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請回答第 15 題:  嗚呼!忠義而在《水滸》乎哉?忠者,事上之盛節也;義者,使下之大經也。忠以事其上,義以使其下,斯宰相之材也。忠者,與人之大道也;義者,處己之善物也。忠以與乎人,義以處乎己,則聖賢之徒也。若夫耐庵所云「水滸」也者,王土之濱則有水,又在水外則曰滸,遠之也。遠之也者,天下之凶物,天下之所共擊也;天下之惡物,天下之所共棄也。若使忠義而在《水滸》,忠義為天下之凶物、惡物乎哉!且《水滸》有忠義,國家無忠義耶?【金聖歎〈水滸傳序〉】 語譯:唉!忠義的氣節在《水滸》中有嗎?所謂忠,是事奉長上的大節;所謂義,是治理下民的大道。以忠事奉長上,以義治理下民,這是宰相的才能。忠,是與人相處的大道理;義,是自己立身處世的好德行。以忠來與人相處,以義來立身,則是聖賢之類的人。至於施耐庵所稱「水滸」,是在君王土地的邊緣有水,又在這水之外的就稱為滸,這是表示要遠離此地的意思。遠離的原因,是那裡有天下凶惡之人,是天下人所共同攻擊的;有天下令人厭惡之人,是天下人所共同唾棄的。假使忠義氣節在《水滸》,那麼忠義就是天下的凶惡之物、令人厭惡之物了!況且如果在《水滸》有忠義,那麼就是國家沒有忠義了嗎? 15.本文論述的特點是:
(A)先定義忠義之義,再反證《水滸》人物
(B)先歸納忠義特性,再演繹《水滸》人物
(C)先感嘆忠義少有,再烘托《水滸》人物
(D)先界定忠義之德,再舉《水滸》為例。詳解:金聖歎先定義「忠」、「義」分別為事上與使下之大節,而後以此反證施耐庵命名為「水滸」的原因就是離「忠義」二字甚遠,是凶惡之徒所在。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