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甲)疾力「相」殺傷,次日即解怨,往來如初,不相讎/居島中,不能舟,酷畏海,捕魚則於溪澗,故老死不與他夷「相」往來;(乙)採苦草雜米釀,「間」有佳者/「間」遺之故衣,喜藏之,或見華人,一著,旋
- ()下列各組「 」內字形相同的字,何者意義兩兩相同? (A)鄰社有「隙」則興兵/白駒過「隙」 (B)種類甚「蕃」/吾雖德薄,位為「蕃」侯 (C)故「率」不紀歲/「率」獸食人 (D)廣長數「雉」/
- 下列「 」中的字音,何者完全正確? (A)松「蕈」:ㄐㄩㄣˋ (B)「樗」木:ㄩˊ (C)「髹」器:ㄒㄧㄡ (D)「樛」幹:ㄌㄧㄠˊ
- ()下列文句「 」內語詞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將凶歉,不獲「有年」也/行之「有年」 (B)男婦雜作山野,「默默」如也/他在心中「默默」盤算 (C)于于衎衎,又惡用「達人」為/己欲立而立人,己
- ()(甲)採苦草雜米「釀」,間有佳者/熙來「攘」往;(乙)伐竹「搆」屋,茨以茅,廣長數雉/不速去,無俟姦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丙)議事必於公「廨」,調發易也/美麗的「邂」逅;(丁)未明「徑
- ()(甲)人精用「鏢」;(乙)「摽」有梅;(丙)卒如「熛」風;(丁)一簞食一「瓢」飲;(戊)山在虛無「縹」緲間;(己)斜眼快「瞟」;(庚)民風「剽」悍;(辛)「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請判斷上
- ()請從下列句子中選出「 」內之形、音、義完全正確者: (A)時燕會,則置大「 」,團坐,各酌以竹筒,不設肴:壘/ㄌㄟˇ/腹大、口小、頸短的酒器 (B)伐竹搆屋,「 」以茅,廣長數雉:佽/ㄘˊ/
- ()陳第的〈東番記〉一文,其書寫態度是: (A)主觀記「同」且充滿同情 (B)主觀記「異」而充滿鄙視 (C)客觀記「同」然十分輕視 (D)客觀記「異」而不鄙視
- ()陳第的〈東番記〉中所用之「東番」依全文及個別語境,應當是指什麼? (A)是指地而非指人 (B)即指現今之臺灣本島 (C)指的是平埔族原住民 (D)指當年居於澎湖島上的夷人
- ()關於陳第的〈東番記〉一文,請選出下列「 」內之解釋說明正確的項目: (A)「不獲有年」意思是「有某一年沒有狩獵」 (B)「夫孰知正味乎?又惡在口有同嗜也?」意思是「誰能確知什麼口味是正味呢?
- ()關於陳第的〈東番記〉一文,下列選項何者說明錯誤? (A)作者在此地僅作短暫之停留,因此所持的乃是「他者」的敘述觀點 (B)課文內容形諸於文字上的全在一個「異」字 (C)從文章結尾那段,可清楚
- ()陳第在〈東番記〉中提到其社會結構和民族性,下列說明正確的選項為: (A)種類甚蕃,行酋長制 (B)性好和平不喜鬥 (C)無事晝夜習走,速不後奔馬,能終日不息 (D)鄰社有隙皆賴長者調停,以不
- ()關於陳第的〈東番記〉這一課中提到其服儀及容飾的特殊性,下列說明正確的選項為: (A)女子剪髮,留數寸,披垂;男子則否 (B)女子穿耳,男子斷齒,作為裝飾 (C)不冠不履,裸以出入;華人贈之故
- ()下列有關陳第敘寫〈東番記〉的態度描述,何者有誤? (A)本文以記「異」為重點,加強描寫、說明東番夷人的社會情狀 (B)對待「東番」異文化,能夠以客觀的態度來看待,並非一味主觀的評價 (C)文
- ()關於陳第的〈東番記〉一文,下列句意說明錯誤的選項為: (A)東番人「艾耆老髦,問之,弗知也」之因係「無曆日文字。計月圓為一月,十月為一年,久則忘之,故率不紀歲」 (B)東番的建築多半以「伐竹
- ()下列關於陳第這個人的敘述,何者正確? (A)字一齋,號季立 (B)自幼穎悟好學,博覽群籍,目睹家鄉飽受捻匪之害,有心報效,講求用兵征戰之道 (C)嘉靖四十一年,俞大猷至閩剿倭,陳第上「平倭策
- ()(甲)向戚繼光上〈平倭策〉,被俞大猷讚為「當為名將」,後隨軍來臺,留下親身見聞作品;(乙)成為目前所知有關臺灣文獻紀錄中,年代最早,且最詳實可信的史料。上面敘述中的(甲)、(乙)分別應是:
- ()現在所謂的「五經」是以孔穎達的《五經正義》為準,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詩》、《書》、《易》、《禮》、《樂》 (B)《詩》、《書》、《易》、《大戴禮記》、《春秋公羊傳》 (C)《詩》、《
- ()下列有關作者與作品風格的敘述說明,正確的選項為: (A)龔自珍由於家學淵源,奠定其重資料、重實證的基礎工夫;熟悉掌故,通曉蒙古文、西北地理,視野深遠;古文雄邁奇崛,詩冷硬生峭,另闢新境 (B
- ()(甲)〈紀水沙連〉;(乙)〈東番記〉;(丙)〈臺灣通史序〉;(丁)《裨海紀遊》。以上有關臺灣地理或歷史的古典散文,依時代先後順序排序,正確者是: (A)(乙)(甲)(丁)(丙) (B)(甲)
- ()「(甲)是研究古書字義,以及歷代名物典章制度的學問,求證據,辨真偽,都要講求精確的考核和辯證。這項學術研究在清代達到最高峰,開先鋒的是清初的(乙),但他的方法其實是從(丙)而來的。(丙)反對
- ()下列選項中有關明、清作家的說明,何者正確? (A)學行繼韓歐之後,文章介程朱之間,致力提倡古文義法,為清初桐城派始祖者為方苞 (B)為學重在博古通今、經世致用,為明代樸學之導師者為顧亭林先生
- ()〈東番記〉中:「次日即解怨,『往來如初』,不相讎。」『 』內之句,可用哪個成語取代? (A)老死不相往來 (B)分道揚鑣 (C)前嫌盡釋 (D)熙來攘往
- 「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是因為: (A)難以描暮思念的佳人 (B)做鬼也風流 (C)被檀香薰到頭暈而擱筆 (D)畫不出牡丹花的美
- 下列「 」中的字音,何者錯誤? (A)「恣」意:ㄗ (B)「盎」然:ㄤˋ (C)「疔」瘡:ㄉㄧㄥ (D)「臃」腫:ㄩ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