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山豬學校〉一文中,父親解釋「為什麼山豬會被獵人的陷阱夾到?」是因為:「那隻山豬不喜歡上學,所以沒聽到山豬學校的老師告訴他,山豬要如何防範部落的陷阱,和識破偽裝的吊陷和夾鐵。」為什麼作者的父親
- 〈山豬學校〉一文中,作者的父親抓到山豬,亮起番刀,將刀尖刺入牠的心臟後,父親雙手撫摸著大公豬,口裡唸唸有詞:「謝謝人賜給我的家族,你身上的肉和那壯碩的後腿。希望下次你能跑得更快、更遠,增長你的
- 〈山豬學校〉中,父親對作者說:「有一天你也會成為一名好獵人,有一天當你要結束你獲取的獵物生命時,請讓他聽到你說的話,要感謝大自然和祖先,給你智慧和一雙很會跑的雙腳;讓你所獵取的動物走得安心。」
- 從〈山豬學校〉中,作者的父親影響作者最多的是 (A)父親的敏銳觀察力 (B)父親的能言善道 (C)父親的打獵技巧 (D)父親對待自然萬物的言教和身教
- 〈山豬學校〉中,為什麼作者至今仍留著父親所獵獲的那隻大山豬的山豬牙 (A)強調原住民的狩獵技巧 (B)以炫耀父親與我們獵人家族的戰功,和對生命的尊重 (C)象徵他們家族的人力旺盛 (D)炫耀原
- 作者的父親說山豬有學校,還有校長、老師,這種寫作方法是 (A)擬人 (B)引用 (C)譬喻 (D)類疊
- 〈山豬學校〉一文中,作者的父親教他當一位好獵人,以下何者為非? (A)手腳敏捷 (B)感謝大自然和祖先 (C)對生命的尊重 (D)遵守大自然的法則
- 〈山豬學校〉一文中,作者的父親拿起尖刀要刺入山豬心臟時,對山豬所做的事情、說的話,你覺得作者的父親擁有什麼樣的品格? (A)同情 (B)將心比心 (C)感恩 (D)勇氣
- 「只見大公豬『抽搐』著慢慢停止,靜靜的躺在那裡。」其中「抽搐」的正確意思是? (A)肌肉牽動痙孿 (B)全身發抖不停 (C)肌肉僵硬不柔軟 (D)心臟跳得得很快
- 下列各組字詞的讀音,何者相同 (A)跳「躍」/炫「耀」 (B)抽「搐」/「畜」牲 (C)「賜」予/「寺」廟 (D)「偽」裝/「委」託
- ( )徐志摩在〈再別康橋〉中一再反覆吟唱「輕輕的」、「悄悄的」,其中蘊含著深厚細膩的情感,以下何者不屬之? (A)偷偷潛回,不敢張揚 (B)回到康橋是尋夢,若是吵吵嚷嚷,恐怕驚醒好夢 (C)以表面
- ( ) 下列何者不是朱熹所編《四書章句集注》之一? (A)莊子 (B)論語 (C)大學 (D)中庸
- ( )甲、撐一支長「篙」;乙、一把茼「蒿」;丙、形容枯「槁」;丁、一身「縞」素;戊、一疊「稿」紙。以上讀音共有幾種? (A)一種 (B)二種 (C)三種 (D)四種
- ( )下列於徐志摩的敘述,何者有誤 (A)曾創辦過現代詩社 (B)原名:章垿 (C)以《再別康橋》歌詠康橋是他精神依戀之鄉,是他生命的泉源 (D)其詩融鑄西洋文學的熱情浪漫、中國詩詞的含蓄婉約
- ( ) 《論語》一書記錄孔子與弟子和時人之間的對話,所以它屬於記敘文中的哪一種類型? (A)雜記類 (B)記事類 (C)記言體 (D)遊記類
- ( ) 〈打電話〉一文中,黃子雲打電話到一一七報時臺,假裝與母親通話,是為了表達什麼樣的感受?(A)自怨自艾 (B)殷切想望 (C)忿恨不平 (D)自我陶醉
- ( )關於《論語》的內容與編纂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由孔子和弟子共同記述編輯而成 (B)由孔子獨立記述編輯而成 (C)是孔子所撰述的文章,由弟子及時人編輯而成 (D)是孔子與弟子、時人應答
- ( ) 下列關於〈行行重行行〉的詞語解釋,何者有誤 (A)浮雲蔽白日:白日被浮雲所遮蔽,即設想丈夫另有新歡 (B)歲月「忽」已晚:忽然 (C)棄捐勿復道:拋開這些,不要再說了 (D)行行重行行:
- ( ) 下列關於孔子的學說,何者有誤? (A)孔子提倡平民教育,且重視人格教育 (B)孔子認為人性本惡 (C)孔子注重「學習」,認為「學習」是成為「君子」,乃至「聖人」的唯一途徑 (D)孔子對「
- ( ) 下列何者不是孔子的教育主張 (A)有教無類 (B)舉一反三 (C)因材施教 (D)化性起偽
- ( ) 下列文句,何者沒有錯別字? (A)面對鎖碎的事務,要懂得以簡馭繁 (B)我國少棒選手在國際比賽中捷報瀕傳,令人興奮 (C)康橋的美景與愛情幢憬,開啟了徐志摩的文學心靈 (D)美國哥倫比亞
- ( ) 關於先秦諸子的派別區分,何者正確? (A)法家:孔子、孟子、荀子 (B)道家:老子、莊子 (C)儒家:韓非子 (D)雜家:墨子
- ( ) 如果想介紹孔子的生平事跡及學說思想,從下列哪本書裡找不到可參考的相關資料? (A)《春秋》 (B)《論語》 (C)《史記》 (D)《呂氏春秋》
- ( ) 《論語.先進》:「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也。」從此篇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從本篇敘述可知孔子比較討厭子路 (B)子路的個性較好勝、好勇 (C)冉有的個性謙退 (D)孔子因應
- ( ) 下列字詞解釋,何者有誤? (A)「聞斯行諸」:聽見就做嗎 (B)「敢問」:冒昧請問 (C)造次:造反 (D)人之所「欲」: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