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關於各句修辭說明,何者敘述正確? (A)「沛公不勝桮杓」一句,屬轉化修辭法 (B)「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屬於譬喻兼誇飾 (C)「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一句
- 「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以上文句中的「與之同命」意謂: (甲)與之(指項莊、項羽)覆命 (乙)與之(指項
-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下列敘述何者與其無關? (A)一夫指陳涉 (B)七廟指王朝政權 (C)作難指興兵反抗 (D)身死人手指胡亥被項羽殺死
- 下列有關過秦論一文的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秦朝的滅亡來自驕兵必敗的道理 (B)「過秦」其意為:批評秦朝的過失,「過」當動詞用 (C)本文屬政論文章,是總論秦朝迅速滅亡的歷史教訓,以作為漢朝
- 下列各組文句,其語氣說明及舉例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A)反詰語氣: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B)假設語氣: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人而如此
- 「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關於此段敘述,何者說明正確? (A)范增責怪項伯未能完成刺殺任務 (B)項羽暗罵項伯袒護敵
-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此句意近於? (A)忍小忿而就大謀 (B)醉翁之意不在酒 (C)雲從龍,風從虎 (D)身在曹營心在漢
-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下列關於此文句的說明,何者正確? (A)「數目」指安排許多眼線 (B)「玦」用以暗示項羽應當機立斷,下定決心 (C)「項王默然不應」因其認為
- 「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意謂: (A)秦滅犬戎統一天下 (B)秦遭周王室懲罰 (C)秦受天下人民愛戴,以德服人統一天下 (D)秦滅六國及周王室,以武力統一天下
- 下列有關賈誼的敘述,何者錯誤? (A)〈弔屈原賦〉、〈鵩鳥賦〉等皆其辭賦之名篇,開漢賦之先河 (B)《史記》收錄其作〈過秦論〉,評秦政之失,後人析為上中下三篇 (C)上〈陳政事疏〉,對朝政多所建
- 下列各組詠人詩歌,不屬於歌頌賈誼的是: (A)扶持一疏滿遺編,漢陛前頭正少年。誰道恃才輕絳灌,卻將惆悵弔湘川 (B)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C)一謫長沙
- 關於《史記》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為通史、紀傳體之祖 (B)為官修之正史 (C)記黃帝至漢武帝太初年間之史事 (D)原名《太史公書》、《太史公記》等;魏晉以後以《史記》為專稱
- 《史記》屬於何種性質的史書? (甲)通史 (乙)斷代史 (丙)紀傳體 (丁)編年體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 下列何者並非正史? (A)《新五代史》 (B)《資治通鑑》 (C)《後漢書》 (D)《三國志》
- 關於司馬遷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生於史學家庭,繼父職任太史令,得以盡讀皇室藏書 (B)《史記》所運用之資料,皆來自司馬遷家中藏書與皇室藏書 (C)因李陵事件獲罪,忍辱負重,而開始撰寫《史
- 下列人物於《史記》中的體例歸類,何者完全正確? (A)張良、孟嘗君:世家 (B)項羽、呂后:本紀 (C)孔子、孟子:列傳 (D)陳涉、荊軻:列傳
- 下列人物在《史記》中的體例,何者不在「列傳」中? (A)孟子 (B)屈原 (C)李斯 (D)張良
- 下列成語,何者意思與其他最不相近? (A)蓬戶甕牖 (B)山楶藻梲 (C)環堵蕭然 (D)室如懸磬
- 下列詩歌所詠之人物,何者正確? (A)秦季賢愚混不分,只應漂母識王孫。歸榮便累千金贈,為報當時一飯恩:張良 (B)扶持一疏滿遺編,漢陛前頭正少年。誰道恃才輕絳灌,卻將惆悵弔湘川:屈原 (C)天下
- 下列皆是與動物有關的成語,何者喻意為負面用法? (A)鶴立雞群 (B)白雲蒼狗 (C)秣馬厲兵 (D)如蟻附羶
-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迴。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王安石〈烏江亭〉)由此詩所知,王安石認為: (A)江東子弟死傷眾多,無法再戰 (B)江東子弟仍有逐鹿中原的壯志 (C)江東子
- 下列數字,有幾個為實指? (甲)履至尊而制「六」合 (乙)雖「九」死而不悔 (丙)「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丁)持家但有「四」立壁 (A)甲乙 (B)乙丙 (C)甲丁 (D)丙丁
- 「書函」之性質較「函」來得正式,因其簡便易於溝通(A)O(B)X
- 「報告」是應用較廣的非正式公文,性質近於「簽」,而多用於個人事務(A)O(B)X
- 寫作公文時應注意,為求語意清楚應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用文言文書寫以求慎重(A)O(B)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