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古代臣下對君主的說服方式,有動之以情、說之以理、誘之以利……等,目的都是為了成功勸說君主以達成某種利益或盼望。下列關於臣下說服君主的文句說明,何者正確?
(A)〈燭之武退秦師〉:「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燭之武以提供土地為條件,對秦王誘之以利 
(B)〈觸龍說趙太后〉:「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觸龍設身處地,從攸關趙太后、長安君的利害進言 
(C)〈陳情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李密希望能奉養祖母到最後,故對晉武帝曉之以害 
(D)〈出師表〉:「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諸葛亮提出劉備的事跡,對後主客觀說理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81481
統計:A(3),B(13),C(4),D(4),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