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 )關於〈與陳伯之書〉和〈燭之武退秦師〉二文的比較,下列何者說明正確? (A)都是講求對偶、典故的駢體文 (B)皆視對方為敵對的立場 (C)都與戰爭事件、勸說他人有關 (D)最後都勸說失敗,
- ( )下列關於〈與微之書〉中「籠鳥檻猿」的說明,何者錯誤? (A)即籠中鳥、檻中猿 (B)意謂元稹與白居易二人,身在官場,行不由己 (C)為「譬喻」修辭筆法 (D)表示從此以後,二人無事身輕,
- ( )下列關於書信體文章的敘述,正確的是: (A)〈與楊德祖書〉:是曹植寫給摯友楊脩的一封私人書信,信中鼓勵文人對生疏的文體加以品評 (B)〈與陳伯之書〉:為散文佳作,書中責之以義,曉之以理,
- ◎ 下列文章節錄自蔣勳〈肉身行草〉,請閱讀後回答以下二題: 魏晉時期,書法美學發展到了高峰。 現今作為書法典範的許多「帖」,不過是當時文人間往來的書信。 「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何如?遲復奉告。
- ( )文中作者用了許多自然景物比喻書法之美,下列說明何者為非? (A)「千里陣雲」比喻勾筆的柔韌 (B)「從上而下,糾結不斷,彷彿千萬年的枯藤,蒼老頑強」比喻豎筆的遒勁有力 (C)「懸
- 二、多選題20%(每題2分) ( )某學校詩社開辦現代詩講堂,下列講課主題與內容正確的是: (A)瘂弦與現代派:新詩是「橫的移植」,而非「縱的繼承」的主張 (B)藍星詩社:解讀余光中、覃子豪等詩
- ( )下列有關韓非文章特色的敘述,何者正確? (A)筆觸細膩溫和 (B)擅長運用譬喻、寓言及歷史故事來說明事理 (C)其文章在先秦諸子散文中頗具特色 (D)對後世抒情文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E
- ( )寓言常是文人用來諷刺、抨擊或寄寓哲理、表達政治見解的一種文體。下列各組作品,同組兩本皆有豐富寓言創作的是: (A)《莊子》/《柳河東集》 (B)《孟子》/《道德經》 (C)《周易》/《論
- ( )如果想利用電腦關鍵字詞搜尋先秦諸子的相關資料,下列搜尋對象與關鍵組合的配對,何者正確? (A)老子──《道德經》/無為而治/孔子問禮 (B)孔子──民貴君輕/斷杼教子/四端 (C)墨子─
- ( )作家或者書寫有其關注之題材,或者參與社會的公共事務,如果從這些角度出發,某基金會想要邀約作家講座,下列哪些邀約是適切的? (A)請黃春明講「如何創作兒童文學」 (B)請陳列講「體會玉山之
- ( )「序」為文體的一種,可分為「序跋」與「贈序」兩類,序跋類又分「書序」與「詩序」,下列對各篇文章的敘述分析,何者正確? (A)〈送董紹南序〉為韓愈送行董紹南而作,屬於贈序 (B)〈桃花源記
- ( )小民學完〈與陳伯之書〉一課後,老師要他完成「駢文」與「散文」的比較表如下,其所比較的內容,正確的是:
- 下列各選項字的音義何者皆正確? (A)莫敢自「遑」:音ㄏㄨˊㄤ,閒暇 (B)十「稔」:音ㄋㄧˇㄢ,年 (C)彌自「儆」惕:音ㄐㄧˋㄥ (D)「闕」而弗錄:音ㄑㄩˋㄝ,缺
- 「苟欲以二、三陳編,而知臺灣大勢,是猶以管窺天、以蠡測海,其被囿也亦巨矣。」上文並未採用何種修辭? (A)譬喻 (B)借代 (C)映襯 (D)轉化
- 下列各選項的修辭敘述,何者有誤? (A)喋血山河:轉化 (B)私家收拾,半付祝融:借代 (C)荷人啟之,鄭氏作之,清代營之:排比 (D)顧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難,以今日修之尤難:層遞
- 蒹葭的作者由郊野布滿的蒹葭,而引發感物懷人之情,這是屬於詩經中哪一種寫作手法? (A)賦 (B)比 (C)興 (D)風
- 「顧自海通以來,西力東漸,運會之趨,莫可阻遏。」意謂: (A)外國人總有一天會打到臺灣 (B)臺灣一直有人人羨慕的好歷史 (C)西方勢力逐漸侵入 (D)西方人學習中國文化為近代最熱門的事,是無法阻
- 「朱、林以下,輒啟兵戎,喋血山河,藉言恢復。」意謂: (A)反清志士,每發動戰爭而致死傷枕藉 (B)愛國志士為報效國家,奮勇殺洋人 (C)反清志士引發戰爭目的在爭取恢復族名 (D)全國百姓紛紛響應
- 「國可滅,而史不可滅。」意謂: (A)國家可能被消滅,歷史卻是無法消滅的 (B)寧可國家滅亡,也不容歷史隨之毀滅 (C)國家可毀滅,其歷史必定不存在 (D)歷史永不消滅時,國家將永遠存在
- 「改隸之際」指的是哪一件事情? (A)中 法戰爭 (B)馬關條約割讓臺灣予日本 (C)日 俄戰爭 (D)美國黑船事件
- 「老成凋謝,莫可諮詢,巷議街譚,事多不實。」以上文字指出撰修史書上的何種困難? (A)蒐集文字資料 (B)訪察口述歷史 (C)儀器設備不足 (D)取得官方檔案
-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意謂: (A)伊人遠逝,別離在水邊渡口 (B)伊人清高絕俗,猶如水上幽蓮 (C)與伊人相約,幽會於水的另一邊 (D)思念的伊人,在水的另一邊
- 由「白露為霜」到「未晞」、「未已」,此暗指的是: (A)美人的遲暮 (B)時間的推移 (C)季節的更替 (D)空間的轉換
- 下列詩句,何者不是描寫秋季? (A)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B)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C)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D)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臺灣固無史也。」連橫說這句話的用意是: (A)臺灣沒有完整的史書 (B)臺灣一直是個無人島,所以沒有歷史 (C)臺灣的開發史因為太過殘忍,所以無人記錄 (D)臺灣是個沒有文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