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歷史專業
- 94日治時期臺籍畫家的美術活動,到了戰後仍能發揮影響力的是哪一組織?(A)五月畫會(B)東方畫會(C)鄉土美展(D)臺陽美展
- 在下列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中,哪一個帝國的政權統治雖然分裂,但在其領域內的各個民族文化同質性卻較高,形成統一的文化傳統?(A)波斯帝國(B)羅馬帝國(C)阿拉伯帝國(D)土耳其帝國
- 95戰後臺灣經濟歷經慘澹經營的重整期後,逐漸邁入高度成長的起飛期,但是到了民國六O年代後,由於面臨哪一危機而遭受挫折?(A)全球石油供需問題(B)世界性經濟大蕭條(C)東南亞的金融風暴(D)黨外勢力迅
- 文藝復興時代的畫家拉斐爾擅長繪聖母像,其作品充滿母愛和親情,反映了哪一種時代思想?(A)浪漫主義(B)人文主義(C)自然主義(D)寫實主義
- 某位政治人物強調「十大建設」的完成,將能厚植臺灣能源、交通的基礎,並且呼籲「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請問:這位政治人物是何人?(A)蔣經國(B)李登輝(C)孫運璿(D)郝柏村
- 有位音樂家創作的作品特點是富有鮮明的時代精神,旋律熱情奔放,具有自然色彩和田園風味,反對專制政治。請問他的作品風格屬於下列哪一種?(A)浪漫主義(B)古典主義(C)寫實主義(D)自然主義
- 臺灣開始發展技術密集、附加價值高、能源消耗低的工業,以期帶動整體工業升級,這是哪一時期經濟政策?(A)1950 年代,經濟重整(B)1960 年代,出口擴張(C)1970 年代,十大建設(D)
- 法國小說家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致力於女性在社會上的平等地位,他於1953 年著作下列哪一本書而成為女性主義的經典之作?(A)女權宣言(B)第二性(C)女性自主論(
- 西元1970 年代,許多新生代的知識份子關懷時局,評論國政,他們呼籲政治革新的言論,主要是利用哪一刊物作為輿論平臺?(A)自由中國(B)文星雜誌(C)大學雜誌(D)疾風雜誌
- 普魯士君主腓特列二世,經常與藝文界名人往來,編訂法典,致力建設,自稱是「國家的第一僕人」。他的形象堪稱為何種類型的君王?(A)開明專制(B)絕對專制(C)平民君主(D)立憲君主
- 戰後以來,臺灣婦女的社會地位大幅提高,其主要原因為何?(A)教育及就業機會增加(B)憲法明定男女平等權(C)勞基法保障婦女就業(D)夫婦財產可分別擁有
- 在《最後一課》的小說中,教師韓麥爾對學生說:「同學們……柏林來了命令,亞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學校只准教德語,……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請問:上述情節發生在西元哪一年?(A)1866 (B)
- 100 戰後初期,有一首流行歌曲,反映了民眾在百廢待舉的無奈中,渴望重建家園的心聲。請問:這首歌是下列哪一首?(A)燒肉粽(B)補破網(C)望你早歸(D)黃昏的故鄉
- 一位政治人物呼籲:「各國君主應認真考量未來能否繼續安坐王位,現在宗教、道德、法律、傳統等等,都已面臨劇烈的衝擊,除非各國政府能夠團結合作,採取一致行動來維護政治體制,否則歐洲社會恐將崩解。」請
- 一位歷史人物大聲疾呼:「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一部階級鬥爭史。……平民大眾除了身上背負的枷鎖,已是一無長物,他們只可能得,不可能失。全世界的工人們,團結吧!」請問:這位歷史人物是下列何人?(A)甘
- 二十世紀先後成立的國際聯盟和聯合國兩大國際組織,其共同特點為何?(A)總部都設在美國(B)唯美國馬首是瞻(C)都受到大國控制(D)都不具軍事力量
- 印度的婆羅門教和佛教在教義思想上有何共同之處?(A)輪迴觀念(B)階級觀念(C)眾生平等(D)宇宙源起
- 近代歐洲的文明是由宗教、科學與民主所構成,其中在宗教信仰方面,影響歐洲文明發展最深遠的是哪一民族?(A)埃及(B)希臘(C)巴比倫(D)希伯來
- 希臘化時代的斯多噶學派和伊比鳩魯學派,對後來歐洲的哲學思想影響深遠。此兩大哲學派別雖然各有其強調重點,但也有共同之處。請問:此二者共同主張為何?(A)皆強調個人內心的修養,全不理會外在的政治(
- 「共和」時期的羅馬,實際上掌握政權的為下列何者?(A)元老院(B)執政官(C)護民官(D)公民大會
- 有人想親臨歷史現場去了解阿茲提克文明,他應該到哪個國家去?(A)祕魯(B)墨西哥(C)厄瓜多爾(D)宏都拉斯
- 在新航路新大陸發現以前的中古後期,促使歐洲社會經濟發生重大變革的因素有哪些?甲、蠻族大舉入侵乙、東西接觸交流丙、黑死病大流行丁、宗教改革運動(A)甲乙(B)甲丙(C)乙丙(D)丙丁
- 明治二年,日本實施「廢藩置縣」政策,其主要目的為何?(A)消除地方割據勢力(B)落實王政復古傳統(C)推行尊王倒幕政策(D)確立君主立憲政體
- 十九世紀後期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德國和日本快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A)擁有廣大的海外殖民地(B)國內資源和勞動力充足(C)大量採用新技術新設備(D)民主政體健全社會安定
- 日治時代,時人趙雲石曾表示「由今日觀之,蓮步蹣跚者已成怪現象」。由前敘述反映何種訊息?(甲)日據時代,臺人對中國有很深的民族認定(乙)纏足風氣盛行(丙)天足觀念的普及(丁)社會審美觀已在改變。正確者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