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下列文句中,使用「時間副詞」者? (A)俄而雪驟 (B)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C)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 (D)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E)少頃范老爺洗臉,還要洗下半盆豬油來
- 下列有錯別字的選項:(A)他自幼身體贏弱,高中畢業後,因健康因素而惙學(B)孔子仕魯頗有治積,無奈權臣製肘,大志難伸(C)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恥.(D)老王出任總經理,事必恭親,公司在
- 如果想要了解「唐宋古文運動」的基本主張與重要人物的文學成就,可以閱讀下列哪些著作?(A)新唐書(B)韓愈集(C)蘇軾集(D)王右丞集(E)歐陽脩集。
- 下列字形不同的詞語,意義相同者:(A)乃「覺」三十里 / 「校」(B)便「要」還家 / 「邀」(C)「寔」迷途其未遠/「實」 (D)倚南「牎」以寄傲 / 「窗」(E)深「媿」平生之志/ 「愧」。
- 下列文句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A)大哉問:偉大的問題(B)任重而道遠:擔當的責任重大且要走的道路很遠(C) 文質彬彬:內在的本質與外在儀節都配合的均勻得當(D) 立地書廚:用以諷刺人不學無術 (
- 下列「 」中的詞語,古今字義兩兩相同者? (A)阡陌「交通」/「交通」規則 (B) 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文學作品乏人「問津」 (C)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這番美景,讓人「彷彿」置身於畫
- 文人往往將景物賦與和自己性格相近的情操。以下景物何者可以作為陶淵明的人格象徵? (A)「採菊東籬下」中晚凋的菊花 (B) 「松柏後凋於歲寒」中的孤松 (C)無心出岫的雲 (D)倦飛知返的鳥 (E
- 閱讀下文,判斷文中「艾子復進曰」的用意是:齊宣王問艾子曰:「吾聞古有獬豸,何物也?」艾子對曰:「堯之時,有神獸曰獬豸,處廷中,辨群臣之邪辟者觸而食之。」艾子對已,復進曰:「使今有此獸,料不乞食矣
- 請選出下列文意敘述錯誤者:(A)「秀而不媚,清而不寒」是形容白妞清秀而不妖豔、不單薄(B)「干城之具」意為扞衛國家的良才(C)「不病於無雞乎」意謂沒有雞也不會生病(D)「滑稽之流」:意為詼諧、能
- 下列各文句中,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餐廳老闆一說打烊,客人們便一轟而散 (B)老王目前失業,室如懸罄,家境堪憐 (C)她爸爸是個畫家,多年耳濡目染,她也喜歡上繪畫(D)公司裁員的消息不徑而走
- 家凱欲撰寫一篇關於劉基的小論文,請問他可以在網路上搜尋下列哪一組關鍵字? (A)尚節亭記/正學先生/神機妙算 (B)《郁離子》/潛溪先生/堅決不仕異族 (C)《艾子雜說》/郁離老人/明初文宗 (
- 下列「」的成語,使用正確的選項是(A)作文貴有新意,不可把別人的作品,拿來「生死肉骨」,一成不變的抄襲(B)為了考上大學,他經常「目不交睫」,徹夜展卷苦讀 (C)以前他窮苦潦倒,不料三年之間就「
- 「松柏後彫於歲寒」是以「松柏」來比喻君子雖處亂世仍不改其志節,在許多文章中亦常見以植物來象徵人品。下列文句中的植物,何者並非用來形容人的品行高潔? (A)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B)三徑就荒,松菊
- 有關文意的敘述,下列正確者:(A)「一個人註下的命,就像釘下的秤」意同於「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B)「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近於「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C)「歲
- 以下關於中國寓言發展的說明,何者有誤? (A)先秦時期的諸子散文中,即有大量寓言,如《莊子》、《韓非子》等,用以闡述各派的哲理或政治主張 (B)魏晉南北朝時期,因佛教盛行,出現不少佛經寓言 (C
- 〈明湖居聽書〉一文中描摹聲音的文字不包括下列何者? (A)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 (B)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 (C)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
- 二、多重選擇題:每題2分,共計20分論語中蘊藏豐富的生活智慧,歷久彌新,下列有關論語文意的闡釋,正確者:(A)「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意近於嚴以律己,寬以待人。(B)「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
- 下列「」中的字詞其義兩兩相同者為(A)是非「若」所知也/「若」所市於人者(B)抱以「適」市 /君子之於天下,無「適」也(C)「易」之以百金/喪,與其「易」也,寧戚(D)秋扇見「捐」 /「捐」廉恥
- 在文學作品中,常會出現某些性格鮮明的人物,各自反映出某種典型或形象。下列人物與形象的對應關係,正確的選項是:(A)顏之推/閹然媚於世者(B)工之僑/所謂「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懷才不遇、憤世嫉俗
- 有關修辭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一百多年來,勤勞多智的人類在河岸建起一座一座化學工廠」:倒反(B)「無恥之恥,無恥矣」:倒裝(C)「金聲而玉應」:譬喻(D)「若之何而去夫貓也?」:激問(E
- 少佩想研究女性作家專題,以下為她對琦君與龍應台的比較與描述,何者敘述正確? (A)琦君曾旅居廈門及香港,最後定居臺灣,對於時局有其不同的省思和關懷;龍應台是臺灣戰後懷舊文學作家的第一人,常在作品
- 吾人說話行文,造句時為了強調重點,會出現所謂「倒裝句」,如:「太美了,這個地方」,下列句子出現「倒裝」的選項:(A)「悲哉,世也!」(B)「異哉,此人之教子也!」(C)「是非若所知」(D)「善乎
- ( )「山豬學校」作者小時外號叫「理古處」的意思是什麼? (A)英雄 (B)話很多 (C)為什麼 (D)獵人
- ( )下列「 」中的字音,何者兩兩相同? (A)李氏子「蟠」/「幡」然悔悟 (B)六藝經「傳」/薪火相「傳」 (C)習其句「讀」/案「牘」勞形 (D)「戛」戛獨造/「戛」然而止
- ( )下列「 」中的字詞解釋何者有誤? (A)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固」是本來的意思 (B)余「嘉」其能行古道:「嘉」是欣賞、讚美的意思 (C)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