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古代臣下對君主的說服方式,有動之以情、說之以理、誘之以利……等,目的都是為了成功勸說君主以達成某種利益或盼望。下列關於臣下說服君主的文句說明,何者正確?
(A)〈燭之武退秦師〉:「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燭之武以提供土地為條件,對秦王誘之以利
(B)〈觸龍說趙太后〉:「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觸龍設身處地,從攸關趙太后、長安君的利害進言
(C)〈陳情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李密希望能奉養祖母到最後,故對晉武帝曉之以害
(D)〈出師表〉:「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諸葛亮提出劉備的事跡,對後主客觀說理
(A)〈燭之武退秦師〉:「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燭之武以提供土地為條件,對秦王誘之以利
(B)〈觸龍說趙太后〉:「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觸龍設身處地,從攸關趙太后、長安君的利害進言
(C)〈陳情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李密希望能奉養祖母到最後,故對晉武帝曉之以害
(D)〈出師表〉:「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諸葛亮提出劉備的事跡,對後主客觀說理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81481
統計:A(3),B(13),C(4),D(4),E(0)
內容推薦
- 有關〈晚遊六橋待月記〉一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甲)超脫世俗,以作者個人獨特的審美觀行文(乙)以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描寫月景神韻(丙)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極言遊湖的紅男綠女之盛(丁)
- 〈諫太宗十思疏〉中,「樂『甲』,則思三驅以為度;憂『乙』,則思慎始而敬終,慮『丙』,則思虛心以納下;想『丁』,則思正身以『戊』……」請選出正確的選項。(A)甲,盤遊 (B)乙:壅蔽 (C)丙
- 下列詩句,何者是在歌詠三國時期諸葛亮的事跡? (A)風流千古〈短歌行〉,慷慨缺壺聲 (B)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C)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淒涼
- 下列有關中國史書的說明,何者正確? (A)孔子據魯史而作《春秋》,微言大義,寓褒貶,別善惡,世稱《春秋》筆法 (B)《左傳》以釋義例為主,有功於《春秋》者良多 (C)司馬遷作《史記》,參考《左
- 當柳宗元登上西山之後,發現「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這是在形容 (A)數州土壤形如袵席,可任人睡臥 (B)數州地勢之平坦 (C)所處地勢之高峻 (D)數州土壤之廣闊。
- 下列「 」中的注音寫成國字後,何者相同? (A)牛山「ㄓㄨㄛˊ ㄓㄨㄛˊ」/拔「ㄓㄨㄛˊ」人才 (B)反「ㄍㄨㄥ」自省/「ㄍㄨㄥ」耕南陽 (C)附「ㄩㄥ」風雅/「ㄩㄥ」容華貴 (D)工程「ㄐㄩ
- 關於李密的生平,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因不願事奉偽朝,屢辭徵召 (B)勸諫武帝以孝治天下 (C)李密對為官一事棄若敝屣 (D)終以忤晉武帝而失官歸家
- 六、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為 WWW 應用之主要協定,HTTPS 則是用於需要資安(security)之 WWW 應用,例如網路購物時刷信用卡。請說明 H
-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意謂: (A)人性經過日夜之氣的干擾,雖有平旦之氣的休養,已無法產生善性,此時人的好惡相差甚大 (B)雖有日夜所滋生的平旦清明之氣,但因好惡
- 〈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下列何者表達出「期望」語氣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C)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D)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
內容推薦
- 下列各組「 」中的字,何者意義兩兩相同? (A)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省刑罰,「薄」稅斂 (B)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C)不「效」,則治臣之罪/恐託付不「效」,
- 下列選項,何者是〈兼愛〉一文中認為是「不相愛」的行為? (A)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 (B)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C)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 (D)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故攻異國以利其
- 「君人者,誠能見『』,則思知足以自戒;將『』,則思知止以安人。念『』,則思謙沖而自牧;懼『』,則思江海下百川」以上四個空格,其正確排列為何?(A)有作,可欲,懈怠,讒邪 (B)可欲,有作,壅
- 閱讀下列先秦諸子對於「聖人」的描述,推斷甲、乙、丙、丁依序應為哪一家所提出?甲、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乙、聖人之治民也,法與時移而禁與能變。丙、聖人積思慮,習偽故,以生禮義而起法度
- 小白讀完〈記憶中的一爿書店〉一文後,整理了該文的文意摘要,其中敘述正確的是: (A)文章一開始透過空間的移轉,從日本租界到國民學校,從公園到石板路,再點出主要場景──書店 (B)書店母子態度親
- 〈記憶中的一爿書店〉:「那爿書店叫做甚麼名字呢?我完全記不得了。那好心的店主人母子姓甚麼呢?我也一直不曉得;說實在的,我連他們的模樣兒也早已經忘掉了。」文中作者對這爿書店的記憶,可用下列哪一詞
- 下列「 」中的字,讀音兩兩相同的是: (A)禁「惡」勸愛╱隱「惡」揚善 (B)摩頂「放」踵╱大「放」厥辭 (C)「當」仁不讓╱大而無「當」 (D)「著」作總集╱「著」書立說
- 〈諫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一句的意思是指: (A)緣木求魚,終至失敗 (B)奢則不孫,儉則固 (C)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D)謙受益,滿招損
- 下列關於中國歷代作家的敘述,何者錯誤? (A)想研究陶淵明的生平與作品,可查閱《晉書》、《昭明文選》、《靖節先生集》等書 (B)想研究韓愈的生平與作品,可查閱《全唐文》、《昭明文選》、《柳河東
- 下列各組「 」內的字,何者意義前後相同? (A)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B)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名豈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C)居安思危,戒
- 二、多重選擇題 24% (每題2分) 〈勞山道士〉一文雖題為「勞山道士」,但故事的主角卻是王生,下列敘述哪些應是其命題的原因? (A)主角王生「慕道、不能作苦、嬌惰之心」的性格特徵,易令讀者氣憤
- 下列關於奏議類古文的說明,何者有誤? (A)表:代用以向天子陳述事理、標舉主張,並提出請求的公文書,如:諸葛亮〈出師表〉 (B)對:臣下回答帝王的提問。口頭叫對,形諸文字也叫對,如:諸葛亮〈隆
- 下列「 」中的字,何者音、義皆正確者? (A)一道士坐蒲團上,素髮垂領,而神「觀」爽邁:ㄍㄨㄢˋ,氣色 (B)其門人甚眾,「薄」暮畢集:ㄅㄛˋ,微小的 (C)自「詡」遇仙:ㄩˇ,誇大言詞 (D
- 關於〈陳情表〉與〈出師表〉的敘述,下列哪些正確? (A)表為章奏之屬,是古代人臣上書的一種 (B)兩篇《昭明文選》皆有選錄 (C)晉武帝徵李密為洗馬,李密以慈母年高,作表辭之,是為〈陳情表〉
- 下列哪一句話可與「放其心而不知求」相互闡發? (A)必有事焉而勿正 (B)舍正路而不由 (C)心勿忘,勿助長也 (D)君子無欲則剛。
- 下列有關「小人」的用法,何者與孟子所說「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的「小人」相同? (A)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B)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C)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
- 林語堂先生最欣賞東坡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因為其中表現了浩蕩不凡的胸中氣魄。在重視生命之美,追求身心安頓的傳統思想中,文人往往可以忘卻名利而嚮往一種超脫於俗世之外的心靈境界。下列何者即
- 一、 作文12%古人曾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有時他人不經意的一句話,會對自己的生活起了很大的漣漪。你的生活是否曾為「一句話」撼動,這句話是在怎樣的時空背景上出現的?又如何讓你的生活產
- ⑵請提出本災害之防範對策。(10 分)
- 人體自40歲以後,能量代謝率、新陳代謝能力開始逐漸降低,體內的熱量、脂肪、廢物很容易堆積。(A)O(B)X
- 二、損失控制管理至少應包括那些項目?(20 分)
- 二、請寫出「譜系育種法」的方法步驟。(20 分)
- 三、某石化工廠一年內發生下列事故:(總經歷工時=200 萬小時)⑴虛驚事件:55 件,共 65 人,每人平均損失 0.1 天。⑵輕傷害事件:30 件,共 35 人,每人平均損失 0.5 天。⑶暫時全失
- 三、每年常需定期向農民發出稻熱病警訊,請介紹此病及管理策略。(15 分)
- 三、試述多元體與雙倍體之差異。(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