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 ) 《論語》〈百姓足,君孰與不足〉中「盍徹乎」,「盍」是:(A)而且 (B)雖然 (C)寧可 (D)何不
- ( ) 下列何者不是徐志摩的作品 (A)嘗試集 (B)猛虎集 (C)自剖 (D)翡冷翠的一夜
- ( ) 下列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敘述,何者有誤 (A)非一人一時之作 (B)產生的年代大約在東漢末年 (C)它用華麗的文學語言,表達深厚的感情 (D)它反映當時中下層知識分子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
- ( ) 《論語》〈百姓足,君孰與不足〉中:「君孰與不足」,「孰與」是: (A)況且 (B)怎麼 (C)當然 (D)更加
- ( ) 關於作家愛亞,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本名李丌 (B)曾擔任電臺廣播主持人,現專事寫作 (C)他擅長將日常生活容易忽略的人、事、物以新詩的方式呈現 (D)著有散文集《喜歡》、小小說集《
- ( ) 下列字詞解釋,何者有誤? (A)左顧右盼:東張西望,心中不安的樣子 (B)一剎那:很長的時間 (C)抖顫:顫抖 (D)催促:趕
- ( ) 小小說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以精鍊的筆法呈現故事特色,下列何者不符合「小小說」的特色 (A)布景繁縟 (B)主題單一 (C)人物單純 (D)情節簡潔
- ( ) 下列詞語何者為「疊韻」? (A)繼續 (B)徘徊 (C)催促 (D)躊躇
- ( ) 依照先秦諸子散文的文體性質分類,下列配對何者有誤? (A)論辯體:《荀子》 (B)散韻結合格言體:《老子》 (C)論辯體:《論語》 (D)論辨性質語錄體:《孟子》
- ( )〈打電話〉一文中,實際上黃子雲打電話給誰? (A)媽媽 (B)爸爸 (C)張伯伯 (D)一一七
- ( ) 下列哪一選項與「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屬同一季節? (A)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B)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 (C)地爐茶鼎熟活火,高歌夜半雪壓爐 (D)水
- ( ) 下列關於〈上邪〉的詞語解釋,何者有誤 (A)我欲與君「相知」:相愛 (B)「長命」無絕衰:終身 (C)夏「雨雪」:降雪 (D)「乃」敢與君絕:竟然。
- ( ) 〈上邪〉一詩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 (A)表現女子強烈熾熱的情感 (B)為求愛情的佔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C)五種假設,以根本不可能的自然現象,顯示情感的堅貞 (D)全詩句式參差,音韻
- ( ) 下列何句最能描寫受到相思之苦的折磨 (A)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B)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C)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D)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 ( ) 下列字詞注音,何者有誤: (A)李「丌」:ㄐㄧㄝˋ (B)徘徊:ㄆㄞˊ ㄏㄨㄞˊ (C)「拭」淚:ㄕˋ (D)「催」促:ㄘㄨㄟ
- ( ) 下列關於《論語》各章的解釋,何者有誤 (A)〈聞斯行諸〉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實例 (B)〈百姓足,君孰與不足〉是有若答魯哀公富國足民的道理 (C)〈無終日之間違仁〉是孔子說明君子求仁的堅定意
- ( ) 下列何者使用「頂真」修辭法 (A)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B)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C)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D)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 ( )《論語》〈聞斯行諸〉:「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也。」其中「兼人」一詞的意思是 (A)兩個人 (B)兼差 (C)好勝 (D)嫌惡別人
- ( )下列「 」中的字音、解釋正確的是: (A)向「晡」:ㄈㄨˇ,申時 (B) 功虧一「簣」:ㄍㄨㄟˋ,盛土的竹器 (C) 「盍」各言爾志:ㄏㄜˊ,何不 (D)「噘」起厚嘴唇:ㄐㄩㄝˊ,嘴巴翹起。
- ( )下列各組「 」內注音符號所表示的字,字形皆相同的選項是: (A)迫不「ㄐㄧˊ」待/「ㄐㄧˊ」公好義/「ㄐㄧˊ」流勇退 (B)卑「ㄍㄨㄥ」屈膝/「ㄍㄨㄥ」逢其盛/事必「ㄍㄨㄥ」親 (C)專「ㄔ
- ( )下列各組「 」內的字,何者意義相同? (A)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父親坐在紫檀木榻「床」上 (B)不久就「辭」工不來了/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C)卻無法向眼前的姨娘「傾」訴/「傾」
- ( )中國文字有「析字」和「隱語」的趣味文字,如蔡邕在曹娥碑後所題「黃絹幼婦外孫臼」八字,其謎底是: (A)絕頂聰明 (B)絕色孝女 (C)絕妙好辤 (D)絕佳地段
- ( )下列哪句話是形容王小玉說書聲音的「驟然高起,俱來並發」? (A)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 (B)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 (C)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
- (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意謂其人: (A)好為人師 (B)不恥相師 (C)能屈能伸 (D)恥學於師
- (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意謂: (A)人不該只知為其子擇師,不願為自身擇師 (B)既已為愛子擇師,就不必再在乎自身是否從師 (C)人應該為自身擇師,不必為其子擇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