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歷史專業
- 學者在分析反袁氏帝制的主力運動時,曾提出:「反抗袁氏,一個是靠槍,一個是靠筆。持槍的在西南發動了,持筆的在上海遊說響應。」請問:「靠筆」應是指下列何人? (A) 胡漢民 (B) 康有為 (C) 梁啟超
- 對於「英日同盟」(1902~1922)的成立與演變,下列何者敘述有誤? (A) 成立的目的:英國要控制長江,日本要南進台灣,故聯合以對中國 (B) 發揮的效果:日俄戰爭期間,日本因此得英國之助,而能擊
- 有一位知識份子作詩:「祖國淪亡已若斯,家庭苦戀太情癡。只愁轉眼瓜分慘,白首空成花蕊詞。」請問這首詩完成的時代背景最有可能是: (A) 鴉片戰爭後,政府喪失租界主權 (B) 甲午戰爭後,列強劃分勢力範圍
- 民國初期,有位學者主張:「歐美式議會制度根本就是金力主義。理論上人人平等,選舉時每人一票;實際上則是擁有巨貲的資本家在背後暗中操縱,進而控制整部國家機器,為他們自己謀福利。在這種民主制度之中,貧苦大眾
- 七七事變起因於日本在盧溝橋附近演習,請問日本可以進駐中國平津地區的依據是什麼? (A) 袁世凱承諾二十一條要求 (B) 辛醜條約中載明 (C) 段祺瑞與日本訂立秘密軍事同盟 (D) 日本與汪精衛南京偽
- 以下是一則上古時代活躍於地中海地區的某個民族資料:「統治希臘南部和愛琴海一帶,他們建造外圍有堅固城牆的市鎮,以及國王專用的小皇宮,遺跡盡是深溝高壘、城牆…」。請問這個民族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 (A)
- 有一本古代西洋史書對某一戰役描述如下:「他把雅典人召集起來,對他們這麼說:『士兵們,我看見你們因為敵人人數眾多而驚慌了;……在海上,我們有更多的經驗。並且斯巴達人指揮他們的盟軍只是為著斯巴達的光榮;他
- 猶太教發源於西元前八、九世紀間,以色列王國的「先知運動時期」;形成於西元前六世紀的「巴比倫之囚時期」;完成於西元前四、五世紀的回歸時期。請問哪一個民族造成猶太人「巴比倫之囚」?又是哪一個民族解除其「巴
- 羅馬帝國某一時期的統治者,面對帝國艱困局面進行改造,他決心使軍隊脫離政治,也體會帝國過於遼闊,採取分區統治政策,並與合作者共同掌握最高權力,後來改革失敗而自行引退。請問這位統治者是誰? (A) 凱撒
- 十九世紀上半葉是西方國際政治秩序重整時期,下列哪些現象發生於此時期? (A) 奧匈二元帝國成立,制衡德國在東歐的擴張 (B) 法國波旁王朝復辟,積極介入中南美洲國家獨立運動 (C) 俄國西化派進行內政
- 有一份文件題為〈航海條例〉,其內容提及:「航海乃是謀求本共和國福利與安全最重要的手段……自西元1651 年12 月起及從此以後……無論為英國或別國人的殖民地所生長、出產或製造的任何貨物或商品,如非由隸
- 俄國凱薩琳女王稱他是「本世紀最傑出的人」,普魯士腓特烈大帝於1775 年在柏林稱道:「人們爭相取他的半身像,瓷器工廠供不應求」。他反宗教迷信和教士制度,主張理性改革,受其影響的知識階級有政治的自然神論
- 有一本西洋史書對某革命事件的形容如下:「在歐洲歷史上的重大意義,便是專制政治的趨於沒落,以及梅特涅制度的崩潰。各國君主,均因革命勢力的洶湧,紛紛退位或讓步…造成這種普遍現象的主因,是各民族所需要的,在
- 西方近代史家湯姆遜(David Thomson)在《拿破崙以後的歐洲》一書中寫著:「在保守的大國來看,『歐洲協調』是防止革命的水壩。而英國認為只是一座水門而已,允許適量的民族和自由的流水通過。」根據以
- 藝術與科學常常是兩個互不相涉的領域,但歷史上某一時期的文學與藝術,卻被某些人稱為「與科學握手的藝術」。請問:此「與科學握手的藝術」最有可能是以下何者? (A) 印象主義 (B) 唯美主義 (C) 浪漫
- 十九世紀的考古學者曾在某地發現一份希臘文寫成的碑文,碑文開頭如此寫著:「河的西岸是長眠之地,黑暗籠罩其上。那兒的人們睡在木乃伊裡,不能醒來探視他們的兄弟,沒有人可以向死亡脫離。…」請問我們應該如何去理
- 有一本書中說:「這個突厥大帝國的領袖,對歐洲造成很大的威脅。他在位期間,領土東至黑海、波斯灣,西到阿爾及利亞,北達布達佩斯;絕大部分的東南歐、匈牙利的一部份,以及近東、北非都在他的掌握下,1529 年
- 中國元代周達觀著有《真臘風土記》,請問「真臘」指的是今日的哪一國家? (A)印尼 (B) 馬來西亞 (C) 泰國 (D) 高棉。
- 林同學在一本西洋史書中讀到:「經過了□之後,歐洲正式脫離封建領主、教會和君主等勢力糾纏不清的情形,列國制度大抵確立。」請問□應是下列何者? (A) 十字軍東征 (B) 文藝復興 (C) 三十年宗教戰爭
- 王先生參加「東南亞之旅」,主要的景點是吳哥窟、馬尼拉、巴里島、雅加達、斯裏蘭卡五處,這五處景點主要的宗教文化的遺跡,依序是: (A) 佛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 (B) 印度教、天主教、伊斯
- 希臘化時代某個哲學派別的學者主張:「宇宙是個有機的整體,為一種宇宙理性所支配;人類,由於他們身上所有合理性的美德,能夠訓導自己的生活,與宇宙的合理性一致,不管命運如何,都能發揚勇敢、節儉、正義與中庸的
- 「為了尋找生計,許多中國人透過中間人的安排,簽訂契約,實為賣身的方式來到此地,不到四十年的期間,湧入了30 萬人,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潮。」請問上文描述的時空背景應是下列何者? (A) 19 世
- 有一篇史料記載著臺灣北部產業活動變遷的情形:「三十年前,臺灣北部可耕種的土地,大部分用來種稻米,因此每年有大量稻米運銷大陸。然而,自從茶農在高地種植茶葉後,每年來此揀茶、買賣茶葉的人,便越來越多。由於
- 今日臺灣媽祖的信仰興盛,請問是下列哪一個朝代的皇帝將媽祖的神格由「天妃」晉封為「天后」的?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 清朝領台後,為避免城池在亂事發生時成為叛軍的堡壘,因此規定臺灣不准以磚石建築城池。這個不准臺灣建築磚石城池的規定,一直要到下列哪一個事件發生後才廢除? (A) 朱一貴事件 (B) 林爽文事件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