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下列何者為同義詞? (A)埳井之蛙/管窺蠡測 (B)鼎鑊如飴/視死如歸 (C)萬籟有聲/闃無人聲 (D)滿腹經綸/腹笥便便 (E)兢兢業業/臨深履薄。
- 家恩準備參加高中生小論文比賽,探討有關清代時期臺灣文學作品的研究,下列哪些人物的作品符合研究主題? (A)賴和 (B)郁永河 (C)鄭用錫 (D)蔣勳 (E)沈光文。
- .關於〈縱囚論〉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立論精確,為諷刺文學的名篇 (B)旨在駁斥唐太宗縱囚而博取美名的不當 (C)作者認為死囚的歸來,是基於「意其自歸而必獲免」的心理 (D)作者主張「
- .阿貴寫的國文作業被調皮搗蛋的幼勳給亂寫,原本寫對的字都被改掉了。下列字詞,哪些是仍然正確的: (A)爾諛我詐/缾磬罍恥/揠苗助長 (B)玉石俱焚/葉公好龍/詩廢蓼莪 (C)震磔人心/晉盛楚兀
- 下列何者符合孟子所謂「大丈夫」的條件? (A)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B)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C)以順為正者 (D)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E)得志
- 下列關於〈項脊軒志〉的敘述,何者正確? (A) 「其謂與埳井之蛙何異」中之「其」字為一揣測語氣詞 (B)志:即「記」,藉記敘家中書齋之文,抒發個人宏大的理想抱負,與〈岳陽樓記〉同屬「臺閣名勝」記
- 〈項脊軒志〉:「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是「興」的作法,藉外在環境觸發悼亡妻之哀慟:樹已亭亭如蓋,而人卻成黃土一坏,悼亡之情,溢於言表。下列選項,作法相同的是: (A)八
- 文言文中的「者」,有作代名詞用,如「古之學『者』必有師」;有作語助詞用,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下列文句的「者」,屬於「代名詞」的選項是: (A)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
- 下列何者為孟子浩然正氣的定義? (A)至大至剛 (B)塞於天地之間 (C) 直養而無害(D)義襲而取之 (E) 配義與道。
- 下列文句,敘述因月景而興發愉悅之情的選項是: (A)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B)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C)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
- 有關「序」體類文章,下列何者敘述正確? (A)《史記‧太史公自序》與許慎《說文解字‧自序》乃用以說明著作之旨趣及經過,原置於書後;後因書有增補,移序於前,而稱置書後者為跋,兩者合稱「序跋體」
- 「一抬頭,已是康熙年間。且把兄弟肝膽相照、十萬軍機都換它一計空城沽酒去,與孔明對酌。他怡怡然撫琴,拂塵的童子已睡,只聽得他頻頻頷首,道:天機至此甚明;那青埂峰下的石頭合該煉得一身靈秀了!這世間躲
- 關於《臺灣通史》與《史記》的比較,下列何者正確? (A)前者為連橫所撰,後者為司馬遷所寫,二人皆受父親感召而發憤著史 (B)前者內容上起隋代,終於割讓;後者上起戰國,下迄五代 (C)二者皆屬紀傳
- ( )下列文句中「社稷」的意義,何者與其他三者不同? (A)執干戈以衛社稷 (B)諸侯危社稷 (C)變置社稷 (D)以社稷為重
- ( )下列文句中的「如」字,何者與「如廁」之「如」涵義相同? (A)方孝孺〈指喻〉:既三日,聚而「如」錢,憂之滋甚 (B)白居易〈琵琶行〉: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 (C)《論語‧先進》
- ( )下列文句解說,何者正確? (A)「丈夫之冠也,父命之」:意指男子長大後,父親為他取字 (B)「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柔順是婦人的處世原則 (C)「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即
- ( )下列何人屬於景春所說「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的大丈夫? (A)討伐紂王的周武王 (B)位居秦相、助秦富強的李斯、商鞅 (C)張儀、公孫衍這類的縱橫家 (D)威武不屈,不願降伏蒙古人的
- ( )「我還沒見過一個孩子帶著一副不得善終的臉,臉都是後來自己作踐壞了的。」一語乃指: (A)小孩純真,充滿活力,因後天習染,純真不再,實在可惜 (B)小孩秉性純良,卻被大人蹂躪變形,實在可惜 (
- ( )梁實秋善用鄙夷的筆觸寫出達官貴人目空一切的傲慢神情,在〈臉譜〉一文中,最精彩的便是對官場上傲下媚上的□□□的譏諷。文缺空處應是哪一種臉? (A)簾子臉 (B)柿餅臉 (C)三塊瓦 (D)官樣
- ( )「假使每一個人的臉都像是從一個模子裡翻出來的,一律的濃眉大眼,一律的虎額龍隼,在排起隊來檢閱的時候固然甚為壯觀整齊,但不便之處必定太多,那是不可想像的。」下列有關此段文句的分析說明,錯誤的選
- ( )「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此二句詩主要在描寫什麼景象? (A)宴會後一片杯盤狼藉 (B)歡場裡的奢華生活 (C)女子醉酒時的醜態 (D)追逐聲色所招來的殺身之禍
- ( )下列選項「 」內的詞語,何者不是「平民」、「百姓」的代稱? (A)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蘇軾教戰守策) (B)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李斯諫逐客書) (C)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 閱讀下列文字後,回答12~14題。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橫政(暴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與鄉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喻不潔之物
- 下列選項「 」中的字義,何者正確? (A)禮者,法之大「分」:分際 (B)君子不近,庶人不「服」:佩服 (C)強自取「柱」,柔自取束:斷折 (D)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阻隔
- 下列「 」中的字詞,解釋何者正確? (A)吾嘗「跂」而望矣:企圖 (B)白沙在「涅」:黑泥 (C)其漸之「滫」:清水 (D)魚枯生「蠹」: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