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歷史專業
- 中國結束文化大革命之後推動的現代化建設中,對農村經濟體制最突破性的改革措施為何?(A)推動農村基層幹部的直選(B)解決農民土地所有權問題(C)實行農產品統銷統購政策(D)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 臺灣的社會菁英,自何時引進西方民主、科學思潮,掀起一波波新文化運動的浪潮?(A)第一次世界大戰後(B)皇民化運動興起時(C)第二次大戰結束後(D)二二八事件爆發後
- 西元1978 年《光明日報》登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引發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結果造成哪一項重要的影響?(A)實現了社會公理正義的重建(B)宣告放棄無產階級革命論(C)糾正文化大
- 83首開臺灣白話文創作風氣,成為臺灣新文學搖籃的是哪一本雜誌?(A)《臺灣風物》(B)《臺灣民報》(C)《臺灣青年》(D)《臺灣文化》
- 西元1972 年,中國和美國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內容強調:「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請問:美國強調上
- 84 日治時期,哪一位作曲家因反對一味崇拜西洋音樂而致力於鄉土音樂創作,留下了〈望春風〉、〈雨夜花〉等膾炙人口的作品?(A)江文也(B)鄧雨賢(C)陳澄波(D)黃土水
- 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的藉口是下列哪一項?(A)中國抵制日貨(B)日本士兵失蹤(C)萬寶山事件(D)柳條溝(湖)事件
- 85西元1920 年代,臺灣非武裝抗日運動的主要訴求是什麼?(A)參與日本國會,反應臺人心聲(B)成立合法政黨,監督臺灣總督(C)組織文化協會,啟迪臺人民智(D)設立臺灣議會,追求臺灣自治
- 在近代以前,英國原擁有法國境內廣大的土地,後來為何失去歐陸土地而退守英倫三島?(A)百年戰爭的結果(B)三十年戰爭的影響(C)拿破崙稱霸歐洲(D)維也納會議的決議
- 日治時期,曾為整體臺灣人診病的社會聞人說:「臺灣人所患的病是知識的營養不良症,除非服下知識的營養品,是萬萬不能治療的。」請問:這位社會聞人是何人?(A)林獻堂(B)蔡培火(C)蔣渭水(D)簡吉
- 下列中世紀歐洲流傳下來的著作中,何者是用盎格魯撒克遜語言寫成的?(A)《神曲》(Divian Commedia) (B)《十日談》(The Decameron)(C)《唐吉訶德傳》(Don Q
- 87 日治時期實施的徵兵制,其主要特徵為何?(A)顯示對臺灣人一視同仁(B)配合皇民化運動而實施(C)是以華制華的戰略手段(D)主要徵召對象為原住民
- 有一首嘲諷時事的順口溜:「穀灑地,薯葉枯,青壯煉鐵去,收禾童與姑,來年日子怎麼過?」請問:上述順口溜嘲諷的是哪一件時事?(A)1950 年末的大躍進運動(B)1960 年中期的文化大革命(C)
- 西元1992 年,分別代表「海基會」與「海協會」的辜振甫和汪道涵,在何地舉行會談?(A)香港(B)上海(C)北京(D)新加坡
- 下列古代文字,請依其創造之先後順序排列。甲、拉丁字母乙、埃及象形文字丙、希臘字母丁、腓尼基字母(A)甲乙丁丙(B)乙丙丁甲(C)乙丁丙甲(D)丁乙丙甲
- 89中華民國納入美國東亞防禦體系,獲得軍、經援助,是因為簽訂了哪一項外交文書?(A)開羅宣言(B)波茨坦宣言(C)舊金山和約(D)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 中世紀的歐洲文化,主要是由日耳曼民族、基督教信仰和羅馬古典文明所構成。下列哪件史事最能反映此種文化特質?(A)奧古斯丁建立基督教神學體系(B)查理曼加冕成為羅馬人的皇帝(C)查士丁尼集法學大成
- 90臺灣在哪一位總統任內宣布解除戒嚴,並開放大陸探親?(A)蔣經國(B)嚴家淦(C)李登輝(D)陳水扁
- 有甲、乙兩張不同時期的歐洲各國疆域形勢圖。甲圖中的捷克是獨立國家,乙圖中的捷克則是德國的直轄領土。請問:由甲圖變為乙圖,顯示哪一位政治人物的外交政策遭受挫折?(A)梅特涅(B)張伯倫(C)威爾
- 91戒嚴時期,曾創辦《自由中國》雜誌批評時政並擬籌組政黨,後來以叛亂罪名遭逮捕的人是哪一位?(A)雷震(B)施明德(C)彭明敏(D)許信良
- 清教徒革命、美國獨立運動和法國大革命,三者發生的共同因素為何?(A)財稅問題(B)宗教衝突(C)種族歧視(D)人權維護
- 92 民國六、七O年代,「黨外」勢力日益壯大的主要原因是什麼?(A)解嚴後政治活動大獲自由(B)國民黨內本土勢力的扶持(C)獲得外國政府的有力支持(D)參與中央及地方公職選舉
- 西元1823 年,美國門羅總統為反對歐洲強權勢力干涉美洲,而發表所謂「門羅宣言」。由此反映當時美國的國家目標有何特色?(A)民族主義(B)資本主義(C)自由主義(D)孤立主義
- 哪一位總統任內,曾提出《國統綱領》,並成立海基會作為處理兩岸事務的窗口?(A)蔣經國(B)嚴家淦(C)李登輝(D)陳水扁
- 自稱「法國人的國王」、「和平的拿破崙」,平常喜著商人服裝以取悅資產階級;在內政上重視工商業發展,常呼籲國人進入工商界賺錢,不要管政治問題。這是下列哪一個人?(A)路易十六(B)查理二世(C)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