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歷史專業
- 梁啟超所撰〈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中,提及:「其時亦不敢望此文之發生效力,不過舉國正氣銷亡,對於此大事無一人敢發正論,則人心將死盡,故不顧利害死生,為全國人代宣其心中所欲言之隱耳」。請問:文中的「大
- 某史書評論明代兵制說:「自京師達於郡縣,皆立衛所。……征伐則命將充總兵官,調衛所領之。既旋,則將上所佩印,官軍各回衛所,蓋得唐府兵餘意。」文中所謂「得唐府兵餘意」是指:(A)兵源來自徵兵(B)兵農合一
- 在「台灣近代歷史人物評析」課堂中,老師指定某一歷史人物為討論主題。甲生說:他強調「尊重舊慣」與「科學殖民」,可稱為「科學的政治家」;乙生說:他標舉「生物學政治」,卻主張「理性獨裁論」,充滿殖民者偏見。
- 自秦代實施中央集權以來,歷朝為防止地方割據自雄,避免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往往採取各種防範措施。例如:(甲)漢武帝以推恩令眾建諸侯(乙)唐代行三省制以分削相權(丙)北宋地方官由中央官兼任(丁)清代設置軍機
- 某一個時期,社會風氣頗重門第,所以「官有簿狀,家有譜系,官之選舉,必由於簿狀,家之婚姻,必由於譜系」。請問:這一個時期最有可能是指何時?(A)魏晉南北朝 (2)(B)隋唐五代 (3)(C)宋元時期 (
- 「大將西征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主要讚美那位人士的功績?(A)曾國藩 (2)(B)李鴻章 (3)(C)沈葆楨 (4)(D)左宗棠
- 1624 年,荷蘭人進佔大員(Tayouan),作為荷屬東印度公司的重要貿易站之一。大員即今日的:(A)安平 (2)(B)高雄 (3)(C)鹿港 (4)(D)淡水
- 光緒21 年(1895),清廷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某人有詩云:「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其中宰相、孤臣各指何人?(A)唐景崧、劉永福 (2)(B)李鴻章、唐景崧 (3)(C)李鴻章、丘逢甲 (
- 陳獨秀為共產黨創始人之一;胡適為自由派大將,兩人卻有共同之處:(A)(1)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 (B)(2)提倡發揚傳統文化(C)(3)介紹印度的泰戈爾至北大講學 (D)(4)給予儒家很高的評價
- 19 世紀帝國主義盛行,英國在亞洲擁有那些殖民地?(A)(1)印尼、馬來亞、緬甸 (B)(2) 印度、印尼、馬來亞(C)(3)越南、印尼、馬來亞 (D)(4)馬來亞、緬甸、印度
- 中國自何時開始,以建宗祠、修族譜、置族田、立族長、定族規為內容的宗族組織,不再限於少數貴族官宦之家,也是平民社會的基本組織?(A)唐代 (2)(B)宋代 (3)(C)明代 (4)(D)清代
- 有一份統計資料顯示,美國的失業人口在1926 年為0.9%,1930 年增為3%,1932 年暴增至12%。此後連續數年均出現高失業率,如1934 年為3%,1939 年為5%。但194
- 向來被歐洲人視為珍寶的黃金、白銀,到了十六世紀時,其價值卻大幅降低到僅值以往的三分之一。這種轉變的主要因素為何?(A)宗教戰爭 (2)(B)發現美洲 (3)(C)科學革命 (4)(D)工業革命
- 大航海時代後,南美洲主要成為那些國家的殖民地?(A)(1)英國、荷蘭 (B)(2)荷蘭、西班牙 (C)(3)西班牙、英國 (D)(4)西班牙、葡萄牙
- 清代台灣的移墾社會中,最能代表不同族群合作共榮的墾號是?(A)陳賴章 (2)(B)金廣福 (3)(C)郭錫瑠 (4)(D)施長齡
- 1661 年,鄭成功發表文告說:「本藩矢志恢復,切念中興,恐孤島之難居,故冒波濤,欲闢不服之區,暫寄軍旅,養晦待時,非為貪戀海外,茍延安樂。」請問:鄭成功所謂的「孤島」、「不服之區」,分別是指什麼地區
- 美西戰爭結束後,美國勢力因而深入遠東,此時正是清朝的那一個時代?(A)乾隆 (2)(B)咸豐 (3)(C)同治 (4)(D)光緒
-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其中何人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A)據荊州的劉表 (2)(B)據壽春的袁術 (3) (C)據漢中的張魯 (4)(D)據東吳的孫策
- 「牡丹社事件」後,中日簽訂北京專約,約中有日本此次行動為「保民義舉」。其中的「民」是指:(A)琉球人民 (2)(B)朝鮮人民 (3)(C)台灣人民 (4)(D)日本人民
- 日治時期,「三師」為最受台灣人尊崇的行業。「三師」是指?(A)醫師、律師、教師 (2)(B)工程師、教師、建築師(C)教師、律師、建築師 (4)(D)醫師、律師、建築師
- 某年,上海某報記者發自台北的新聞稿說:「……他們都受過小學的強迫教育,四十歲以下的人,很少文盲;這是一個六百萬人的好省份,人民都受過教育,對現代化工業和現代生活已有經驗。在日本統治下數十年,不斷為爭取
- 清代的兩岸貿易關係中,台灣商人所稱的「南郊」和「北郊」,是以何地為界形成的南北商圈做為貿易對象?(A)廈門 (2)(B)廣州 (3)(C)寧波 (4)(D)鹿港
- 西元1500 年的威尼斯仍是東西交通與貿易重鎮,商業極為繁榮,但敏感的商人已察覺到威尼斯即將面臨榮景不再的危機。請問:威尼斯商人的敏感來自哪一種刺激?(A)十字軍東征一再失利 (2)(B)君士坦丁堡即
- 「在滇廣置屯田,令軍士開耕;簡官僚,修惠政,興學校,教化大行。」主要是指何人事蹟?(A)忽必烈 (2)(B)沐英 (3)(C)鄂爾泰 (4)(D)唐繼堯
- 民國33 年,政府號召「十萬青年十萬軍」,編成青年遠征軍,遠征何地?(A)越南 (2)(B)緬甸 (3)(C)印度 (4)(D)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