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歷史專業
- 五口通商以後,中國沿海地區的海運多為外人把持,洋務運動期間,中國為挽回航運利權,創辦了哪一種機構與外人對抗?(A)輪船招商局 (B)海關總務司 (C)海防事務衙門 (D)福州船政總局
- 〈李矩傳〉提到「矩素為鄉人所愛,乃推為塢主,東屯滎陽,後移新鄭。…阻水築壘,且耕且守。」請問〈李矩傳〉應出自哪一本史書?(A)《漢書》 (B)《後漢書》 (C)《晉書》 (D)《五代史》
- 土地私有制度形成以來,兼併之風難以禁絕,歷代政府均謀加以遏止。下列哪些土地改革具有杜絕兼併的作用?甲、王莽王田制 乙、北魏均田制 丙、唐代兩稅法 丁、明代一條鞭法 戊、天朝田畝制度(A)甲乙戊 (B)
- 1962年,中共八屆時大中全會公報有毛澤東所寫下的下列文字:「在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整個歷史時期,…被推翻的反動統治階級不甘心於滅亡,他們總是企圖復辟。同時社會上還存在資本階級的影響和舊社會的習
- 一位法國國王,由於是少術議員和巴黎資本家擁戴而即位,因而喜著商人服飾以取悅資產階級。其施政重視工商業發展,常呼籲國人多往工商界賺錢,少過問政治。這位法國國王是何人?(A)路易十六 (B)路易腓力 (C
- 有位學者為學校寫下這樣的學規:「以誠敬存心為功夫之根本,以窮理審微為功夫之骨幹」,請問此一學規會頒佈在哪依類型的學校(A)漢代的太學 (B)明代的國子監 (C)唐代的書院 (D)明代的書院
- 「第一面紅旗:重視工業,強調多、快、好、省。第二面紅旗:要求加速農業、工業建設,達到超英趕美的目標。第三面紅旗:沒收人民所有財產,人民分別住在單位裡,以大兵團作戰方式從事生產。」請問這是中共哪一階段的
- 有關漢朝選官制度中所採方式,以下敘述何者有誤?(A)採九品中正法 (B)徵辟 (C)察舉 (D)博士弟子通過考試可任官
- 在現代文明國家的國會中,議員享有的言論免責權,最早是源自英國議會發展的哪一項文獻?(A)《大憲章》 (B)《權利請願書》 (C)《權利法案》 (D)《人權宣言》
- 東漢末年,州郡刺守既多久任,且擁兵馬、行政大權。此一現象對時局造成何種影響?(A)黃巾之亂因之而起 (B)日漸形成群雄割據 (C)宦官亂政擾及地方 (D)外戚干政擴及州郡
- 有一本道教史的書提到某位道士:「從政統修煉神仙丹道的途徑,吸收佛教禪宗修養的長處,建立丹道修煉的中心體系,對提升道教的價值,以及道教思想流傳民間,貢獻不少」。請問這是只下列哪一位道士?(A)寇謙之 (
- 在舊帝國主義時代,葡萄牙和西班牙曾盛極一時的海上強權,後來為何逐漸衰頹振?甲、英國荷蘭法國的競爭挑戰 乙、商路和貿易中心的轉移丙、掠奪的財富未能轉化成資本 丁、受中國海禁政策的影響(A)甲乙 (B)甲
- 「中書省,中書令一員,銀印,典領百官,會決庶務….右承、左丞相各一員,正一品,銀印,統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則總省事,佐天子,理萬機。…行中書省,凡十,秩從一品,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
- 在晚清新政的教育改革中,提出以「中體西用」為基本原則的是誰?(A)曾國藩 (B)李鴻章 (C)張之洞 (D)嚴復
-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巴爾幹半島成為歐洲火藥庫的主要原因是:(A)歐洲列強紛紛介入該地擴張勢力 (B)該地區各民族紛紛起抗暴爭取獨立 (C)希臘正教與伊斯蘭教的長期對立 (D)當地種族複雜彼此長期衝突不
- 在一篇關於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論文說:「這本書可說是中國農業技術的百科全書,並且開創後世農書的體例。」請問這本書應該是下列哪一本書?(A)《齊民要術》(B)《農政全書》(C)《天工開物》(D)《農書》
- 根據統計,1965到1974年的臺灣經濟年平均成長率均高於10%,如此亮眼的建設成果,主要得力於哪一項政策的成功?(A)推動進口替代產業 (B)推行十大建設 (C)成立加工出口區 (D)成立新竹科學園
- 明朝萬曆年間實行「一條鞭法」的賦稅制度,有關其內容何者敘述是錯誤的?(A)力役稅與田畝稅合徵 (B)改用銀納稅 (C)永不加賦 (D)丁口稅併入田畝稅中
- 北周武帝曾說:「自廢(毀佛)以來,民役稍稀,租調年增,兵師日盛,東平齊國….豈非有益。」由此推論,北周武帝滅佛的主要原因是?(A)崇佛信教明顯威脅君尊臣卑的傳統 (B)佛法大興已經衝擊儒家的正統地位
- 東南亞的吳哥文化曾盛極一時,中國有哪部書籍曾記載吳哥文化的情況?(A)泰西新史攬要 (B)真臘風土記 (C)諸番志 (D)領外代答
- 民國40年,立法院通過「反共抗俄戰士授田條例」,授予憑證給凡在陸軍海空軍服務兩年以上的戰士,規定反攻大陸後,發給每年可生產2000市斤的田地。這些憑證在哪一項措施之後形同廢紙?(A)臺灣地區解除戒嚴
- 清末,北京有人在城門上題了一副對聯:「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請問這副對聯應是當時人是對下列哪一次戰爭失利的諷刺?(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
- 以下是一則有關臺灣水圳歷史的資料:「圳之源出淡水溪,由溪外之九曲塘決堤引水於塘之坳,壘石為門,以時蓄洩。當其啟放之時,水由小竹里而觀音里、鳳山里,又由鳳山里而旁溢於赤山里、大竹里」。請問此圳應是下列何
- 有學生研究中國災荒史,引證一段資料中說:「甘藷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糧,民間漸次推廣。」這項引證的資料應該出自:(A)《齊民要術》 (B)《夢溪筆談》 (C)《本草綱目》 (D)《農政全書》
- 有一本歷史書提到:「義大利各邦的秉性,或是共和國也好、君主國也好…..,使義大利比其他任何民族更早由『中古人』而變成為『近代人』,因此,他們堪稱為『近代歐洲的長子』。」這段評價是根據下列何者所做出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