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歷史專業
- 林同學在圖書館無意間翻閱一則史料:「吾臺民,誓不服倭,與其事敵,寧願死亡。爰經會議決定,臺灣全島自立,改建民國,官吏皆由民選,一切政務從公處置…。」試問,上述史料所陳述的時代背景與下列哪個事件有關?
- 中華民國行憲以後第一任總統與副總統分別是誰?(A)蔣介石與嚴家淦(B)蔣介石與李宗仁(C)蔣經國與陳誠(D)蔣介石與陳誠
- 一、何謂網目選擇性?何謂選擇性曲線?該曲線如何求得?並說明影響該曲線之因素。(20 分)
- 臺北市的北投區、文山區各有一座「集應廟」,請問「集應廟」祭祀的主神是祭拜歷史上壯烈殉國的(A)史可法(B)顏杲卿(C)張巡、許遠(D)黃百韜、邱清泉
- 0自2000 年以來,行政院先後核定原住民族群五族中,分佈在北部山區,清代文獻上被稱為「黥面番」、「王字番」的是哪一族?(A)太魯閣族 (B)噶瑪蘭族 (C)撒奇萊雅族 (D)邵族
- 台灣的行政區域,從一府二縣轉變為一府二州三司的關鍵人物是何人(A)鄭經(B)康熙(C)雍正(D)沈葆楨。
- 某地出土文物的特點為:(1)青銅面具和人頭像、人物像有特異性,首次有神人結合站立的立體雕像出土。(2)青銅製品相當於殷代後期,顯示當時社會、科學的整個文明水準相當高。請問這是下列哪一個文化遺址? (A
- 西元1919年,日本改變對臺灣的統治方針,取消原先由武官擔任臺灣總督的規定,同時解除總督的軍事權,改派田健治郎擔任第一任文官總督。請問上述日本對臺統治方針的改變,與那一時局的變化有關?(A)俄共「十月
- 漢景帝時,鼂錯奏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請問:鼂錯奏稱的「禍」是指什麼?(A)(1)異姓諸侯王反抗中央 (B)(2)同姓諸侯王離心叛變(C)(3)四裔藩國兵
- 新石器時期的臺灣,與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主要的農作物是:(A)根莖作物 (B)稻米 (C)粟黍稷 (D)大豆。
- 首位來臺的荷蘭傳教士甘治士(Rev. George Candidius)指出平埔族信仰的神與何者有關?(A)山川 (B)動物 (C)顏色 (D)方向。
- 臺灣原住民的藝術表現頗具特色,以八部合音聞名於世的是:(A)泰雅族 (B)鄒族 (C)阿美族 (D)布農族。
- 明太祖御製的《祖訓》列有十五個不征之國,內有現今的臺灣,當時稱之為:(A)雞籠 (B)東番 (C)小琉球 (D)澎湖。
- 明末中國東南沿海居民移民來臺灣,為感念神靈庇祐的恩德,建廟崇拜神明,其中保護開墾的神衹是:(A)福德正神 (B)保生大帝 (C)城隍爺 (D)開臺聖王。
- 明朝天啟年間,西班牙人占領臺灣北部,在今日何地築城堡作為統治中心:(A)和平島 (B)淡水 (C)關渡 (D)三貂角。
- 荷蘭人統臺灣,課稅綦重,各種稅收中最重的是:(A)稻作稅 (B)贌社稅 (C)人頭稅 (D)漁業稅。
- 荷蘭人在臺灣傳教,除建教堂外,更在各社設立學校,最早設校的社是:(A)目加溜灣 (B)麻豆 (C)蕭壠 (D)新港。
- 荷蘭占領臺灣,作為國際貿易轉運站,將蔗糖銷售至:(A)中國大陸 (B)日本、波斯 (C)東南亞 (D)日本、荷蘭。
- 將荷蘭在臺虛實告訴鄭成功,力勸其進取臺灣的人是:(A)沈光文 (B)陳永華 (C)何廷斌 (D)馮錫範。
- 鄭經治臺開始崇獎文教,設立學校,相當於明朝國子監的是:(A)國學館 (B)儲賢館 (C)育冑館 (D)學院。
- 明鄭積極發展對外貿易,臺灣船隻來往日本者最多,主要自日本進口何物?(A)海產 (B)軍用物資 (C)白銀、黃金 (D)布帛。
- 朱一貴事件後,藍鼎元主張在半線以北別置一縣,雍正元年(西元1723 年)清廷於臺灣增置何縣?(A)新竹縣 (B)苗栗縣 (C)彰化縣 (D)臺中縣。
- 清康熙四十年(西元1701 年)後,為紓解旱荒,臺灣興築水圳,供應臺中盆地水源的水圳是:(A)八堡圳 (B)貓霧捒圳 (C)瑠公圳 (D)大安圳。
- 清代臺灣的郊行有兩大類型,其中「文市」指:(A)大批發商 (B)仲介牙商 (C)零售商 (D)儒賈。
- 清代臺灣械鬥普遍,甚至有樂團西皮、福祿之械鬥,主要發生在現今何地?(A)宜蘭縣 (B)雲林縣 (C)臺南縣市 (D)新竹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