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這種人性論者應是
(A)孔子
(B)孟子
(C)告子
(D)荀子。
(A)孔子
(B)孟子
(C)告子
(D)荀子。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0.961905
統計:A(0),B(4),C(0),D(101),E(0)
內容推薦
- 12「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瞽瞍為父,而有舜;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啟、王子比干。」是公都子引他人之言以述 (A)人性本善 (B)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 (C)性無善,無不善也 (D)有性善,
- 16「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意謂做人的根本,在於 (A)力求精神的放鬆 (B)去除猶疑的心態 (C)找回放失的本心 (D)尋回堅定的意志。
- 21「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比喻 (A)人性本善,所以為不善,乃由於不知操持存養本心之故 (B)人性本善,所以為不善,乃因無良師之教導 (C)人有性善,亦有性不善,端
- 【題組】(2)英國與乙、丙國家締結盟約,是因為德國實施哪個政策所致?(2 分)【 】
- 「灝」氣:
- 下列有關孟子道性善「牛山之木」一章之敘述,何者錯誤 (A)孟子以為牛山濯濯是因為「郊於大國,斧斤伐之」,而「牛羊又從而牧之」等原因所導致的 (B)本章首段「牛山之木」,旨在勸人重視生態環境,勿濫伐
- 「新石器革命」在人類文明的演進上有什麼突破性的發展?(A)對自然界依賴減少,產食經濟使食源穩定(B)群居生活日久,國家組織出現(C)謀生的活動更為忙碌,生活餘暇明顯減少(D)大型公共建築如宮殿
- 六、作文:300字限散文體如果生物科技可以改造人類基因,讓人類的基本壽命延長到二百歲,請假想自己是一位人瑞,在二百歲生日那天發表一篇三百字內的感言。
- 13「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是公都子引他人言說明 (A)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 (B)有性善,有性不善 (C)性無善,無不善 (D)性皆可以為善。
- 下列各組「 」中的字,意義相異的選項是 (A)非「惡」其聲而然也╱吾甚「惡」紫之臭 (B)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天氣「乍」暖還冷,有時驟雨背後照著強烈的陽光 (C)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
內容推薦
- 「ㄑㄧㄡˊ」健:
- 根據下列資料來回答問題:資料一:南人好飲之,北人初不多飲。開元中,泰靈岩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時,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舉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成是多開店鋪,煎茶
- 22孟子曰:「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此句意謂 (A)早上的清明之氣和人的本心最接近 (B)平旦之氣能和人性接近的很少 (C)早晚養氣可以養性 (D)日夜之氣,以晚上的氣最接
- 18「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孟子以為 (A)以仁者輔政,其功效易顯 (B)以仁心行仁政,則天下易治 (C)天下人皆心存仁厚,足以見仁治之功 (D)施行仁政,得滿足民生需要。
- 「ㄅㄠ」貶:
- 【題組】欣賞著北海岸的風光,終於抵達臺北,喧囂的市區,趕快來到八里,悠閒的沿著淡水河漫步。這裡他們可探訪的史前遺址有:(A)圓山、卑南文化(B)芝山岩、牛稠子文化(C)大坌坑、十三行文化(D)
- 【題組】(2)南宋杭州茶肆如何吸引更多客人?(3 分)茶的功能為何?(3 分)
- 二、短文寫作﹙25%﹚十七歲,是花樣的年紀。或許是充滿理想的;或許有時是叛逆的;可能有許多無奈;可能有時為賦新詞強說愁……。十七歲的你,對自己對社會有什麼看法?有什麼話想說?對未來有怎樣的憧憬……。請
- 前「倨」後恭:
- 【題組】(3)資料二、資料三飲茶至品茗有何區別?以短文說明之。(7 分)(運用資料來討論者,可再加分)
- 1右圖所示的斜線部分是下列哪一個不等式的圖形? (A) x+2y+2
- 19「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意謂人之不忍乃 (A)出於本性 (B)惡其聲而然 (C)所以要譽於鄉黨 (D)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
- 設θ 為廣義角,則 。(A)O(B)X
- 23孟子在論性善「魚與熊掌」一章中,利用「舍魚而取熊掌」來輔助說明「舍生而取義」,其原因乃在於 (A)熊掌較易得,而義則難見 (B)舍魚而取熊掌,是人的本性;舍生取義,亦為人的本性 (C)熊掌與義一樣
- 1若 =52, = 374, = (A)(B)(C)(D)2601。
- 若 ,則x= (A)(B)(C) (D) 。
- 荀子〈勸學〉:「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和以下哪一段話可相印證?(A)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B)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 (C)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
- 請參閱右圖「三代(夏商周)統治中心範圍圖」,下列有關三代之敘述,正確的是:(A)三代之間有文化的承續關係,並不存在政治的隸屬關係(B)三代是先後出現的朝代,隸屬同一部落(C)三代是華北地區三個
- 下列文句中的「一」字,何者與「使君一何愚」的「一」同為助詞,用於加強語氣 (A) 外與天際,四望如「一」(B) 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皆空 (C) 將軍宜「一」為天下除患,名垂後世 (D)
- 老師出了一篇作文題目「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以下何者不可以當作作文題材?(A)舜發於畎畝之中 (B)孫叔敖舉於海 (C)其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 (D)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慮患也深
- 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常出現「意動用法」,例如「叟!不遠千里而來」中的「遠」字,即「以……為遠」的意思,「不遠千里」即「不以千里為遠」。下列「 」中的字,何者也是意動用法? (A)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 《孟子‧齊人》一章,借齊人乞食墦間回家後驕其妻妾的寓言故事,告誡世人: (A)不可因貪圖酒肉而使妻妾受辱 (B)三妻四妾、齊人之福終招致禍患 (C)不可因貪求富貴而枉曲正道、寡廉鮮恥 (D)在外
- 孟子對於出處去就,辭受取予的分際,拿捏得很嚴;他曾說過:「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其意指: (A)君子在判斷是否接受或拒絕他人致贈財貨時,應以合乎義為準則 (B)君子於送往迎來之間,必須注重物品
- 景春曰:「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乃在說明: (A)為政者之威儀 (B)大丈夫無憂無懼 (C)大人一呼四應 (D)縱橫家之縱橫捭闔
- 舜和盜蹠之分在於: (A)好善與求利 (B)求名與求利 (C)自省與自反 (D)求諸己與求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