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 )下列與古代人物相關的成語,哪一組的成語寓意全帶有貶損批評之意? (A)重做馮婦/江郎才盡/莊周夢蝶 (B)公孫布被/司馬昭之心/東施效顰 (C)曾參殺人/葉公好龍/季札掛劍 (D)西施捧心
- ( )以下成語的解釋何者不正確? (A)隆刑峻法:刑罰繁苛而嚴厲 (B)負隅頑抗:比喻憑藉某種條件,而頑強抵抗 (C)罷馬不畏鞭箠,罷民不畏刑罰:兇狠頑固的馬不怕鞭子打得急,兇狠頑固的人民不害怕
- ( )「在白色恐怖的年代,許多人遭受□□□□的判決,現在終於有平反的機會。」句中的空格,應填入哪個詞語最適合? (A)含冤莫白 (B)堆積如山 (C)石沉大海 (D)血海深仇
- ( )以下成語,何者是用以指暴政? (A)破觚為圜 (B)理院鵲巢 (C)斲雕為朴 (D)苛政猛於虎
- ( )「經過三年的調查蒐證,這件案子的真相終於□□□□,犯人的冤屈獲得平反。」文句中的空格,最適合填入下列哪個詞語? (A)一呼百諾 (B)付之一笑 (C)水落石出 (D)休戚相關
- ( )「是不合脾胃」一句,運用了何種修辭法? (A)雙關 (B)鑲嵌 (C)轉品 (D)婉曲
- ( )「汝還未嘗到他青草膏的滋味。」「青草膏的滋味」運用了下列何種修辭法? (A)借代 (B)雙關 (C)誇飾 (D)轉化
- ( )〈一桿「稱仔」〉中的主角秦得參,是臺語「真的慘」的諧音。下列文句中,何者不是用這種字音雙關法? (A)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B)「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 (C)「蠟燭有心」還惜
- ( )〈一桿「稱仔」〉中的主角姓名秦得參,是臺語當中「真的慘」的諧音。下列的歇後語,何者也是利用這種字音雙關法? (A)禿子打傘──無法無天 (B)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 (C)豬八戒照鏡子──
- ( )下列選項「 」中的字詞,何者作動詞使用? (A)「名」之者誰 (B)「風」霜高潔 (C)飲少「輒」醉 (D)泉香而酒「洌」
- ( )「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句中「傴僂提攜」使用了何種修辭? (A)類疊 (B)錯綜 (C)互文 (D)借代
- ( )下列何者使用雙關修辭? (A)秦得參 (B)一桿「稱仔」 (C)只「銀紙」備辦在 (D)一根金花
- ( )下列各組文句所描寫的季節,何者兩兩相同? (A)野芳發而幽香/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B)水落而石出/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C)佳木秀而繁陰/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 (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凍雷驚○欲抽芽。夜聞歸○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歐陽脩〈戲答元珍〉)以上詩句缺空的語詞依序應是: (A
- ( )下列選項中的詞語,源自「日語」的選項: (A)羅生門 (B)破冰之旅 (C)三昧 (D)烏托邦
- ( )下列臺語歇後語的涵義,何者敘述錯誤? (A)「膨風水蛙割無肉」意指人虛有其表、自我膨脹 (B)「樹頭若豎正,不怕樹尾作風颱」比喻人要不畏困境 (C)「黑矸仔貯醬油」意謂深藏不露 (D)「嘴
- ( )在談話或寫作中,穿插一些臺語俚語、歇後語,會使談話或文章更加生動趣味。例如「摸蛤仔兼洗褲──一兼二顧」、「阿婆生兒子──真拚啦」等,下列歇後語,何者解釋錯誤? (A)軟土深掘──本性難改
- ( )「男兒志氣恥偷生,意到□□賭命爭。先覺遺模猶在目,後人見義只心□。」(賴和〈讀臺灣通史〉之十)上列絕句□內應填入的詞語,最恰當者為: (A)浩然/傾 (B)難平/驚 (C)報國/中 (D)
- ( )「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一朝隨漢使,遠嫁單于國。絕色天下無,一失難再得。雖能殺畫工,於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漢計誠已拙,女色難自誇。○○去時淚,灑向枝上花。狂風日暮起
- ( )閱讀下列由子女具名的壽慶柬帖,請問柬帖中那一個詞語使用不恰當? (A)令堂 (B)華誕 (C)桃觴 (D)台光
- 以下各組「 」中的字,讀音完全相同的選項有幾組?(甲)金石可「鏤」/傴「僂」提攜 (乙)行「衢」道者不至/清「癯」 (丙)「瓠」巴鼓瑟/「匏」瓜徒懸 (丁) 「瞋」目直視/「瞠」目結舌 (戊)「
- 下列各句的「數」字,何者解釋為「屢次」? (A)「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B)五陵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C)范增「數」目項王 (D)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 下列選項「 」內字義,何者相同? (A)「若」入前為壽/浮生「若」夢 (B)「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C)「素」善留侯張良/非有
- (甲)功施到今(乙)博施濟眾(丙)願無伐善,無施勞(丁)施施而行(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上五句中之「施」字共有幾種解釋? (A)五解 (B)四解 (C)三解 (D)二解。
- 下列各句並有「暴」字,何者與「雖有槁暴,不復挺者」的「暴」義相同? (A) 以強凌弱,以眾「暴」寡(《莊子.盜跖》) (B)「暴」霜露,斬荊棘(蘇洵〈六國論〉) (C)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