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下列有關《論語》這一章的詮釋,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文中「發」字,意指顏回發憤向學,樂以忘憂
(B)「省其私」,乃指顏回時時反省自己有無過失偏私之處
(C)從孔子曾說「剛毅木訥,近仁」,可知孔子欣賞顏回「不違如愚」的表現
(D)由「回也,不愚」看出,孔子認為顏回不像表面上的唯唯諾諾,而是既能知,且能行
(A)文中「發」字,意指顏回發憤向學,樂以忘憂
(B)「省其私」,乃指顏回時時反省自己有無過失偏私之處
(C)從孔子曾說「剛毅木訥,近仁」,可知孔子欣賞顏回「不違如愚」的表現
(D)由「回也,不愚」看出,孔子認為顏回不像表面上的唯唯諾諾,而是既能知,且能行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17241
統計:A(3),B(18),C(4),D(30),E(0)
內容推薦
- 古典詩歌常見「對仗」技巧,下列詩句對仗最為工整的選項是:(A)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B)洛陽游絲百丈連,黃河春冰千片穿(C)不見柏梁銅雀上,寧聞古時清吹音(D)紅泥亭子赤欄干,碧流環轉青
- 關於下引文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三十年代的時候,魯迅曾與梁實秋展開多次筆戰。有一回,梁實秋說魯迅把一切主義都褒貶得一文不值。魯迅則反駁:「你究竟在說『褒』還是在說『貶』?褒就是褒,貶就是貶,什麼
- 下列文句「」中的語詞,屬於偏義複詞的選項是:(A)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B)昭陽殿裏「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C)凡周「存亡」,不三稔矣!君若欲避其難,其速規所矣,時至而求用,恐無及也
- 關於下列兩首王安石詩,敘述正確的選項是:沈魄浮魂不可招,遺編一讀想風標。何妨舉世嫌迂濶,故有斯人慰寂寥。(〈詠孟子〉)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當時黮闇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糟粕所傳非粹
- 下列詩文中,作者面對「青山」時,有濃厚歲月之感的選項是:(甲)滿眼青山未得過,鏡中無那鬢絲何(乙)青山不減年年恨,白髮無端日日生(丙)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髮是中原(丁)眼看青山休未得,鬢垂華髮
- 「阿堵」是六朝以來習見的稱代詞,猶如現代所說的「這個」。《世說新語》記載雅尚玄遠的王衍不屑講「錢」字,而稱之「阿堵物」,因此後世文人多以「阿堵物」稱代錢。下列文句中,「阿堵」所稱代的對象不是「錢」
- 斟酌下引文字,□中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六經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是故,□也者,志吾心之陰陽消息者也;《書》也者,志吾心之紀綱政事者也;□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也者,志吾心之條理節文者也;
- 下列各組文句中,「」內的語詞意義相同的選項是:(A)「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小人」姓張名青,原是此間光明寺種菜園子(B)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與其說我的話打動了他
- 下列各組文句中,「」內連用數字的表達意義方式,前後不同的選項是:(A)「什一」,去關市之徵,今茲未能/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B)只嫌「六七」茅竹舍,也有兩三雞犬聲/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 漢字的部首具有表意的功能,例如「示」部的字多與神靈概念有關,下列針對「示」部字意義的敘述,錯誤的選項是:(A)祖、祇、神、社等字與神祇之意有關(B)祝、祈、禱、祠等字與祭祀之意有關(C)福、祥、禎
內容推薦
- 傳統建築常懸掛楹聯,以凸顯建物主題,增添人文情趣。下列各選項中的楹聯,何者與建物主題配置不當?(A)松聲竹聲鐘磬聲,聲聲自在;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用於書院(B)真實不虛,大慈悲,度一切苦厄
- 下列各「」中的書信用語,適合其使用情境的選項是:(A)王大明寫信給任職公司的主管,結尾書寫「職王大明筆」(B)王大明寫信給任職公司的主管李經理,開頭書寫「李經理賜鑒」(C)王大明寫信給好友,在信
- 議論評述(佔18分)請閱讀下列資料後,分別針對老師甲、家長、吳生的觀念、態度,各寫一段文字加以論述。(甲)老師與家長的對話老師甲:「吳茗士同學是我們班最優秀的學生,天資聰穎,不但有過目不忘的記憶
- 下列《論語》文句,解釋正確的選項是:(A)「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反映孔子哀人之哀、傷人之傷的懷抱(B)「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意謂古之學者心存一己,今之學者心存社稷(C)子貢問「
- 針對下列古文名篇內容,敘述正確的選項是:(A)蘇洵〈六國論〉藉論六國賂秦之弊,諷諭宋朝屈辱求和的政策(B)蘇軾〈前赤壁賦〉藉變與不變之辯證,表現作者通達的人生觀(C)韓愈〈師說〉藉贈文李蟠的機會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妝成每被秋娘妒」,乃通過側寫旁人的反應,呈現琵琶女的美麗;相較於由容貌服飾正面描寫美女的手法,有時更為高妙。下列對「美女」的敘述,也採用「側寫」的選項是:(A)曹植〈洛神賦〉
-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A)指考逼近,許多同學都焚膏繼晷,閉門苦讀,根本沒有閒瑕從事休閒活動(B)面對這樁棘手的案件,法官理應審慎處理,不能遷就形勢,以免歹徒逍遙法外(C)世界棒球經典
- 情境寫作(佔27分)下面是一篇未完成的文章,請以「雨季的故事」為題,設想情境,接續下列文字,鋪寫成一篇完整的散文,文長不限。雨季來時,石頭上面長了些綠絨似的苔類。雨季一過,苔已乾枯了,在一片未乾
- (甲)萬古丹心盟日月,千年義氣表春秋(乙)未劈曹顱千古恨,曾醫關臂一軍驚(丙)天意欲興劉,到此英雄難用武人心猶慕項,至今父老尚稱王(丁)由仁居義,傳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知言養氣,充惻隱、羞惡
- 近年知性之旅甚為流行,或依據作家生平經歷、作品內容規畫文學之旅;或依據歷史掌故、地理環境規畫古蹟之旅。下列藝文之旅的主題,與作品內容相關的配對選項是:(A)右軍書藝之旅── 曾鞏〈墨池記〉(B)
- 甲、□□的秋水深淺/怎樣測得出一尾魚的體溫/想想莫非自得其樂/泥塗之龜/畢竟要比供奉楚廟活得自由乙、我的靈魂要到□□去/去洗洗足/去濯濯纓/去飲我的黃驃馬/去聽聽伯牙的琴聲/我的靈魂要到汩羅去/
- 「斗」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量器,也常用來形容事物的大小程度。下列文句中的「斗」字,含有「小」或「少」義的選項是:(A)事關重大,請恕我「斗」膽直言(B)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C)盛夏時節,「
- In Taiwan, some high school uniforms are symbols of excellence and honor.(A) presents (B) fashion
- 下引文字,依文意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是:「若迺升於高以望江山之遠近,(甲)吾亦不能言也(乙)凡工之所不能畫者(丙)嬉於水而逐魚鳥之浮沉(丁)其物象意趣,登臨之樂,覽者各自得焉其為我書其大概焉。
- 漢代與唐代同為中國歷史上文治武功皆有可觀的時期,下列關於漢唐文學的說明,敘述正確的選項是:(A)漢代散文的代表是《史記》,唐代散文的代表是傳奇(B)〈古詩十九首〉出現於漢末,代表五言詩的正式成熟
- 古人「字」、「號」,來由不一。下列關於古人「字」、「號」的敘述,錯誤的選項是:(A)蘇軾自號「東坡居士」,乃因其謫居黃州,築室於東坡之故(B)白居易自號「醉吟先生」,乃用以呈現其放意詩酒的人生態
- 古書裡的語詞,經歷時間的變化,有時會產生詞義擴大的現象。如《論語.子罕》:「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文中的「河」原專指「黃河」,後來則擴大為泛指所有的河流,如「井水不犯河水」。下列各
- 下列文句中的「以」字,意義與其他選項不同的是:(A)《左傳.燭之武退秦師》: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B)范仲淹〈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
- 斟酌下列文句,□□中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甲)上海的衖堂,條數鉅萬,縱、橫、斜、曲,如入迷魂陣,每屆盛夏,溽暑□□,大半個都市籠在昏赤的炎霧中(木心〈從前的上海人〉)(乙)食堂裡面的燈光從上半截
- 下列詩句表露詩人心中悠然自得之樂的選項是:(A)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B)渺渺孤城白水環,舳艫人語夕霏間。林梢一抹青如畫,應是淮流轉處山(C)昔日齷齪不
- 文學作品中人物說話的「語氣」,可呈現其性格、情緒與心情;語氣可有平淡、誠懇、欣喜、不滿、憤怒、嘲諷、譏刺、諧謔、自負、自嘲……等。下列關於說話者「語氣」的解釋,正確的選項是:(A)〈劉姥姥〉:「
- 下列有關知名詞人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A)蘇軾詞名向為詩文所掩,他對詞壇的主要貢獻在於精研音律,並且創製長調慢詞(B)李清照由於夫妻恩愛、人生美滿,其詞作無論寫景抒情,每每洋溢幸福之感,極盡細
- 「互文足義」的情況之一,指篇中某一句內的上下兩個意義單位,並非個別獨立,而必須統整在一起作互補的解釋,文意始能完足。如文天祥〈正氣歌〉「雞棲鳳凰食」,意指雞和鳳凰同居共食。「雞棲」、「鳳凰食」在此
- 《知音── 古典吉他入門》一書之命名,巧妙結合「音」之「知」與「古典吉他入門」的關係,令人印象深刻。下列書籍命名手法與此相似的選項是:(甲)《露骨── X射線檔案》(乙)《談天── 宇宙若比鄰》
- 關於下引文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