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測國文
- ( )下列「 」內詞語,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A)汝不曉得他的厲害,汝還未嘗到他「青草膏」的滋味──視民如親 (B)今年運氣太壞,怕「運裡帶有官符」──有官司、牢獄之災 (C)有誰可以「央託」──
- 曹丕 典論 論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意近於哪一句俗諺? (A)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B)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C)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D)春宵一刻值千金
- ( )下列選項當中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 (A)小英是一個脾氣古怪的小孩,常常無緣無故地鬧彆扭,生悶氣 (B)美食當前,令人不禁垂涎三尺,關於醫師的惇惇告誡,早拋到九霄雲外 (C)在停電的夜裡,一家
- ( )下列詞彙的讀音與詞意,何者錯誤? (A)「踱」來踱去:ㄉㄨㄛˋ,慢步行走 (B)不「勝」枚舉:ㄕㄥ,盡 (C)「糴」米:ㄉㄧˊ,買進穀物 (D)「怏」怏不樂:ㄧㄤˋ,悶悶不樂
- 曹丕 典論 論文:「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意指: (A)古人歎韶華易逝,人生苦短,故遺棄功名,享受逸樂 (B)歷史上從事著述者多,而成就者少之癥結所在 (C
- ( )在賴和小說〈一桿「稱仔」〉中,將許多臺語的詞彙運用在字裡行間,請問下列「 」內字詞,何者經過代換之後,意義不變? (A)生意屢好,他又想「炊」一灶年糕──蒸 (B)一個小農民的妻子,哪有闊的
- 從典論 論文中,曹丕評論建安七子文章各有優劣的事實,充分印證了什麼道理? (A)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B)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C)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D)文非一體,鮮能備善
- 依曹丕 典論 論文一文,下列選項中的敘述何者正確? (A)「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意謂博學多聞,文章不假雕飾 (B)「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意謂文
- 下列文句皆出自曹丕 典論 論文,何者解釋錯誤? (A)「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其中「免於斯累」乃指免於「文人相輕而無自知之明」之弊病 (B)「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其
- ( )「鄉間子弟鄉間老」,請由下列詩篇內容,推斷出何者是吳晟晚年的作品? (A)「安安分分握鋤荷犁的行程/有一天,被迫停下來/也願躺成一大片/寬厚的土地」 (B)「所有的燈光,都亮起了繁華/亮
- 若依故事的「主旨」分類,勞山道士應歸為哪一類的小說? (A)神怪小說 (B)歷史小說 (C)諷刺小說 (D)志人小說
- 下列關於勞山道士作者的敘述,何者錯誤? (A)蒲松齡,字留仙,自號柳泉居士,因蒲家莊山明水秀,便以之為號 (B)自幼聰明好學,十九歲中秀才,七十二歲舉貢生 (C)其一生大多數的時間、精力都投注在
- ( ) 下列關於「小說」之敘述,何者正確? (A)《聊齋誌異》為蒲松齡所作,採文言文章回體寫成 (B)《老殘遊記》乃高鶚所作,是白話章回小說,描寫技術高明 (C)《世說新語》為劉義慶所著,雖零
- 關於勞山道士,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是篇寓意深刻的譴責小說 (B)文中主角是深藏不露的勞山道士 (C)表面看來似在讚美勞山道士的法術高超,實則諷刺王生的不切實際,好逸惡勞 (D)文中對王生好
- ( ) 下列哪個成語並非用來說明生命之須臾短暫? (A)蟪蛄不知春秋 (B)寄蜉蝣於天地 (C)浮生瞬息 (D)松喬之壽
- ( )下列文句「 」內語詞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負」者歌於途/如釋重「負」 (B)太守「謂」誰/太守自「謂」也 (C)日出而林「霏」開/煙「霏」霧集 (D)雜然而前「陳」者/乏善可「陳」
- ( )賴和行文時常運用當時流行的臺語,下列各選項何者不是臺語特有的用法? (A)翌日,街上還是「鬧熱」 (B)那邊「亭仔腳」有幾人,團團地坐著 (C)這樣「白賊」亂講的人,總得儆戒、儆戒 (D)
- ( )下列各選項「 」內的字詞,何者「詞性」與其他三者不同? (A)縱一葦之所「如」 (B)山川相「繆」,鬱乎蒼蒼 (C)相與枕「藉」乎舟中 (D)蘇子愀然,正襟「危」坐
- ( )下列有關〈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文的說明,何者有誤? (A)「去了金的,又是銀的,到底不及俺們那個伏手」運用象徵手法,暗示富貴不足恃 (B)「土地下蒼苔布滿,中間羊腸一條石子墁的甬路」,「羊
- ( )〈一桿「稱仔」〉中秦得參因不堪巡警的凌辱,先殺警而後自殺,作者這樣的安排有何象徵意義? (A)象徵人民「不自由,毋寧死」的最後決心 (B)譴責抗暴分子的懦弱無能 (C)意指反抗分子,最終只
- ( )下列詩句中所描述的時刻,何者與「日出而林霏開」最相近? (A)晨興理荒穢 (B)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C)月落烏啼霜滿天 (D)春江花朝秋月夜
- ( )〈醉翁亭記〉除了寫出山水之美外,還抒發了怎樣的胸懷? (A)一衣帶水 (B)與民同樂 (C)盡忠報國 (D)隨波逐流
- 關於典論 論文一文,下列選項何者敘述正確? (A)典論是中國第一本文學批評專書,其中以論文一篇最為精要 (B)為曹丕為魏王時所著,顯見其重視立言勝過立功 (C)認為「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 ( )根據〈醉翁亭記〉文中的描述,太守之樂應在於: (A)解民倒懸 (B)與民同歡 (C)獨善其身 (D)情鍾山水
- ( )〈一桿「稱仔」〉中秦得參在圍爐過後,「總覺有一種不明瞭的悲哀」,忽又「回憶到母親死時,快樂的容貌,他已懷抱著最後的覺悟。」這「最後的覺悟」意指: (A)決心殺警而後逃走,不讓妻兒受累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