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顏淵「請事斯語」,下列何者不是其具體內容? (A)天下歸仁 (B)非禮勿視 (C)非禮勿聽 (D)非禮勿言
- 孔子不主張「以德報怨」的理由是: (A)何以報德 (B)心胸狹窄 (C)學派紛爭 (D)恩德難報
- 「以直報怨」,是指: (A)一直報復仇怨 (B)用價錢衡量仇怨 (C)用正直回報仇怨 (D)抱怨是值得的
- 「邦聯制」與「聯邦制」皆曾出現在美國歷史上,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何者? (A)前者強化地方分權,後者強化中央政權 (B)前者強化中央政權,後者削弱中央政權 (C)前者採取中央集權,後者採三權分立
- 蠻貊之邦也通行無礙的道理是: (A)華夏文化 (B)金銀珠寶 (C)在立在輿 (D)言忠信,行篤敬
- 下列何者不是〈言忠信,行篤敬〉一章的主張: (A)暢行天下要注意言行端正。 (B)在州里不必忠信篤敬。 (C)孔子教子張要把忠信篤敬具體化。 (D)忠信篤敬也可行於蠻貊之邦。
- 「從者病,莫能興」的原因是: (A)子張疏狂 (B)子路慍見 (C)在陳絕糧 (D)非禮勿動
- 美國獨立戰爭過程中,歐洲各國之態度如何? (A)歐洲各國屬於君主政體,並不樂見一個民主國家的成立,故做壁上觀 (B)歐洲各國畏懼英國的強大力量,雖同情美國但不敢伸出援手 (C)歐洲各國與英國素有
- 「君子亦有窮」時,孔子認為該: (A)固守窮節 (B)幡然悟道 (C)窮斯濫矣 (D)審視時務
- 下列有關孔子的敘述何者錯誤? (A)名丘,字仲尼 (B)春秋魯國人 (C)為西周道家代表人物 (D)為實現政治理想而周遊列國
- 同學們討論七年戰爭的結果與影響。甲生:「法國戰敗,割讓加拿大等北美殖民地給英國。」乙生:「英法兩國兩敗俱傷,不久後都引發國內的革命。」丙生:「英國由於戰爭消耗而向北美十三殖民地徵稅,引爆殖民地人
- 「路易應當死,因為法國必須生。」1793年路易十六在今協和廣場上被送上了斷頭臺,主因為何? (A)涉嫌與外國勢力掛鉤 (B)王室生活過於奢華 (C)試圖解散國民公會 (D)宣布廢除「人權與公民權
- 近代文化生活漸從過去的宮廷式、精英化與精緻化,走向大眾化、休閒化與通俗化,其原因為何? (A)教育普及 (B)消費主義興起 (C)社會工業化的必然結果 (D)教會影響力式微
- 「義大利總算建國了,美譽從四面八方而至,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夢想如今已實現。……我們已經宣布政教分離的原則。我們依然承認羅馬教會在宗教事務上的至高權威,而且羅馬也將繼續作為教廷所在地。」這一段演講
- 南宋朱熹集儒家經典為「四書」,下列何者不是? (A)老子 (B)孟子 (C)論語 (D)大學
- 資料一:「扛起白人的重擔吧/甘心忍辱負重/那些因你而得到好處的人譴責你/那些你所保護的人憎恨你。」資料二:「為了使4,000萬居民避免殘酷的內戰,我們這些政治家應當占領新的土地,安置過剩的人口,
- 啟蒙時代的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兩者最大的差異為何? (A)前者注重均衡的美感,後者對熱情予以理智的控制 (B)前者在技法上方面走向平實、自然,後者注重均衡的美感 (C)前者常在中古時代中尋取靈感
- 孔門四科下列何者不是? (A)德行 (B)軍事 (C)言語 (D)文學
- 下列「」的注音,何者正確: (A)「顓」孫:ㄉㄨㄢ (B)行「篤」敬:ㄉㄨˊ (C)蠻「貊」:ㄇㄛˋ (D)「慍」見:ㄨㄣ
- 下列「」中的字音,何者完全正確? (A)「竦」竦:ㄙㄨˋ (B)門「檻」:ㄐㄧㄢˋ (C)「栩」栩:ㄒㄩˇ (D)「跛」腳:ㄆㄛˇ
- 1838年,英國政治發起了「憲章運動」,主張成年男子普選權、祕密投票、廢除選舉財產限制……等。從這些主張研判,此一運動推動者的階級屬性與思想立場為何? (A)中產階級;自由主義 (B)工人階級;
- 明治維新的開展比中國自強運動稍晚,可是卻比中國成功。而明治維新成功的因素很多,下列何者不是其原因之一? (A)日本位處亞洲航線中央,位置重要,與西方列強的接觸頻繁 (B)日本一向是文化輸入國,具
- 在一部著作中,主張人除了飲食男女的生理需求外,還有愛恨情欲;強調人類有意識的理性思想受到潛意識極大的影響,人們沒有察覺潛意識的存在,但它同意識一樣,對人類行為產生支配的作用。請問:這種說法可從下
- 俄國人喜歡用不同的地名來反映政治情勢的改變,下列是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名,請依時序選出正確的排列 (A)聖彼得堡 ——彼得格勒 ——列寧格勒 ——聖彼得堡 (B)聖彼得堡 ——列寧格勒 —
- 1924年,史達林勝出後,成為俄國的新獨裁者。請問:下列何者不是他的事蹟? (A)逐步推展社會建設,加強重工業發展,提高經濟生產 (B)藉由大整肅,消除潛在的競爭者以強化對共產黨的控制 (C)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