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歷史專業
- 十七世紀初,哪位學者積極提倡科學研究,被稱為「科學文明的先知」?(A)伽利略(B)克卜勒(C)哥白尼(D)笛卡兒
- 《萍洲可談》記載:「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請問:上述情境最早發生在哪一個朝代?(A)漢(B)唐(C)宋(D)元
- 某次國際會議上,希特勒對墨索里尼說:「你知道有些狗是只會吠而不會咬人的嗎?」墨索里尼回答道:「我知道,你知道,但那隻狗不知道。」請問:希、墨兩人口中的狗是指哪個國家?(A)英國(B)奧國(C)
- 有一位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學家,足跡遍及燕、晉、兩廣、雲、貴。其旅行日記詳載各地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包括對石灰岩地貌的描述。由於文字生動,還被視為是優秀的文學作品。請問這位旅行家是何人?
- 沈葆楨曾為某祠廟作楹聯:「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請問:楹聯中的「缺憾」是指什麼?(A)大義滅親的倫常乖謬(B)反清復明的壯
- 某個時代出現了如下的諺語:「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金澤錠子謝家車(紡紗機具)」。請問:上述諺語反映了什麼歷史現象?(A)商幫集團的崛起(B)手工業專業市鎮的興起(C)商品經濟的萌
- 荷蘭傳教士曾利用羅馬字母拼注哪一族原住民語言,創造了他們的文字?(A)凱達格蘭族(B)噶瑪蘭族(C)西拉雅族(D)排灣族
- 明清時代在西南地區實施「改土歸流」政策,其中的「流」是指什麼?(A)中央任命有任期限制的官員(B)巡行按查地方的流動性官員(C)中央指派土著酋長渠帥任官(D)廢除戶籍限制允許人口流動
- 最早在臺開班授徒,引進漢人文化教育漢人和原住民,而有「開臺文化祖師」之稱的人是下列何人?(A)沈光文(B)陳永華(C)鄭成功(D)郭懷一
- 孫中山曾作一輓聯:「作民權保障,誰非後死者!為憲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請問:孫中山的輓聯是為何人而作?(A)陸皓東(B)林覺民(C)胡漢民(D)宋教仁
- 臺灣早期的原住民,大多有獵首習俗。直至何時,此一習俗始完全革除?(A)鄭氏時期(B)清領時期(C)日治時期(D)二次大戰後
- 鴉片戰後,外患紛至沓來,不平等條約的束縛日益嚴重,但中國的絲、茶等農產品出口卻不斷增加,這種現象反映了哪一種歷史變遷的趨勢?(A)中國自然經濟因列強的侵略而告崩解(B)中國商品經濟隨開港通商而
- 下列哪一種文化類型已知使用金屬器,並能製造鐵器?(A)圓山文化(B)芝山岩文化(C)卑南文化(D)十三行文化
- 清末,一位經常往來於上海、武漢間的航運商人,由於受到各地官員的百般刁難和層層勒索,不禁忿忿的說:「外國船隻都可以自由的在長江載貨航行,不受盤查,為什麼我們中國人自己就不行?難道非要逼中國船隻都
- 學者郭廷以曾評論一位歷史人物說:「從民族革命的觀點來論,他應是一個罪人;從國家統一的觀點來論,則是一位功臣。而其力爭臺灣之斷不可棄,則於民族國家均有功。」請問:郭廷以評論的歷史人物為何人?(A)
- 清末,有人評論列強對中國的侵略說:「俄國不用花費一文錢,不需出動一兵一卒,竟能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得到更多的好處。」請問:文中所謂的「好處」是指什麼?(A)取得旅順和大連的租借權(B)劃分長城以北
- 清領時期的臺灣,社會習俗普遍盛行「養子」、「童養媳」,此種風氣的形成,主要原因為何?(A)多子多孫多福壽的觀念盛行(B)對漢人渡臺多所限制的結果(C)受傳統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D)農業社會解決
- 慈禧太后曾說:「我本來執意不同洋人扯破臉的,中間一段時期,因洋人欺負太甚,也不無有些動氣,雖是沒攔阻他們,始終總沒叫他們十分盡意的胡鬧。我若由他們盡意的胡鬧,難道一個使館有攻不下來的道理?」請
- 丘逢甲曾寫一首詠懷詩(春愁〉:「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請問:丘逢甲的(春愁〉寫於哪一年?(A)1894 (B)1895 (C)1896 (D)1897
- 民國8 年,孫中山曾在演講中指出:「八年以來的中華民國,政治不良到這個地步,實因單破壞地面,沒有掘起地底陳土的緣故。」請問:孫中山所謂「地底陳土」是指什麼?(A)倫理、民主、科學(B)軍閥、官
- 光緒初年,某大臣奏稱:「今欲開山,不先招墾,則路雖通而仍塞;欲招墾不先開禁,則民裹足而不前。」於是盡除封山禁墾、渡臺禁令,「後山」開發亦更趨積極。請問:這位大臣是何人?(A)姚瑩(B)沈葆楨(
- 民國12 年,胡適在給友人的信中說:「二十五年來,只有三個雜誌可以代表三個時代,可以說是創造了三個時代,一是《時務報》,一是《新民叢報》,一是《新青年》。」請問:胡氏所說的「三個時代」依序是指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臺灣被迫捲入日本的侵略戰爭,總督府為加緊搜括臺灣人的財富,採用了哪些措施?甲、發展軍需工業乙、強徵戰爭特別稅丙、要求購買國債丁、實施減薪減俸戊、強制存款儲蓄(A)甲乙戊(B)
- 造成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其爆發的導火線是下列哪一項?(A)江青等四人幫成立中央文革小組(B)劉少奇被指為走私派(C)毛澤東支持對《海瑞罷官》的批判(D)〈砲打司令部── 我的一張大字報〉
- 日治時期的臺灣有句俗諺:「第一憨替人選舉做運動,第二憨種甘蔗給會社磅。」請問:當時的「會社」如何將蔗農當傻子欺壓詐騙?甲、蔗農的田租加成徵收乙、甘蔗限特定廠商收購丙、稱重時常偷斤減兩丁、任意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