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 )下列「」內字詞何者和「恥學於師」之「恥」字用法(以……為恥)不同? (A)父「異」焉 (B)不能「稱」前時之聞 (C) 邑人「奇」之 (D) 稍稍「賓客」其父
- ( )下列何組「 」內的字詞性相同? (A)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序」天倫之樂事 (B)「良」有以也/不「良」少年 (C) 「從」弟/隨「從」(D) 群「季」俊秀/四「季」禮讚
- ( )「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句中透露的人生態度與下列何者相近? (A)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 (B)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C) 諸軍遊蕩子,蚤行多悲傷 (D)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 ( )《詩經‧小雅‧蓼莪》一詩中,作者自比為何? (A)蒿、蔚 (B)南山 (C)蓼莪 (D)昊天
- ( )有關《詩經》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共有三百五十篇 (B)是中國古代南方文學的代表 (C)《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D)秦焚書後,漢代傳詩者有魯、齊、韓、毛四家,今僅存《韓詩》
- ( )古文中為達成加強語氣的效果,常有所謂「倒裝」句法。下列文句何者不是倒裝句型? (A)吾道一以貫之 (B)大塊假我以文章 (C)或以錢幣乞之 (D)不患人之不己知
- ( )譬喻是常見的修辭技巧,下列何者未使用譬喻?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 她剪去了稀疏的短髮,又何嘗剪去滿懷的悲緒呢 (C)舊恨春江流未斷,新恨雲山千疊 (D) 烏鶖的嗓門很好,音質宛
- ( )所謂「互文」是指上下文句互相補充,使文意完整。下列何者未使用互文? (A)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B)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C)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D) 東犬西吠
- ( )下列關於〈髻〉一文的敘述何者有誤? (A)借事抒情 (B)藉對比強化主題 (C)藉具體事物象徵抽象事理 (D)主要人物為母親和「我」
- ( )下列何者是琦君(潘希珍)散文的主要特色? (A)懷舊感性 (B)批判說理 (C)哲理小品 (D)雜文雜感
- ( )「姨娘遞給我一瓶三花牌髮油,叫我拿給母親,母親卻把它高高擱在櫥背上,說:『這種新式的頭油,我聞了就泛胃。』」暗示: (A)母親不喜歡用這個牌子的髮油 (B)母親的腸胃不好 (C)母親對頭油
- ( )根據《論語》中的記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最適合用來詮釋下列何者? (A)忠 (B)恕 (C)禮 (D)義
-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句中的「而」字用法與下列何者相同? (A)為人謀「而」不忠乎 (B)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C) 「而」母立於茲 (D)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 ( )《隋書.劉曠傳》:「開皇初,為平鄉令。人有爭訟者,輒叮嚀曉之以義理,不加繩劾,各自引咎而去。」劉曠為政主張與孔子哪個理念相近? (A)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B)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C
- ( )「凡事不能從意志上發動,卻在情緒上發作,一陣情緒過去了,便一切歸為烏有,這從○○實踐上說,便成為無恆心,不能有信行;從○○上說,便成為兒戲,不堪寄托重任;從整個○○上說,便是懶散無力;這是
- ( )關於〈田園之秋選〉,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是作者農耕生活中番薯收成當天的實錄 (B)全篇順時敘述,從清晨的鳥鳴寫到夜色昏暝中的歸途 (C)主旨為對一年農事辛苦的描述與回顧,寫出「流汗
- ( )「東犬西吠,客踰庖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這段文字所反映的現象是什麼? (A)各家分居,形同陌路 (B)守望相助,互助合作 (C)同室操戈,水火不容 (D)相親相愛
- ( )下列出自〈項脊軒志〉一文的詞語,何者解釋不正確? (A)利甲天下:獲利為天下第一 (B)揚眉瞬目:形容得意的樣子 (C)偃仰嘯歌:高興地前俯後仰,又叫又跳 (D)萬籟:泛指各種聲音
- ( )〈傷仲永〉第一段以「不使學」作結,其作用在: (A)說明天賦是決定人成就高低的唯一條件 (B)譴責仲永之父的貪婪 (C)指出仲永終無所成的原因 (D)指出學習是寫好文章的不二法門
- ( )中國「小說」出於(甲)六朝時期,結構零星,屬於「筆記」小說﹑如(乙)志怪小說《聊齋誌異》。(丙)而真正結構完整標誌成熟的是唐代的「話本」,例如寫風塵三俠故事的〈虬髯客〉。(丁)明代開始發展
- (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表現何種教育精神?(A)因材施教 (B)順其自然 (C)有教無類 (D)以身作則
- (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其中「能近取譬」意謂:(A)見賢思齊 (B)推己及人 (C) 因材施教 (D)克己復禮
- ( )下列「」內字義何者與李白<長干行>:「預將書報家」的「書」字相同? (A)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 (B)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C)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 (D)
- ( ) 在李白<長干行>一詩中,下列何者運用「懸想示現」? (A)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B)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C)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
- ⑵海上人命安全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