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 )有關〈琵琶行〉中的詩句解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四絃一聲如裂帛」形容四絃同時發聲,絃聲清厲 (B)「間關鶯語花底滑」形容絃聲清脆圓潤、抑楊錯落 (C)「水泉冷澀絃凝絕」形容絃聲粗重
- ( )關於〈琵琶行〉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可知琵琶女彈奏琵琶的手藝是受過專業訓練的 (B)「沉吟收放插絃中,整頓衣裳起斂容」,可看出琵琶女豪放磊落、不
- 下列文句,何者沒有使用「頂針」的修辭手法? (A)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B)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 (C)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D)青青河畔草,綿
-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意謂: (A)學習能破壞本質 (B)學習將使本體遭到不良改變 (C)學習能改變本質外,亦可增加能力 (D)學習製作輪子必須先懂輮
-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A)教育 (B)道德 (C)經濟 (D)文化
- 「榮辱之來,必象其德。」下列何者最宜作為此二語之事例? (A)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B)肉腐出蟲,魚枯生蠹 (C)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 (D)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意同於: (A)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清斯濯纓,濁斯濯足 (D)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意近於: (A)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 (B)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 (C)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D)君子惡居下流而訕上者
- 勸學一文,作者以何喻「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A)肉腐出蟲,魚枯生蠹 (B)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 (C)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D)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
- ( )下列文句「 」中「相」字的用法,何者具有指示稱代的作用? (A)移船「相」近邀相見 (B)「相」逢何必曾相識 (C)「相」對無言,唯有淚千行 (D)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 (E)兒童「
-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意近: (A)君子慎其所立 (B)君子為學貴專一,不可心有旁鶩 (C)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D)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
- 下列何者在強調「積」的功夫? (A)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B)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C)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D)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 「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意謂: (A)物各有特性 (B)學貴專精 (C)學則才過其本性 (D)君子善假於物
-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乃喻: (A)好環境之重要 (B)君子善假於物 (C)積善必聞 (D)居必擇鄉,遊必就士
- ( )下列有關作家的敘述,何者正確? (A) 梁實秋不僅翻譯了莎士比亞全集,也編著了英漢辭典,對學習中外語文的學子嘉惠甚鉅(B)王鼎鈞在散文方面溶入詩歌、小說、戲劇的筆法,內容常藉小我反應大我,
- 下列各組前後文句的相互闡釋,何者有誤? (A)梧鼠五技而窮/目不能兩視而明 (B)騏驥一躍,不能十步/登高必自卑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林木茂而斧斤至焉/工欲善其事
- 下列有關荀子的思想敘述,何者正確? (A)主張性善論 (B)是李斯、韓非之弟子 (C)「隆禮」、「重法」為其政治主張 (D)為春秋時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 有關荀子的思想學說,正確的選項是: (A)主張人性本惡,須以仁改變惡性 (B)與孟子時代相近,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C)「隆禮」、「重法」為其政治主張,以刑為立國根本 (D)現存荀子三十二篇,
- 關於荀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荀子,名況,號孫卿 (B)時代介於孟子與莊子之間 (C)遊學於齊國學術中心稷下,曾任楚國 蘭陵令 (D)荀子一書為先秦對話體裁的代表著作
- 荀子認為什麼是做人的根本,又是立國的根本: (A)忠 (B)禮 (C)仁 (D)法
- ( )孔孟主張君臣之間應為一種相對的關係,並非要求臣子以「愚忠」的態度,無條件的服從君主。下列敘述符合此一主張的選項是: (A)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B)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
- 先秦諸子的思想與文章各有其特色,請推斷下列敘述中的(甲)、(乙)、(丙)、(丁)各指何人? (甲)強調民貴君輕,其文表現出氣勢浩然的風格 (乙)主張以嚴刑峻法治國,筆鋒峻峭犀利,論說透徹精闢 (
- 下列關於先秦諸子學說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韓非思想以「法」為重,是法家集大成者 (B)孔子雖身處亂世,卻始終懷抱仁民愛物的理想 (C)莊子認為必須擺脫名利的束縛,才能獲得精神的自由 (D)
- 下列各組選項中,請選出正確的學說流派及代表人物的組合: (A)荀子、韓非:法家 (B)老子、莊子:道家 (C)楊朱、墨子:墨家 (D)孟子、惠施:儒家
- 下列何組人物並非師生關係? (A)荀子、李斯 (B)宋濂、方孝儒 (C)左光斗、方苞 (D)梁啟超、徐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