),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美國教育政策-2000年8項教育目標
內容推薦
- ( ) 如果評量的目的是要確定學生的起點行為,以便擬定教學目標,此時應該實施何種評量?(A) 診斷性評量 (B) 預備性評量 (C) 形成性評量 (D) 總結性評量
- ( ) 目前教育部試辦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所規劃的四個評鑑向度,不包含下列中的哪一個向度?(A) 家長資源與運用 (B) 課程設計與教學 (C) 班級經營與輔導 (D) 研究發展與進修
- ( ) 下列選項,何者不是社會重建運動所主張的教師角色?(A) 改革的能動者 (B) 制度的守護者 (C) 方案的引導者 (D) 研究的領導者
- ( ) 有些老師會認為學業表現不好的學生,他的行為常規也較不理想。因此在評斷學生反應時也會不經意地將不好的看法加在這些學生的身上。這是下列哪一種效應的表現?(A) 寒蟬效應 (B) 月暈效應
- ( ) 在概念的學習中,教兒童認識「毛筆」這個概念,若是兒童能知道其屬性為「用毛做的」、「寫字用的」,這是屬於何種概念?(A) 連言概念 (B) 選言概念 (C) 關連概念 (D) 附屬概念
- ( ) 依據我國「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規定,我國各級政府教育經費預算不應低於該年度預算籌編時之前三年度決算歲入淨額帄均值之多少百分比?(A) 16 (B) 19 (C) 21 (D) 23
- ( ) 教育行政理論的發展一般學者通常將之區分為科學實證時期、行為科學時期、系統途徑時期等三個時期。下列選項中,何者不是科學實證時期的代表性理論?(A)激勵保健學派 (B)科學管理學派 (C)行
- 根據維果斯基 (L. S. Vygotsky)的觀點,下列有關「內在語言」(inner speech)的敘述何者正確?(A) 內在語言主要在於表達溝通社會性的訊息(B) 內在語言是幼兒發展上特有
- ( ) 柯柏格(L. Kohlberg)的道德發展理論中,一個人若是為贏得別人的讚許而表現出從眾的行為,則他的道德發展階段是在哪一個時期?(A) 相對功利取向 (B) 避罰服從取向 (C) 遵守
- ( ) 課程設計時,有關課程內容的組織,下列哪一項不是組織的原則?(A) 順序性 (B) 個別性 (C)統整性 (D) 銜接性
內容推薦
- 下列哪一個學派主張「人類並非以預先制定的方式對外在刺激做反應,因為人類具有選擇的自由,會對不同的反應途徑進行檢視,甚至創造新的反應方式」?(A)心理分析學派(B)行為學派(C)人本主義心理學(D
- ( ) 按照教育部之「防制校園霸凌中央、地方及學校分工合作」,校園霸凌案件查察時限的規定,有關「學校自處」的時限,下列選項中何者正確?(A) 一個月 (B) 二個月 (C) 三個月 (D) 四個
- ( ) 法國社會學者布迪爾(P. Bourdieu)曾指出「資本」(capital)的四種不同型態。下列選項何者不是其所指「資本」(capital)的四種型態之一?(A) 人力資本(human
- 下列哪一項不歸屬於教室層級所主導的課程發展任務?(A) 擬定各單元的教學計畫 (B) 發展高品質的學習經驗(C) 擬定教科書評選的規準 (D) 定期實施課程成效評估
- 佐藤學提出的「學習共同體」,關於教室中學生座位的安排方式,最主要具有哪一種特色?(A)便利學生座位快速移動,形成討論分組。 (B)節省座位空間,可容納更多學生。(C)擴大分組間的空間,便利教師進行
- ( ) 下列選項,何者是批判教育學(critical pedagogy)所主張的教師角色?(A) 問題解決的引導者 (B)轉化型知識分子 (C) 科學的探索者 (D) 社會的支持者
- 下列敘述何者較不符合「關聯課程」(relevant curriculum)的性質?(A)課程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經驗藉以引發其學習動機。(B)採用個別化的教學方法,如獨立學習、契約制等。(C)課程應
- 教師在認知層面教學中,應當儘可能培養學生何種能力:(A) 知識, (B) 分析, (C) 評鑑, (D) 理解。
- ( ) 帕森斯(T. Parsons)認為透過哪兩種功能,學校可以為社會培養具有共同價值與信念,以及適當工作能力的人才,進而促進社會的統整與發展?(A) 保護與養護 (B) 社會化與選擇 (C)
- 下列關於學習共同體理念的敘述何者正確?(A)讓所有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成績。(B)教師的角色是知識的傳授者。(C)教師從事的是學習專業。(D)個人是學習的單位,學習是自己的事。
- 布伯(M.Buber)對話哲學思辯中談到吾與汝關係(I和Thou)的特徵,下列何者錯誤?(A)覺知學生為獨立個體(B)師生產生存有融通(C)師生互動的涵攝具雙向性(D)教師應積極懷有對話意志
- 課程的「再概念化」(reconceptualization)學派主要集中於下列那一類課程探討?(A)空無課程(B)潛在課程(C)正式課程(D)非正式課程
- 在「課程即學科」的課程定義下,較易產生何種缺失?(A) 忽視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學科專家地位不受重視。(B) 不易訂定客觀評鑑標準,難以對學習者進行完整而確切的評量。(C) 忽略教學過程中的動態因素
- 當代思潮對教學各有其不同的觀點和思考取向,以下有關敘述何者較正確?(A)效能/效率導向教學觀重視學生個人意義的有效獲得。(B)人本導向教學觀強調以教師主導全人教育的自我實現。(C)建構導向教學觀
- 價值澄清法的教學過程,可分為四個時期,分別是甲:反省期、乙:關聯期、丙:評價期、丁:了解期,依序為下列何者?(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丙-乙-丁-甲 (D)丁-乙-丙-甲
- 當前社會根據結構與需要,將不同才能的人分配到適當位置,以達人盡其才的目的。請問這是屬於教育的何種功能?(A)社會化(B)涵化(C)選擇(D)同化
- 小莉老師透過平日的師生互動使得學生習得民主的生活方式,這是所謂的何種課程?(A)潛在課程(B)空白課程(C)正式課程(D)非正式課程
- 下列有關學習理論的觀點,哪一項較傾向於認知學習論的主張?(A)個體的自發反應會因強化而保留(B)所學對學生有意義才能產生學習(C)認知結構可透過連續漸進法塑造(D)訊息處理是刺激反應的聯結歷程
- 上課時某位學生在看課外書,老師未予制止,結果引起班級中其他學生紛紛拿出課外書來看,此種現象稱為什麼?(A)比馬龍效應 (B)月暈效應 (C)投射作用 (D)漣漪效應
- 李老師發現學校裡大多數學生較喜歡有吸引力、運動傑出的同學,而大家討厭的類型則多半是認真用功的學生。請問這種同儕之間共有的價值取向為何?(A)社會再製(B)反智主義(C)文化創生(D)反抗文化
- G. Wiggins和J. Mctighe提出「逆向設計模式」,將課程發展分成三個主要階段:甲、計畫學習經驗及教學活動;乙、提出令人信服的評估指標;丙、確立欲達的學習結果。請問這三階段的正確順序為
- 倪老師上數學課時,常常提到以前學過的課程內容,這是符合泰勒(R.Tyler)課程組織規準中的哪一項?(A)順序性(B)銜接性(C)統整性(D) 繼續性
- 下列有關課程意涵與結構的敘述哪一項較正確?(A)課表上安排週會、班會、打掃等活動是屬於正式課程。(B)潛在課程也可能是有意而且是惡意安排的學習。(C)在遵守課程綱要的情況下會形成各校一致性的懸缺
- 下列哪一種理論對族群教育成就的歸因,比較符合多元文化教育的解釋?(A)文化差異論(B)遺傳基因論(C)社會制度論(D)文化不利論
- 汪老師藉由改變既有課程結構,從不同族群的角度讓學生能從課程中學到其固有的文化風俗,從不同文化角色來建構自己的觀念。請問上述做法屬於下列哪種多元文化課程的發展模式?(A)添加取向(B)社會行動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