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歷史專業
- 〈寄黃幾復〉一詩中,那二句話是作者特意運用三疊句的修辭,以呈現出今昔之比的慨歎?
- 〈泊船瓜洲〉一詩中,那一句話不只是寫景,更隱喻了作者再度被起用後,期待一展長才之情?
- 〈明妃曲〉一詩中,那一句話所借用的歷史人物,與成語「金屋藏嬌」所指涉的人物是相同的?
- 〈和子由澠池懷舊〉一詩中,作者以那一句話來比喻漂泊不定的人生?9 又以那一句話具體說明了昔日艱困的情境? 10
- (一)是以古之作者,( ),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 2 . ),而聲名自傳於後。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 ),( )。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而人多不
- 啟蒙時代思想家法人盧梭的《民約論》中,有何重要的、具原創性的主張?(A)政府必須在人民的同意之下,才能干涉人民的基本權利(B)約束人類本性的最佳辦法,就是建立一個具有絕對權威的政府來控制他們(C)主張
- 「去年五月十三迎城隍,今年五月十三搶軍裝。可惡撫臺一時走去死,害阮百姓反亂豎白旗」。請問此詩所敘述是哪個時期的臺灣?(A)明鄭攻打荷蘭時 (B)鄭清決戰澎湖時(C)甲午戰爭爆發時 (D)樺山資紀接收時
- 台灣史上某個政權收購了台灣到福州的電線,也鋪設台灣向海外的電報線,以期「領土經營之進運和振興島內工商業,以及本島與內地間通信之聯繫」。請問這個政權是指何者?(A)鄭氏 (B)清廷 (C)日本 (D)中
- 此戰爭結束後訂立西發里亞和約,確認了宗教歸屬國家的原則,並畫定新教與舊教的版圖且宗教衝突趨於緩和,宗教寬容思想逐漸普及,所簽定的條約承認國際間「大小國家平等,宗教自由」的原則,結束中古以來「一個教皇、
-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上述材料所描繪內容最有可能是哪個時期人們過中秋節的情景?(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二)子曰:「…,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 );卑宮室,而( )。」【題組】7
- 有位政治人物指出:「以前,是舊的破壞時期;現在,是新的建設時期。以前,對於敵人,是拿出鐵血的精神,同他們奮鬥;現在,對於政黨,是拿出政治見解,同他們奮鬥。」這應是何人在何時所說的?(A)梁啟超在民國初
- (三)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 )。唯我與爾有是夫!」
- (四)子曰:「暴虎馮河,死而不悔者,吾不與也。必也( ),好謀而成者也。」
- 荷蘭殖民地文書的資料曾記載:「李旦的兒子奧古斯丁(Augustine),於1633 年八月二十九日和九月十四日給當時荷蘭臺灣總督普特曼(Hans Putmans)的信中說,他父親李旦幫助過荷蘭人在16
- 在某一時期,北京、天津、上海、南京一帶流傳民謠說:「盼中央,望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天上來,地下來,就是老百姓活不來。」此為哪一時期流傳的民謠?(A)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18)(B
- ( 4 ),則遠怨矣
- 〈赤壁賦〉中描寫曹操軍容壯盛之句。( 5 )( 6 )【題組】 5
- 西元1889 年法國為慶祝大革命100 週年,於巴黎舉辦世界博覽會,並完成艾菲爾鐵塔。這些活動可以反映當時法國人的那哪種心態?(A)法國走出宗教戰爭陰影並邁向宗教寬容(B)歌頌「革命之子」拿破崙之成就
- 〈赤壁賦〉中稱讚曹操意氣自得且文武全才之句。( 7 )( 8 ),固一世之雄也。【題組】 7
- 下列是三段有關台灣法律的資料,請根據日本殖民統治階段的演變,排列其先後順序:甲:日本本土法律適用於台灣。乙:台灣總督為台灣最高行政長官,有緊急命令權,可不經國會頒布具法律效力之命令。丙:總督擁有律令制
- 〈赤壁賦〉中寫生命短暫渺小之句。( 9 )( 10 )【題組】 9
- 他指出:「工人勞動所創造的價值既是工資的源泉,也是利潤和地租的源泉;工人的工資愈高,資本家的利潤就愈低,反之亦然….。」他被稱為是英國古典經濟學的終結,請問「他」是指何人?(A)凱因斯 (B)馬爾薩斯
- 三、文意賞析(9 分)文人行文擅長以種種的表現手法,將抽象的意思具體化、形象化。如「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以「雙手相合的拱手動作」來比喻說明甚麼事都不用做就可以取得土地,具體呈現「輕而易舉」的意
- 文綵雙鴛鴦,﹙ 1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2 ﹚,誰能別離此。【題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