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02. 臺灣特色茶中其發酵程度輕重為
(A)凍頂烏龍茶>東方美人茶>高山茶
(B)凍頂烏龍茶>文山包種茶>高山茶
(C)東方美人茶>凍頂烏龍茶>文山包種茶
(D)高山茶>凍頂烏龍茶>文山包種茶。
(A)凍頂烏龍茶>東方美人茶>高山茶
(B)凍頂烏龍茶>文山包種茶>高山茶
(C)東方美人茶>凍頂烏龍茶>文山包種茶
(D)高山茶>凍頂烏龍茶>文山包種茶。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66667
統計:A(1),B(0),C(2),D(0),E(0)
內容推薦
- 3若天候乾燥,採摘茶菁欲製造包種茶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應延長室內萎凋(B)不影響後續萎凋作業(C)較不易製作香味品質之成茶(D)成茶香味品質佳。
- 表(六)是某國中在本月規畫的工作內容。根據表中內容判斷,下列何者最可能為該校本月學生學習活動的重點?(A)建立良好人際關係(B)提高社區參與程度(C)彰顯倫理道德觀念(D)培養民主法治素養
- 3以相同茶菁原料製造部分發酵茶,下列何種茶類之兒茶素類含量被氧化最多? (A)高山茶(B)凍頂烏龍茶(C)東方美人茶(D)白茶。
- 下列哪一構件需與樓版同時澆置?(A)柱(B)柱冠(C)牆(D)基腳。
- 300. 臺灣特色茶中屬輕萎凋、輕攪拌及單炒單揉製程之茶類 (A)東方美人茶(B)文山包種茶(C)凍頂烏龍茶(D)鐵觀音。
- 下列部分部分發酵茶類中,烘焙程度最重之茶類為 (A)凍頂烏龍茶(B)鐵觀音茶(C)高山茶(D)松柏長青茶。
- 2部分發酵茶製程中其發酵程度與 (A)溫度(B)微生物(C)攪拌(D)水分 無關。
- 2文山包種茶屬 (A)輕發酵輕烘焙(B)輕發酵重烘焙(C)重發酵輕烘焙(D)重發酵重烘焙 之茶類。
- 2部分發酵茶殺菁及乾燥製程係因 (A)力(B)機械(C)光(D)熱 的作用。
- 2部分發酵茶製作需萎凋及攪拌等製程,其中香氣較偏清香者為何種茶類? (A)文山包種茶(B)凍頂烏龍茶(C)東方美人茶(D)鐵觀音茶。
內容推薦
- 3茶葉發展史中最早出現的茶類為 (A)不發酵茶(B)部分發酵茶(C)全發酵茶(D)後發酵茶。
- 3凍頂烏龍茶須加以「烘焙」,以提高其香味品質及賦予宜人的 (A)火香(B)焦香(C)清香(D)花香。
- 30使用層積式萎凋設施製作包種茶時,該設施可控制其 (A)壓力、溫度(B)濕度、壓力(C)溫度、光度(D)溫度、濕度以利茶菁萎凋及發酵之進行。
- 3部分發酵茶製程中,「解塊」的主要目的與下列何者無關? (A)解開茶葉團塊(B)散發積熱(C)降低葉溫(D)促進發酵。
- 3茶湯中刺激中樞神經之主要成分為 (A)兒茶素(B)胺基酸(C)咖啡因(D)礦物質。
- 3不發酵茶製造過程中炒菁的目的主要在於 (A)增加香氣(B)抑制酵素活性(C)除去異味(D)增加美觀。
- 3部分發酵茶的烘焙技術是藉由 (A)溫度及壓力(B)壓力及風速(C)溫度及時間(D)時間及壓力 的控制來提高其品質。
- 30凍頂烏龍茶製作時,必須經日光及室內萎凋製程,因受到 (A)微生物危害(B)氧氣不足(C)大氣壓力劇變(D)水分散失 的逆境條件,才有茶葉色香味品質之表現。
- 3部分發酵茶室內萎凋製程中,下列何者萎凋環境條對茶菁失水速率較無直接影響 (A)溫度(B)濕度(C)通風(D)大氣壓力。
- 3茶湯中含量最多的成分為 (A)兒茶素(B)胺基酸(C)咖啡因(D)礦物質。
- 3綠茶炒菁時如使用圓筒炒菁機,圓筒上之錶溫為 (A)50~100(B)120~150(C)170~200(D)250~300 ℃。
- 3凍頂烏龍茶精製過程中,其烘焙程度較下列何種茶類低? (A)高山茶(B)鐵觀音茶(C)東方美人茶(D)紅茶。
- 30部分發酵茶製作時,必須經攪拌製程,因受到 (A)機械傷害(B)大氣壓力劇變(C)氧氣不足(D)微生物危害 才有茶葉色香味品質之表現。
- 下列四種烘焙機何者操作較為方便、省時及省力? (A)炭焙籠(B)電熱式焙籠(C)箱型焙茶機(D)紅外線焙籠。
- 試求解下列指數運算式 (A) 10 (B) 1024 (C)100 (D) 1000
- 3煎茶的殺菁以何種方式為之? (A)炒菁(B)蒸菁(C)曬菁(D)烘菁。
- 3高山茶精製過程中,其烘焙程度通常較下列何種茶類低? (A)文山包種茶(B)凍頂烏龍茶(C)東方美人茶(D)紅茶。
- 30部分發酵茶製作時,造成滋味淡薄的原因,下列何者敘述有誤? (A)揉捻不足(B)攪拌過度(C)萎凋過度(D)茶菁原料粗老。
- 3椪(膨)風茶製造時,其日光萎凋及攪拌程度分別較凍頂烏龍茶為 (A)輕、輕(B)重、輕(C)輕、重(D)重、重。
- 3製造綠茶時,一般幼嫩的茶菁揉捻時宜採 (A)時間長壓力輕(B)時間短壓力輕(C)時間長壓力重(D)時間短壓力重 之方式。
- 3在所有茶類中製程時間最短者為 (A)不發酵茶(B)部分發酵茶(C)全發酵茶(D)後發酵茶。
- 3炒菁機(以瓦斯為熱源)之規格大小一般以何種計量單位認定? (A)機體之長度(B)機體之寬度(C)炒菁容量(D)轉速多寡。
- 30部分發酵茶製作時,造成菁澀味的原因,下列何者敘述是錯誤? (A)發酵不當(B)攪拌不當(C)茶菁原料太嫩(D)萎凋過度。
- 3操作殺菁機時若殺菁筒不轉動時,應檢查 (A)瓦斯供應系統(B)時間控制錶(C)溫度控制錶(D)馬達。
- 3茶葉中之咖啡因含量約為 (A)0~1%(B)2~4%(C)6~8%(D)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