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令人感慨的是,像□□這樣憐貧愛眾的農運領袖,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下為農民進行抗爭,雖被日本人處徒刑,但仍不致死,沒想到中國國民政府來後,□□卻在白色恐怖的高壓政治下,於1951年遭國民黨政
- 日本帝國在進入全國戰時體制後,臺灣亦捲入戰火之中。請問:下列有關臺灣在恢復武官體制後的政治措施,何者較符合事實? (A)日本是因為偷襲珍珠港才推動皇民化運動 (B)皇民化運動中,所有臺灣人的名字
- 照相術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透過相片可以讓人看到前人的真實生活。有一張相片顯示彰化公學校週會時,一群學生彎腰鞠躬,向「神社」敬禮。另一張則是學生會「相撲」比賽的情況,希望培養學生的「皇國精神」。
- 《螢光幕前──盛竹如電視生涯回憶錄》提到:「每當十月分所謂普天同慶時,也是我們電視及新聞工作人面臨關頭、要度過艱難困苦一個月之時……雙十節這天,不能發生不吉利的新聞,任何火警、兇殺、搶劫、車禍等
- 政府遷臺不久,有人以五四傳統自居,辦雜誌以提倡自由主義與民主制度,但後來以涉嫌叛亂的罪名被逮捕。請問:此人為何?所辦的雜誌為何? (A)黃信介《大學雜誌》 (B)鄭南榕《文星》 (C)李敖《美麗
- 麥克阿瑟將軍稱臺灣島是「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和潛艇供應艦,位置十分理想,它既可用來完成進攻戰略,同時又能挫敗駐紮在沖繩和菲律賓的我方友軍發起的防守或反攻行動。」美國認識到臺灣在戰略的重要是在何事發
- 日人治臺之初與陳儀接收臺灣兩者最大的相同點為何? (A)臺人均反抗異族統治 (B)均採同化政策 (C)均期待回歸祖國,擺脫殖民地的陰影 (D)均對臺採取行政體制特殊化
- 臺灣經濟發展一個明顯的特色是「對美國出超,對日本入超」,其原因為何? (A)國人喜歡日本貨,排斥美國貨 (B)政府給日本關稅上優惠,對美國則沒有 (C)美國、日本來臺投資策略不同 (D)美國在臺
- 1948年9月臺灣省政府公布〈化學肥料配銷辦法〉,肥料不再以現金交易,農民需以稻穀向糧食局肥料運銷處換取肥料。對於「肥料換榖」制度的論述,何者錯誤? (A)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活 (B)使政府充
- 某書提到:「此時法令公布了,舊臺幣要兌換新臺弊,一時世間囂然大家都吵嚷起來了。這樣一來,鄉下人最吃虧,因為本省從來沒有經驗過貨幣大貶值的苦頭,所以統統不曉得對策,也沒有人曉得囤積,握著貨弊一直任
- 「至1994年6月底為止,尚有占總人口41%的國民未納入(強制性社會)保險,其中多數是勞、農保被保險人的眷屬,而以老人和兒童最多。這些弱勢群體不但是醫療上的高風險、高需求者,而且是不易在民間保險
- 某資料顯示:「蔣中正提出『戰鬥文藝』號召,各文藝團體紛紛響應。例如《文藝月報》認為,戰鬥的思想、意識、情緒、精神,是創作戰鬥文藝的基本條件。國防部總政治部則提出『提高軍中文化,推行戰鬥文藝』的口
- 1990年代,有一位作家在〈一種逝去的文學?〉的文章中說:「那邊要統,這邊要獨。『漢』『賊』早已兩立,『敵』『我』正在言歡。四十年前的神聖使命,成了四十年後的今古奇觀。」此一「逝去的文學」所指為
- 臺灣歌謠〈黃昏的故鄉〉、〈媽媽請您也保重〉等歌曲,可以反映哪些問題? (A)反共懷鄉 (B)工業化過程 (C)社會倫理 (D)愛情文藝
- 1922年,□□號召他的黨徒們起來奪取中央政權,法西斯黨徒約五萬人聽從他的號召,分由各地向首都羅馬進軍,聲言要推翻無能的內閣。當時義大利國會認為法西斯黨徒這種行動幾近叛亂,主張用武力對付,但是國
- 二次大戰期間,美、英、蘇三國元首共同舉行雅爾達會議,下列何者不是在此一會議中所決定的事項? (A)蘇聯在對德勝利後三個月,對日宣戰 (B)德國須無條件投降,並由美、英、法、蘇四國分區占領 (C)
- 「1945年之後,有人批評□□主義是一場政治大疫,政治狂人帶著被迷惑、催眠的群眾走向不歸路」。請問:□□部分應填入什麼字句較恰當? (A)法西斯 (B)孤立 (C)保守 (D)共產
- 英國史家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說:「若無十九世紀資產階級社會的解體在先,勢無十月革命以及蘇聯的成立在後。」又說:「發生於二十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使人們認為蘇聯的經濟制度成
- 1972年2月,中、美雙方共同發表了《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為雙方關係「正常化」鋪路,此後美國逐步減少在臺灣的駐軍和軍事設施。請問:簽訂《中美上海聯合公報》,聲明只有一個中國的美國總統為何? (A
- 毛澤東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名義發出通知宣布:「外地高等學校革命學生,除了有病的、已經來過的或有其它原因不能來的以外,都可以組織來北京參觀。高等學校教職工可按每五十名學生選出革命教職工代表一人參加
- 「雲門舞集最具重量的劃時代名作──『薪傳』,1978年12月16日在嘉義體育館首演。六千激昂的觀眾以驚人的呼叫與掌聲,迎接第一齣以臺灣歷史為主題的劇場作品的誕生。觀眾一面起立拍手,一面淚流滿面,
- 第二階段的現代化大浪潮在非西方文明的各個古典文明中心,對西方向東方擴張的巨大浪濤激起了強烈的回應,但是只有哪一個國家通過維新與改革,迅速進入現代經濟成長的行列? (A)印度 (B)土耳其 (C)
-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期,國際舞臺上發生了一起重大事件──前蘇聯出兵侵占某個東歐國家,導火線是該國改革派領導人杜布切克倡導的自由化運動,史稱「布拉格之春」。請問:這是哪一個國家? (A)波蘭 (B)
- 1973年初,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華沙公約組織的國家,開始討論相互裁軍的問題。美國方面更開始思索多極世界的問題,以及富有國家援助開發中國家的問題。所有現象都顯示,東西方正在往和解之路發展。請問:正
- 某種思想主張是指一個國家仗其強勢,不遵守國際法律,並單方面將其意圖強加在一個或數個國家之上,以本國利益為政策出發點的決策過程和思維。請問:此種主張為何? (A)單邊主義 (B)多邊主義 (C)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