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6. 綠茶在高溫貯藏下,易造成茶湯水色
(A)清澈
(B)明亮
(C)黃褐
(D)翠綠。
(A)清澈
(B)明亮
(C)黃褐
(D)翠綠。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0),B(0),C(3),D(0),E(0)
內容推薦
- 茶葉貯藏過程中,水份對品質之影響甚鉅,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茶葉吸濕性強(B)茶葉含水量過高,不耐貯藏(C)茶葉充分乾燥是貯藏重要關鍵(D)使用塑膠袋可以長期維持香氣品質。
- 茶葉品質感官評鑑時,所謂「開湯」之術語係指 (A)喝茶(B)倒茶(C)泡茶(D)煮水。
- 如圖(十八)所示分壓器電路,若電阻之誤差為 ± 10 %,求 Vo的最大值約為何值? (A) 08 V(B) 16 V(C) 74 V(D) 51 V
- 茶葉貯存期間溫度愈高對其品質為 (A)緩慢劣變(B)快速劣變(C)沒有影響(D)變好。
- 茶葉貯藏之場所應具備 (A)高溫、低濕、明亮(B)低溫、高濕、陰暗(C)低溫、低濕、陰暗(D)高溫、高濕、明亮 的條件。
- 茶葉品質感官評鑑時,其標準作業流程在評滋味之後接下來的步驟為 (A)觀葉底(B)測量茶湯溫度(C)聞香氣(D)觀水色。
- 茶葉品質感官評鑑時,何者不是凍頂烏龍茶評審必要用具? (A)審茶盤(B)審茶杯(C)審茶碗(D)濾網。
- 茶葉品質與成分因光線而產生之變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兒茶素易氧化(B)葉綠素不易氧化(C)不飽和脂肪酸不易氧化(D)茶葉易保持鮮綠。
- 茶葉品質感官評鑑時,其標準作業流程在聞香氣之後接下來的步驟為 (A)觀葉底(B)攪拌茶湯(C)評滋味(D)觀水色。
- 進行茶葉品質感官評鑑時,下列何者非茶葉品評室之必要條件? (A)乾燥清潔(B)空氣新鮮(C)光線充足(D)音樂與氣氛。
內容推薦
- 茶葉品質感官評鑑時,其中「審外觀」之步驟不包含 (A)看茶葉形狀(B)看茶湯水色(C)看茶葉色澤(D)看茶葉均勻度。
- 茶葉貯藏過程中,溫度對品質之影響甚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高溫有利茶葉品質維持(B)低溫貯藏有利茶葉色香味品質保存(C)維持茶葉香氣之貯藏最適宜溫度為25-30℃ (D)高溫貯藏可降低兒
- 在相同的貯藏條件下,對不同香氣類型之茶葉,以 (A)清香型(B)焙火香型(C)蜜香型(D)果香型 的茶較易維持香氣。
- 茶葉在高溫貯藏下 (A)易保存(B)可增加(C)不影響(D)易揮發 香氣成分。
- 茶葉品質感官評鑑時,何者不是審茶碗的用途? (A)供茶湯之盛放(B)評審茶湯水色(C)評審茶湯滋味(D)審查葉底。
- 茶葉品質感官評鑑時,茶葉與水的比例,下列何者為正確? (A)1:20(B)1:50(C)1:70(D)1:100。
- 下列何種條件不利茶葉貯藏? (A)低溫(B)無氧(C)低濕(D)透光。
- 茶葉貯藏期間為控制茶葉含水量,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茶葉應充分乾燥(B)利用防濕包裝材料(C)以真空包裝並貯藏在相對濕度低的空間(D)添加脫氧劑。
- 基於經濟效益與品質維持之考量,茶葉冷藏庫內之相對濕度宜控制在 (A)60~70%(B)80~90%(C)30%以下(D)95%以上。
- 下列何者不是茶葉品質感官評鑑的優點? (A)不需花費大量資金購置精密儀器(B)快速評鑑茶葉形、色、香、味的優劣(C)無法判別茶葉品質異常現象(D)針對市場需要,訂定不同品評標準。
- 茶葉品質感官評鑑時,開湯後其攪拌茶湯主要目的為何? (A)減少茶湯苦澀(B)增加茶湯甘醇度(C)增加茶湯活性(D)使碎渣集中。
- 有關氧氣對茶葉貯藏過程之品質影響,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兒茶素會繼續氧化(B)綠茶類成分大部份已氧化,貯藏時期較不易氧化(C)在茶葉包裝容器內放置脫氧劑,可以防止氧化(D)紅茶類成分大部
- 針對鋁箔積層袋之包裝材料,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不透光,防濕、阻氧性極佳(B)價格較PE袋便宜 (C)運輸過程中不會造成茶葉擠壓破損 (D)不能進行真空或脫氧劑處理。
- 茶葉貯藏過程中,不飽和脂肪酸氧化易導致 (A)菁味(B)熟味(C)陳茶味(D)澀味 之生成。
- 茶葉品質感官評鑑時,茶葉品質鑑定標準作業流程的第一個步驟為 (A)秤取茶量(B)開湯(C)聞香氣(D)觀葉底。
- 茶葉品質感官評鑑時,其中「觀葉底」之目的不包含 (A)瞭解品種(B)瞭解茶葉發酵度(C)瞭解茶菁品質(D)瞭解茶湯水色。
- 一般為了延緩茶葉貯藏時期品質劣變,茶葉包裝容器內可以放置 (A)防腐劑(B)脫氧劑(C)防蟲劑(D)防黴劑。
- 不同發酵程度之茶類,以 (A)綠茶(B)紅茶(C)包種茶(D)烏龍茶 在貯藏期間較不易再氧化。
- 在茶葉貯藏過程中,兒茶素類之變化對品質之影響,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外觀失去光澤(B)茶湯水色褐變(C)失去鮮活性(D)滋味醇厚。
- 茶葉品質感官評鑑時,茶葉品質鑑定標準作業流程的最後一個步驟為 (A)觀水色(B)審外觀(C)觀葉底(D)聞香氣。
- 為維持茶葉品質,保存時宜控制茶葉含水量範圍約在 (A)1%以下(B)6%~8%(C)3%~5%(D)9%以上。
- 為了防止茶葉貯藏時期吸濕,茶葉包裝可以添加 (A)防腐劑(B)抗氧化劑(C)乾燥劑(D)脫氧劑。
- 對不同形狀之茶葉,以 (A)球形茶(B)片形茶(C)條形茶(D)碎形茶 在貯藏期間比較不易品質劣變。
- 茶葉貯藏過程中,兒茶素氧化後結合茶葉中其它成分(如胺基酸類等),易造成茶湯變 (A)明亮(B)混濁(C)清澈(D)鮮活。
- 茶葉品質感官評鑑時,其標準作業流程在開湯之後接下來的步驟為 (A)觀水色(B)觀葉底(C)評滋味(D)聞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