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一位先秦思想家評論兩位政治人物:齊桓公致力聯繫諸侯,設法合作維繫傳統封建秩序,是個執守正道而不行詐謀的國君。晉文公雖協助周王定亂,卻僭越禮制,想仿行天子的禮儀,是個內行詐謀卻裝作遵循正道的國君。這位思想家可歸類為哪個學派?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59259
統計:A(82),B(16),C(2),D(8),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題解
內容推薦
- 現代生活中,有不少事物原本出自十九世紀歐洲人的創意,卻在二十世紀的美國變成大眾化消費品,甚至成為美國文化的象徵。下列何者屬之?(A)汽車、電影(B)報紙、收音機(C)熱狗、麥當勞(D)電腦、手機
- 下列兩段文字,見於何書?(甲)忽報孔明遣人送書至,周瑜覽畢,長歎一聲,昏絕,徐徐又醒,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乙)周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陵病逝,時年三十六,權素服舉哀,感
- 一位學生計畫撰寫一篇小論文,到圖書館借閱了《巴達維亞城日記》、《裨海紀遊》、《馬偕日記》三本書。這位學生想要研究的主題最可能是下列何者?(A)平埔族社會的變遷 (B)長老教會來臺傳教(C)東印度公司
- 1840年,一位英國人在伊斯坦堡開辦一份土耳其文報紙《事件時報》,經營得很辛苦。後來1850年代爆發戰爭, 這位英國人利用當時剛傳入近東的新科技與戰地記者搭上線,快速取得新聞上報,讓土耳其民眾可逐日獲
- 有一位人士在過世前為自己挑了一塊墓地,表明要在自己的墓碑上寫下「自由中國發行人與中國民主黨籌備委員」字樣,以代表他一生從事過最重要的兩個志業。這位人士是:(A)楊逵(B)胡適(C)雷震(D)賴和
- 在近代亞洲反殖民化運動中,各國領導者大都採「師夷長技以制夷」策略,希望引進西方科技以促成國家現代化。但也有領袖鼓吹回歸傳統價值,拒絕工業發展,主張以自給自足的鄉村社群為基礎來建國。這應是誰的立場?(A
- 西元1881年移民到美國的華人有11,890人,1882年有39,579人。但1884年進入美國的華人只有279人,1887年更只有10人。華人進入美國人數急速遞減的主要原因為下列何者?(A)滿清政府
- 某歷史教科書,用「侵略」一詞形容二十世紀的中日戰爭。日本文部省的審查意見認為:「侵略」是含有負面道德暗示的字眼,用於下一代國民教育的教科書,來描寫自己國家的行動,是不妥的,應該改用「軍事前進」之類的文
- 十五世紀時梵蒂岡一個圖書管理員說:「過去稀有而索價上百金幣的書籍,現在只要二十金幣,不論古今,罕有人類發明之重要堪以媲美。」「這項神聖的藝術在日耳曼已生根發芽,應移植到羅馬。」這裡說的「發明」是指:(
- 有一本茶書在貢茶鼎盛時出版。在此書的序言中提到:本朝建國初期,每年由福建進貢的龍鳳團茶及茶餅,名冠天下。請問這本茶書所敘述的是下列哪一朝代的現象?(A)唐(B)宋(C)明(D)清
內容推薦
- 下列有關佛教和基督教發展史的敘述,哪一項是合理的?(A)兩者都有濃厚的民族色彩(B)兩者都強調信仰與道德的結合(C)兩者都創始於「哲學的突破」時代(D)兩者都主張一神論
- 「和內地相比,台灣不失為一塊樂土,各方面的情形也都比內地好。台胞的知識水準、守法精神,儉樸耐勞為旅台者所共見。」此段文字的撰寫者應該是:(A)清領末期來台工作的外國商人(B)日治時期奉派來台的日本官員
- 班固說:「古代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從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們遵奉並服事上級,而在下位的人也不會有踰越的念頭。」接著又說:「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國,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公子),又六國之罪
- 有一種組織,其成員互助合作,關係緊密。這個組織可以規範成員的工作條件、產品品質與價格,以防止會員間的惡性競爭。這個團體應是下列何者?(A)法國的巴黎公社 (B)歐洲中古的行會(C)臺灣的郊商團體
- 1789年7月14日巴黎巴士底獄遭市民攻陷,這個消息在十三天之內已經傳抵西班牙的馬德里,但在距離法國首都只有133公里的皮隆尼(Péronne),卻是在第二十八天才獲悉這件事情。當時導致消息傳播速度差
- 十二世紀時一位法蘭西的農民平日生活窮困,也從未離開過自己的家園。但有一天,這位農民卻毅然將自己的家當全部變賣,甚至低價出售,只為了籌措出外的旅費。請問這位農民離家最可能的目的是什麼?(A)參與英、法百
- 十六世紀以後,西印度群島大量生產蔗糖,銷往歐洲各國,成為民生必需品。十九世紀初,歐陸糖價突漲,影響民生至鉅。導致當時糖價上漲的原因為何?(A)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切斷歐亞交通,造成歐洲蔗糖短缺(B)美國人
- 英國詩人但尼生在1847年寫下一首詩:「男人在戶外,女人在家裡/男人使劍,女人拿針╱男人有腦,女人有心/男人發號施令,女人順從遵行╱若不如此,混亂必行」這首詩反映出十九世紀中葉的哪一種觀點:(A)下層
- 羅馬帝國衰亡後,西歐各地城市逐漸萎縮;十二世紀以後,才又逐漸興起,只是規模有限。十四世紀中葉,佛羅倫斯、威尼斯、米蘭、熱那亞等地,人口雖仍不足十萬,但已是當時有數的大城。這四個地方發展的共同背景為何?
- 英國史家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說:「若無十九世紀資產階級社會的解體在先,勢無十月革命以及蘇聯的成立在後。」又說:「發生於二十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使人們認為蘇聯的經濟制度成為一條
- 據民國48年的一項調查,臺灣各地寺廟奉祀之主神,如右表。請問甲地應該是下列哪個地區?(A)臺北縣(B)桃園縣(C)新竹縣(D)臺南縣
- 1903年一位英國記者指出:非洲人完全無法招架白人超強的物質力量,這些力量展現於「三合一」的趨勢上。這位記者所說的「三合一」,除軍事主義外,還有哪兩種主義?(A)帝國主義、資本主義(B)自由主義、保守
- 1896年日本統治臺灣頒布的「六三法」,其第一條:「臺灣總督得於其轄區內,頒布具有法律效力之命令。」由此條文內容來看,「六三法」對於當時臺灣代表的意義是什麼?(A)從此臺灣人可以自主管理 (B)臺灣
- 一位十九世紀的法國人論及自己的時代:不論是佃農、工人或水手,只要勤勞節儉,就有機會擁有農莊、工廠或商船,甚至可能成為銀行家。這種說法反映下列哪一種歷史現象?(A)封建制度面臨解體 (B)資產階級蓬勃
- 下表是和日治時期台灣有關的一項統計數字,請問表中的間數、人數、比率分別指的是: (A)派出所、警察、控制台灣村庄(B)製糖廠、蔗工、佔日本進口糖(C)公學校、兒童、學齡兒童就學(D)火車站、旅客、鐵路
- 下表為1995年台灣四個縣某一原住民族群的人數,以及所佔該族群全台總人數的百分比,請問它應該屬於哪一族的原住民? (A)泰雅族 (B)布農族 (C)賽夏族 (D)排灣族
- 1 中央法規標準法明定法規有下列何種情形者,廢止之?(A)機關裁併,有關法規無保留之必要者(B)規定之主管機關或執行機關已裁併或變更者(C)同一事項規定於二種以上之法規,無分別存在之必要者(
- 「宇文泰重用蘇綽,制定計賬、戶籍等制度;獎勵清廉,嚴禁貪污,建議裁減官員,進行屯田,又作〈六條詔書〉,宇文泰完全採納,令百官誦習。州刺史郡守縣官不通六條及計賬法,不許做官。西魏政治顯然比東魏政治好一些
- 臺灣許多地方常因重要的歷史發展而改變地方名稱。有艋舺改名為萬華,諸羅改名為嘉義,雞籠改為基隆,依此三地改名時間先後自左至右排列,下列順序何者正確?(A)萬華→嘉義→基隆 (B)嘉義→基隆→萬華(C)
- 據報導:被魯凱族部落大頭目世家視為傳家寶的青陶瓷,是十七世紀初荷蘭人用它裝棕櫚油,運到臺灣後與魯凱族部落「以物易物」,再運銷到日本。請問荷蘭人是以棕櫚油交換臺灣魯凱族的哪種物品?再運銷到日本哪個港口?
- 俄國人喜歡用不同的地名來反映政治情勢的改變,下列是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名,請依時序選出正確的排列。(A)聖彼得堡—彼得格勒—列寧格勒—聖彼得堡(B)聖彼得堡—列寧格勒—史達林格勒—聖彼德堡(C)彼得格勒—
-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是影響深遠的考試制度,它的成立要符合一些依準,下列敘述何者適宜?(A)應試者自行報名,不分科目,分數及格,即可任官(B)應試者自行報名,分科應試,中進士者可以任官(C)應試者由地方長官
- 人類各大文明的發展,並不一致,而是有快有慢,緩慢的時候,甚至可以譬喻為冬眠。某學者指出,十五世紀以後,這個地區逐漸從千年的冬眠中甦醒過來,可以與某一國在哲學、數學、藝術上相競爭。請問這個地區與某一國,
- 一位學者自述:因為愛看地方戲曲,才對民間傳說有大概的領略;又因為社會上流行思想革命,我才大膽提出打破傳統學說的見解;也因為徵集歌謠的緣故,而注意到許多風俗材料。這位學者最可能受到下列何種風氣的影響?(
- 從魏晉南北朝時期起,中國醫書對瘧疾的記載較多且有相當清楚的認識。出現這種醫學知識的主要背景為何?(A)三國以來,中印雙方來往頻繁,行商客旅將瘧疾傳入中國(B)西晉末年,華北居民大量南徙,在濕熱環境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