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1 有關聽損兒童的聽能創/復健服務內容,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嬰兒期:6 個月前確認聽損並接受聽覺創健早期療育
(B)嬰幼兒期:父母諮商與教導、聽覺輔具、溝通模式、早療方案
(C)學齡前兒童期:專業團隊服務、個別化教育計畫、學校班級教育安置
(D)學齡期:聽覺輔具、班級音響環境、言語/語言能力、讀寫表現、聽能訓練
(A)嬰兒期:6 個月前確認聽損並接受聽覺創健早期療育
(B)嬰幼兒期:父母諮商與教導、聽覺輔具、溝通模式、早療方案
(C)學齡前兒童期:專業團隊服務、個別化教育計畫、學校班級教育安置
(D)學齡期:聽覺輔具、班級音響環境、言語/語言能力、讀寫表現、聽能訓練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64706
統計:A(2),B(0),C(13),D(2),E(0)
內容推薦
- 35 承上題,共振峰(formants)對辨識韻母提供重要的聲學線索,下列敘述何者最正確?(A)第一共振峰:/a/低於/i/ (B)第二共振峰:/a/高於/i/(C)第一共振峰:/a/高於/u
- 兩嚙合外齒輪,周節為10πmm,齒數分別為40與60,則兩中心軸的距離為多少mm?(A) 300 (B) 400 (C) 500 (D) 600
- 20 參照正常聽力發展里程碑,某幼童患有先天性雙側中重度聽力損失,4 個月大已佩戴聽覺輔具並進入早期聽能創健療育課程,下列何者可能不符合其 16 個月大時的聽覺表現?(A)可辨認出身體部位 (B)對自
- 27 平均長度輪替比率(mean length turn ratio, MLT ratio)常用以評量聽障成人的對話流暢度,下列那一個 MLT ratio 之對話流暢度最佳?(A) 0.5 (B) 1
- 15 承上題,張先生表示戴上助聽器後,能聽到聲音但聽清楚別人說話仍感吃力,有時聽不太懂或容易聽錯別人意思,造成這種情況之原因,下列何者最有可能?(A)耳鳴 (B)視覺損傷 (C)詞彙知識變差
- 10 根據研究結果,全面性新生兒聽力篩檢的重要性,下列敘述何者最正確?(A)早期確診有聽損的兒童,其語言發展近似於口語(verbal)認知發展(B)早期確診有聽損的兒童,其語言發展近似於非口語(non
- 19 有關聽覺口語法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①強調傾聽行為 ②發展口語溝通能力 ③使用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 ④參照聽力正常兒童的發展 ⑤僅適用於 2 歲以上聽損幼童(A)僅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②
- 9 在個案諮詢過程中,使用下列那一種方式最能有效提供病人陳述自己聽損的機會,並對溝通問題做澄清?(A)常模參照評量 (B)自我評量問卷 (C)對話樣本記錄與分析 (D)效標參照評量
- 8 2 歲的小君是重度感音性聽力損失,雙耳佩戴助聽器,當聽到媽媽唸著熟悉的童謠時會跟著比動作,請問目前小君的聽覺技巧發展已屬於下列那一個階段?(A)察覺 (B)辨位 (C)區分 (D)辨認
- 7 聽覺處理障礙之診斷測驗庫(包括聽覺分辨、聽覺時序與型態、雙耳異訊、間隔察覺等測驗)不適合用於小於幾歲兒童,通常可等到兒童年齡大於幾歲後再做診斷?(A) 8 (B) 9 (C) 10 (
內容推薦
- 36當老師向同學說:「等一下同學將國語課本拿出來,自己先唸過第三課的課文,再將前 10 題的造句練習題做完」,若班級中有聽覺處理障礙的學生,通常他最可能會出現下列那一種行為?36(A)轉頭看其
- 4 有關自適性動態範圍最佳化(adaptive dynamic range optimization, ADRO)壓縮方式的描述,何者正確?(A)為了避免訊號的最大強度超過不舒適閾值(loudness
- 22 嬰幼兒的助聽器選配不同於成人,其中考量的原因之一是,聲音傳送至幼兒耳道的聲壓與成人耳道相較下為何?(A)相同 (B)大 (C)小 (D)近似
- 11 父母知道孩子有聽力損失時,通常會歷經悲傷循環的階段,當他們對專家提出「為什麼我孩子的聽力問題無法被治癒?」此時父母最有可能是處於下列那一個階段?(A)震驚 (B)生氣 (C)否認 (D)接受
- 某汽車以等加速在10 秒內,時速由18 公里增至90 公里,則此段時間內車子位移為多少公尺?(A) 150 (B) 160 (C) 170 (D) 180
- 37 承上題,學校的聽能復健服務,提供聽覺處理障礙學生學習分辨長短或高低音調的時序或型態差異,甚至使用電腦遊戲做練習,這是屬於下列何種矯正形式?(A)環境調整及訊噪比改善 (B)因應及問題解決
- 28 45 歲的翁先生 1 年前因兩側突發性耳聾,已佩戴雙耳助聽器 8 個月,但開放式字詞的聽覺辨識得分仍低於 50%,經評估後為植入人工電子耳(cochlear implant, CI)的候選人,關
- 23 當聽障成人在對話中遇有語音辨認困難時,可採用促進性溝通策略(facilitative communicationstrategies),下列敘述何者最正確?23(A)建構策略(const
- 12 為建立與聽損兒童的有效溝通,父母應能識別兒童早期的發聲,並給予互動式的回應,下列對家長的衛教何者最適當?(A)將干擾噪音減到最低,並儘量靠近孩子說話 (B)辨認兒童早期溝通意圖(C)使用自然手勢
- 甲、乙二人站在一直線上,甲重 80kg,乙重 50kg,今甲以 60kg 的力推乙,乙以 40kg 的力推甲,若甲、乙二人與地面的摩擦係數為0.5,則乙的加速度為多少m/sec2?(A) 10
- 38 人工電子耳使用者的語音聽覺接收能力,目前對下列那一項語音聲學特性的限制最大?(A)音長 (B)音調 (C)響度 (D)節奏
- 29 有高頻聽損的小昇,2000~8000 Hz 的閾值是 60 dB HL,在未戴聽覺輔具的情況下,下列那一組語音聽覺分辨最困難?(A)ㄙ、ㄒ (B)ㄅ、ㄇ (C)ㄆ、ㄋ (D)ㄓ、ㄧ
- 24 承上題,林先生是中度聽障者,在工作職場中常以電子郵件代替電話使用,或是在會議中選擇易於聆聽的座位等方式,此促進性溝通策略是屬於下列那一種策略?(A)建構 (B)修復 (C)教導 (D)預
- 13 根據 Schow 和 Nerbonne(2013)所提出之聽能復健評估階段,包括溝通狀態、參與變項、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即 CORE),下列何者是屬於「參與(participation)」變項?
- 16 下列何種方式無法促進聽損兒童的聽覺理解技巧?(A)仿說語音 (B)回答問題 (C)遵循指令 (D)參與對話
- 39 依據特殊教育法規定,在學校系統中,對於高中職以下的聽覺障礙學生都需要訂定:(A)個別化教育計畫 (B)個別化支持計畫(C)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 (D)特殊教育方案
- 30 4 個月大的小凱,患有雙側重度聽力損失,目前正接受聽能創健早療課程,而課程中所設定的聽覺發展目標,下列何者最適合?(A)模仿咕咕聲和喃語聲 (B)發展早期輪替技巧 (C)鼓勵用聲音表達需要 (D
- 25 輕度聽力損失學齡兒童的聽能復健服務,下列方式何者適宜?①個別化教育計畫 ②聲場 FM 系統③溝通模式發展 ④個人助聽器 ⑤班級環境調整(A)僅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 72 歲的張先生,雙耳佩戴耳內型助聽器,但張太太常抱怨跟他說話時必須要重複說。針對此種情形,下列建議何者適當?①關掉背景噪音 ②放慢說話速度 ③說話前先注視對方 ④確認談話主題⑤調高助聽器音量
- 若 ,則 (A) (B) (C) (D)
- 40 小智的家長懷疑小智有聽損問題,請問小智的聽力檢查頻率的順序,應該是:(A) 4000、6000、8000、500 和 250(repeat
- 31 聽損兒童進入聽能創/復健課程後應定期接受聽力學評估,0~3 歲、學前階段和學齡階段應分別每幾個月至少評估一次?(A) 6 (B) 6 (C) 12 (D) 24
- 2 麥克風是助聽器的必要零件之一,下列何者不是麥克風常見的不完美(imperfections)之處?(A)麥克風的薄膜有時候受到空氣分子的隨機振動,經過擴大器放大,會產生噪音(B)麥克風在某些情況下接
- 質量m 公斤的物體,靜止於摩擦係數 µ 的水平桌上,若不受其它外力作用,則桌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為多少牛頓?(A) 1µmg (B) 5µmg (C) 2µmg (D) 0
- 17 根據實證為本的聽能復健,「選擇適當的測量方式,用以監測聽損者聽覺能力的進步狀況並做有必要的決策調整」,這是屬於下列那一個階段?(A)搜尋最佳證據 (B)評估證據(C)整合證據、臨床判斷與患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