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2. 有關鄭用錫詩作中對聲音的描寫,請選出配對正確的選項:
(A) 舊國啼霜淺渚邊,入秋詩思冷於煙。江南客夢三千里,塞北音書十九年----鶴聲
(B) 危關無路何人唱,茅店殘更有月催。寄語司晨休錯過,汝南塒榤長蒿萊----燕聲
(C) 獨聽宮槐寒雨晴,荒涼不似去年聲。此心高尚原難飽,無口何緣解喜鳴----蟬聲
(D) 機心此後鳴蟬捕,絕調當年舞鶴知。霜籟一天花落去,可曾魂夢入牙期----鐘聲。
(A) 舊國啼霜淺渚邊,入秋詩思冷於煙。江南客夢三千里,塞北音書十九年----鶴聲
(B) 危關無路何人唱,茅店殘更有月催。寄語司晨休錯過,汝南塒榤長蒿萊----燕聲
(C) 獨聽宮槐寒雨晴,荒涼不似去年聲。此心高尚原難飽,無口何緣解喜鳴----蟬聲
(D) 機心此後鳴蟬捕,絕調當年舞鶴知。霜籟一天花落去,可曾魂夢入牙期----鐘聲。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困難0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閱讀下文,請回答第 20 題: 朋友送了我兩株蘭花,說是「蘭花」並不準確,因為這兩株植物目前只有幾片偌大的綠葉,沒有一朵花或是一個苞。我對朋友說:「我沒種過蘭花,怕養不活它!」朋友勸我別擔心,他說
- 以下文句皆出於〈魯智深大鬧桃花村〉一文,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莊家那廝無禮,要綁縛洒家」:意謂那個莊稼人十分無禮,貪圖別人的美色,想要綁縛人家 (B)「約莫初更時分」:大約晚上七點到九點
- 關於「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說明,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缾」喻父母,「罍」喻兒女 (B)「缾」、「罄」、「罍」皆指酒器 (C)這句話是說無法使子女衣食無缺,是父母的恥辱 (D)「維罍
- 下列選項當中的成語組合,皆可用以形容「刻苦勤學」的是: (甲)斷虀畫粥 (乙)兩腳書櫥 (丙)牛角掛書 (丁)一傅眾咻 (戊)鐵硯磨穿 (己)口耳之學 (A)甲丁己 (B)甲丙戊 (C)乙丙戊
- ※閱讀下文,請回答第 16 題: 樂正子春下堂而傷其足。傷瘳,數月不出,猶有憂色。門弟子問曰:「夫子傷足瘳矣,數月不出,猶有憂色,何也?」樂正子春曰:「善如!爾之問也,吾聞之曾子,曾子聞諸夫子曰:『
- ※閱讀下文,請回答第 15 題: 嗚呼!忠義而在《水滸》乎哉?忠者,事上之盛節也;義者,使下之大經也。忠以事其上,義以使其下,斯宰相之材也。忠者,與人之大道也;義者,處己之善物也。忠以與乎人,義以處
- 〈勸學〉一文中所說的「強自取柱,柔自取束」與下列何者意旨相同? (A)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B)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孟子.離婁上》) (C)當其
- 〈蓼莪〉詩中一字一句均刻寫出孝子的形象與情感,下列文句說明正確的是: (A)「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寫孝子以粗茶淡飯奉養雙親的愧疚 (B)「缾之罄矣,維罍之恥」寫孝子雙親俱亡,家道中落之悲傷 (
- 「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上文出自《孟子.離婁上》,亦引用了「滄浪歌」,請問孟子所引「滄浪歌
- 「漳泉、閩粵之氣習,默消於無形,譬如人身血脈,節節相通,自無他病。」意謂: (A)這些地區的民族特色消失,風俗混合融化 (B)不同族群分類對立的習性,消失不見 (C)脾氣習性漸漸混同,步調趨於
內容推薦
- ※請閱讀下列孔子家語第十五並回答第 24 題: 孔子曰:「吾死之後,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曾子曰:「何謂也?」子曰:「商也好與賢己者處,賜也好說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
- ※閱讀下文,請回答 25 題: 甲 兩個公人看那和尚時,穿一領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禪杖,掄起來打兩個公人。林沖方才閃開眼看時,認得是魯智深。林沖連忙叫道:「師兄,不可下手,我有話說。」智深聽得
- ※請閱讀屈原的卜居,並回答第 26 題: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乃往見太卜鄭詹尹,曰:「余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詹尹乃端策拂龜,曰:「君將何以教之?」
- ※請閱讀下列楊牧新詩,並回答第 27 題: 文中□處所指的都是同一人,依前後文來判斷,此人應是哪一位水滸英雄? (A)花和尚魯智深 (B)豹子頭林沖 (C)黑旋風李逵 (D)及時雨宋江。
- 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A) 鼓「枻」而去/「泄」沓/縲「紲」 (B) 「鍥」而不舍/翻箱倒「篋」/扶老「挈」幼 (C) 不分「畛」域/連鑣並「軫」/雞「胗」鴨胗 (D
- 下列關於〈勸和論〉一文的選項說明,何者正確? (A)在清代統治下,臺灣地區官民衝突不斷,作者欲探其背後原因而有此作 (B)首段以「人心之變也,自分類始」一句,開門見山直指社會動盪之因 (C)本
- 《詩經.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請依據上文,下列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
- 漁父一文中言:「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一句,在文法中稱為「選擇關係複句」,就如同白話文中所說的「寧願……,怎麼可以……」。所謂的「選擇關係複句」是列舉兩項
- 金聖歎評《水滸傳》云:「《水滸》所敘,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請試著以「人有其聲口」的說法,選出在〈魯智深大鬧桃花村〉一文中,關於下列人物說話內容與其性格
- 下列關於〈勸學〉一文文句的說明,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意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B)「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意謂物以性近,事以類從 (C)「邪穢在身
- 有關〈蓼莪〉之題旨和寫作手法,下列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詩經.蓼莪》與《論語.學而》的篇名皆取自首句,皆無法識別篇義 (B)蓼和莪味道香美,古人多用作美好事物的象徵 (C)「蓼蓼者莪,匪
- 下列關於〈漁父〉文意的說明,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漁父莞爾而笑」乃是表示對屈原的認同 (B)漁父所說的「聖人不凝滯於物」,指聖人心胸坦蕩,有容乃大 (C)漁父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
- 「自分類興而元氣剝削殆盡,未有如去年之甚也,干戈之禍愈烈,村市半成邱墟。」根據此段文字,下列分析何者正確?(A)指因職業分類過於繁瑣,導致生產滯礙、衰退 (B)族群分裂嚴重的程度,一年比一年加
- 有關《詩經》與《楚辭》的比較,請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A)(B)(C)(D)(E)
-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一段話乃是荀子分別由正反論說,說明學貴有恆。下列文句的意旨與「學貴有恆」相近的是: (A)有為者,辟若掘井,
- 下列有關〈漁父〉一文的文句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意同於「暮去朝來顏色故」,指年華老去憔悴不堪 (B)「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其中「淈其泥而揚其波」意謂「隨俗
- 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字,其義相同的選項是: (A)久不見「若」影/欣喜「若」狂 (B)以「當」南日/安步「當」車 (C)不拘「於」時/請學「於」余 (D)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於其
- 關於〈師說〉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古之學者必有師」指出唐代士大夫普遍認同從師問學的必要性 (B)「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意在強調聖人勤學好問,不恥相師 (C)「句讀之不知,惑之
- 〈師說〉多次使用「映襯」手法使說理更加鮮明有力,下表錯誤的是:(A)(B)(C)(D)
- 關於〈師說〉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究其原因,實由於士大夫自視甚高,為群眾所譏 (B)「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句中的
- 張曉風:「我看著他清癯消蝕的頰和清灼明亮的眼睛,知道他是終於『認了』。」張曉風認為老教授承認的內容是: (A)自己的學問做得並不好 (B)過去花太多時間在研究上 (C)小時候的聰穎並無助於長大的
- 〈只因為年輕啊〉:「有些問題,如果要問,就該去問歲月。」下列符合文意解說的是: (A)有些事情必須在適當的季節,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B)有些事情即便經過千年萬年,也無法獲得肯定的答案 (C)有些
- 關於〈項脊軒志〉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歸有光祖母對歸有光說:「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表達了祖母對作者痛斥、諷刺、訓誡的心情 (B)作者用了「蜀清守丹穴」、「諸葛
- 關於〈項脊軒志〉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此段文字呈現作者自傷未能繼志述事,有違先人期望。 (B)「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
- 關於〈再別康橋〉一文,請從下列敘述選出正確的選項: (A)「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以上詩句作者所表達的心情是惆悵落寞 (B)「我揮一揮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