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7.下列有關賈誼的敘述,何者錯誤?
(A)〈弔屈原賦〉、〈鵩鳥賦〉等皆其辭賦之名篇,開漢賦之先河
(B)《史記》收錄其作〈過秦論〉,評秦政之失,後人析為上中下三篇
(C)上〈陳政事疏〉,對朝政多所建言,漢文帝施政多受其言影響
(D)年少博學,曾任長沙王太傅,與周勃、灌嬰等同為朝中重臣
(A)〈弔屈原賦〉、〈鵩鳥賦〉等皆其辭賦之名篇,開漢賦之先河
(B)《史記》收錄其作〈過秦論〉,評秦政之失,後人析為上中下三篇
(C)上〈陳政事疏〉,對朝政多所建言,漢文帝施政多受其言影響
(D)年少博學,曾任長沙王太傅,與周勃、灌嬰等同為朝中重臣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困難0.363636
統計:A(3),B(1),C(4),D(0),E(0)
內容推薦
- 下列屬於誇飾修辭者共有幾個? (甲)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谿 (乙)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丙)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丁)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 (戊)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
- 面對滔滔亂世,先秦諸子各有不同的主張和作法。下列有關儒、道、墨、法四家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儒家提倡「仁政禮治」,是對「人性本善」的肯定,孔子、孟子、荀子對人性的看法一致 (B)道家主張「
- 下列有關李斯的敘述,何者正確 (A)嘗從韓非習「帝王之術」 (B)秦始皇重用其為丞相,舉凡廢封建、行郡縣、書同文、車同軌,皆出李斯之手 (C)其精於文字,工書法,以大篆名世 (D)為文鋪陳排比,
- 「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意謂: (A)秦滅犬戎統一天下 (B)秦遭周王室懲罰 (C)秦受天下人民愛戴,以德服人統一天下 (D)秦滅六國及周王室,以武力統一天下
- 〈鴻門宴〉一文中,「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亞父之意為 (A)責罵項莊舞劍不力,無法刺殺沛公 (B)暗罵項羽不能當機立斷,而喪失良機 (C)諷刺沛公心懷不
- 下列文句,何者並未使用抽換詞面的錯綜修辭? (A)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 (B)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C)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
-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下列敘述何者與其無關? (A)一夫指陳涉 (B)七廟指王朝政權 (C)作難指興兵反抗 (D)身死人手指胡亥被項羽殺死
- 下列排比句,有的是三者並列,意義無分輕重;有的是以部分句子襯顯主題。下列選項屬於後者的是 (A)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莊子.外物》) (
- 下列文句,何者採用「以歷史為殷鑑」的說服技巧 (A)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 (B)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
- 下列語詞,前後詞義相反的選項是: (A)甕牖繩樞/無下箸處 (B)金城千里/固若金湯 (C)同年而語/相提並論 (D)包舉宇內/并吞八荒
內容推薦
- 司馬遷二十歲時開始漫遊大江南北,對於其日後史學眼光之養成起極大作用。下列文句乃說明壯遊意義,不合適者為 (A)盡信書不如無書 (B)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蕩,頗有
- 下列何者不屬於抽換詞面之錯綜修辭法? (A)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B)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C)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D)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 下列「 」中的字音,何者兩兩相同? (A)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自甘「墮」落 (B)率「罷」散之卒/熊「羆」入夢 (C)度長「絜」大/「潔」身自好 (D)「俛」首係頸/「挽」回
- 下列各組詠人詩歌,不屬於歌頌賈誼的是: (A)扶持一疏滿遺編,漢陛前頭正少年。誰道恃才輕絳灌,卻將惆悵弔湘川 (B)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C)一謫長沙
- 下列各組文句,其語氣說明及舉例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A)反詰語氣: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B)假設語氣: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人而如此
- 下文有關儒家思想的敘述,其中空格處,填入『正確』的有:「儒家代表孔孟荀在政治思想上,或有先後傳承意味,或有異曲同工之妙。例如孔子主張『先富後教』,他說:(甲),孟荀亦繼承其學說,孟子說:(乙)
- 下列文句的修辭法,何者說明正確? (A)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排比 (B)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嚮立,瞋目視項王,頭髮
- 「群雄並起的時代,雖然亂但也是最有機會的時代。人人摩拳擦掌,彼此□□□□,希望自己能成為一統天下之人。」缺空中詞語適合填入: (A)相提並論 (B)同年而語 (C)度長絜大 (D)成敗異變
- 關於《史記》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為通史、紀傳體之祖 (B)為官修之正史 (C)記黃帝至漢武帝太初年間之史事 (D)原名《太史公書》、《太史公記》等;魏晉以後以《史記》為專稱
-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意謂: (A)提示項王應與劉邦為善 (B)表示范增有話要說 (C)暗示項王殺劉邦的時機 (D)告訴項莊勿忘先前承諾
- 下列有關過秦論一文的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秦朝的滅亡來自驕兵必敗的道理 (B)「過秦」其意為:批評秦朝的過失,「過」當動詞用 (C)本文屬政論文章,是總論秦朝迅速滅亡的歷史教訓,以作為漢朝
-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功成而德衰」與下列何者可相互闡發? (A)文武爭馳,君臣無事 (B)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C)勞神苦思,代下司職 (D)養松、喬之壽,鳴琴
- ( )閱讀下列由子女具名的壽慶柬帖,請問柬帖中那一個詞語使用不恰當? (A)令堂 (B)華誕 (C)桃觴 (D)台光
- 某一半自動機械的資料如下,每次裝卸料需0.2分鐘,走到另一機械需0.1分鐘,機械加工需 0.6分鐘,若人員不閒置且機械閒置最少的情況下,一人最多操作幾台機械?(A)6 台(B)5 台(C)4 台
- 同一詞語雖在不同的語境中,仍可能詞義相同。下列各組「 」中詞語,在考量整體文意後,意義不變的選項是: (A)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賈誼〈過秦論〉)
- 關於《聊齋誌異》一書,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為清初蒲松齡所著,作者曾考中進士,得以接觸上層社會人士,因此深知人情冷暖 (B)「聊齋」為其書齋名,「誌異」是記載奇異之事 (C) 蒲松齡筆下狐
- 〈勞山道士〉中,「仙仙乎!而還乎?而幽我於廣寒乎?」這首歌與下列何詩句之心情最為相近? (A)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B)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C)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此數句在說明范增: (A)大有遠見,已經可以預測到誰為天子 (B)懂得用觀測天象來判斷誰為君王 (C)欲告誡項羽應趕快除掉劉邦 (D)有
- 裝配線五位操作員執行連續性工作,其操作標準時間依序為0.52,0.48,0.65,0.40,0.55分 鐘,請問此生產線的效率為何?(A) 80 %(B) 70 %(C) 60 %(D) 50
- 有關《史記》與《漢書》的敘述,下列正確的選項是 (A)前者為中國通史之祖,後者為中國斷代史之祖 (B)皆為二十五史,皆是紀傳體 (C) 風格不同:《史記》筆含感情,有慷慨之氣,如〈項羽本紀〉在鉅
- 「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捶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一句的解讀,何者正確? (A)「履至尊」:指表面上仍尊周天子為共主 (B)「鞭笞」:原為馬鞭,此指策馬 (C)「執捶拊以鞭笞天下」:指秦始皇御駕親征
- 蒲松齡藉〈勞山道士〉一文,諷刺貪逸如王生者實為可笑,而警世之意味十足。文中王生臨去前求習穿牆入壁之術,作者借道士何言以點醒王生 (A)俛首驟入,勿逡巡 (B)我固謂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當遣汝行
- 下列詩句所詠懷的人物,何者有誤? (A)門下三千各自矜,頻彈劍客獨無能,田文不厭無能容,三窟全身果有憑—馮諼 (B)布衣空手取中原,勁率雄師不足論,楚國八千秦百萬,豁開胸臆一時吞—漢高祖 (C
- 進行某一測時作業,一週期共分成4個單元,其平均時間依序為0.12,0.09,0.17,0.26分鐘 ,再查PTS法標準時間資料,得知第一及第三單元分別為0.13及0.19分鐘,請利用合成法求 出
- 「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關於此段敘述,何者說明正確? (A)范增責怪項伯未能完成刺殺任務 (B)項羽暗罵項伯袒護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