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文天祥〈正氣歌〉:「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句中的「鼎鑊」一詞,是由可各自獨立的「鼎」與「鑊」所構成,且「鼎」與「鑊」意義平行對等,不互相修飾。下列文句「 」內的詞 與「鼎鑊」構成方式相同的選
- 下列文字是現代人對某篇古代作品的解說,依照解說的內容判斷,這篇作品最可能出自哪一部典籍?神巫似乎也學會了詩人所慣用的那種比喻,說:人人都把艾草掛在腰間,說幽蘭才是不可佩帶的東西─艾草是平俗的香氣
- 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A)「屈原既放」,「既放」表示擔任外交官 (B)然粲之「匹」也:手下敗將 (C)於辭無所「假」:憑藉;借助 (D)「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汶汶」是指水流動的樣子
- ( )《史記.項羽本紀》:「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句中的「為」字與下列各句的「給」字用法、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你「給」我過來 (B)誰知道那孩子又會「給」狼啣去呢 (C)妳跟我講小
- 二、多重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下列皆為借題發揮、意在言外之作,何者文意解釋正確?(A)〈琵琶行并序〉——借琵琶女之漂淪憔悴以吐露自己的遷謫之意 (B)〈岳陽樓記〉——雖受滕子京囑託而作記
- 關於《詩經》、《楚辭》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A)《詩經》分風、雅、頌三種寫作手法 (B)今本《詩經》為漢毛亨所撰,故又稱《毛詩》 (C)東漢王逸著有《楚辭章句》一書,為《楚辭》最完整之注本 (
- 中國人向來忌諱直接說「死」,因此有不少替代的詞彙。下列文句「 」中的詞語,意指「去世」的選項是: (A)追思昔遊,猶在心目,而此諸子「化為糞壤」,可復道哉 (B)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
- ( )選出正確的成語運用 (A)新買的筆記本真不好用,簡直是「罄竹難書」 (B)他家離學校有「一箭之地」,所以每次都要花很長時間 (C)現在環境汙染嚴重,需要人類全體共同努力改善,你一個人的力量
- 在中國文學史上,魏晉南北朝三百餘年是一個蘊釀變革的時期,建安文學首開其端,魯迅曾說:「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文學自覺喚醒作家的藝術追求,許多新的文學現象就從魏晉以後開始萌生、
- ( )選出正確的成語運用 (A)心上人就在身邊,他卻「輾轉反側」,鼾聲大作 (B)張先生才德兼備,但「謙沖自牧」,令人敬佩 (C)他沒有什麼主見,總是「瞬息萬變」 (D)這個演員的表演「矯枉過正
- ( )〈因為風的緣故〉一詩中,作者為什麼說「此信你能否看懂並不重要」? (A)詩人寫字太潦草了 (B)詩人的愛人不識字 (C)真正的情感不拘泥於形式,而是給懂得的人去體會的 (D)詩人的愛人要忙
- ( )下列文句何者使用「祈使語氣」? (A)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B)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 (C)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
- ( )下列哪一個選項,兩個「 」內的字並非皆是動詞? (A)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隨眾採樵 (B)師乃「翦」紙如鏡,「黏」壁間 (C)乃於案上取壺酒,分「賚」諸徒,且「囑」盡醉 (
- ( )下列各選項「 」內的字詞,何者「詞性」與其他三者不同? (A)沛公「軍」霸上 (B)沛公欲「王」關中 (C)吾「屬」今為之虜矣 (D)大王來何「操」
- ( )下列各選項「 」內的動詞,何者不當使役(致使)動詞用? (A)項伯殺人,臣「活」之 (B)「舞」幽壑之潛蛟 (C)「泣」孤舟之嫠婦 (D)毋納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 下列現代文學家的稱號,哪些正確?(A)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 (B)臺灣的魯迅:鍾理和 (C)臺灣的良心:楊逵 (D)浪子詩人:楊牧 (E)藝術的多妻主義者:鄭愁予
- 下列文句的解說何者正確?(A)「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意謂身體羸弱,卻精神煥發、志氣昂揚 (B)「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意謂雖不幸被虜囚禁,也要整肅儀容 (C)「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意謂身處
- 下列關於《楚辭》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或稱《騷》 (B)突破四言詩格局,句法參差多變 (C)與《詩經》並列,為中國散文之祖 (D) 最早為長江流域一帶之歌謠 (E)句末多用「者」、「也」
- ( )「鄭人買履」一則中,鄭人無法買到鞋子的原因在於: (A)防患未然,擔心鞋子不合腳 (B)嫌貧愛富,質疑賣鞋者所製造的鞋子太土氣 (C)寧信所印的足印而不信自己的腳 (D)市集未開
- 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A)唐代「李杜」齊名,前有李白、杜甫,後有李商隱、杜牧 (B)漢魏之際「三曹」父子與「建安七子」形成盛極一時的文學集團 (C)《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皆依據史
- 下列與各人物相關的成語,何者配對正確?(A)小時了了——王粲 (B)刮目相看——魯肅 (C)如魚得水——張飛 (D)代人捉刀——曹丕 (E)才高八斗——曹植
- 下列詞義的解釋,何者正確?(A)將這一件「風流罪過」,明白要殺我:不拘守禮法 (B)為將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是非黑白 (C)只扁舟破浪,亂髮「當」風:迎接 (D)「引氣」
- ( )「公儀休相魯」一則中,魯相公儀休喜歡吃魚,卻又不接受別人贈送的魚,他考量的因素是什麼? (A)寧信自己所釣的魚,而不相信別人贈送的魚的品質 (B)嫌貧愛富,質疑贈魚者別有攀緣意圖 (C)擔
- ( )下列何字作動詞用? (A)殺人如不能「舉」 (B)張良西「嚮」坐 (C)備他「盜」之出入 (D)不敢「倍」德
- ( )下列何者使用了借代修辭? (A)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 (B)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 (D)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