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歷史專業
- 「臺灣文化協會」為打破總督府言論管制和服務民眾,成立之初的三個月內就在各地紛紛設立:(A)讀報社 (B)書房 (C)文化館 (D)私塾
- 清季沈葆楨建議閩撫駐臺,首任駐臺閩撫是:(A)丁日昌 (B)岑毓英 (C)王凱泰 (D)吳贊誠
- 標榜以「工業化、皇民化、南進基地化」為施政三大方針的日本駐臺總督是:(A)小林躋造 (B)南弘 (C)中川健藏 (D)太田政弘
- 清領時期,設於各府州縣廳,負責管理、指導生員、定期考試,並兼掌文廟祭典,可說是地方最高學府及教育行政單位的機構是指:(A)儒學 (B)書房 (C)書院 (D)義學
- 清領初期,臺灣社會祭祀圈的形成主要是受下列哪一項因素的影響?(A)地緣關係 (B)血緣關係 (C)職業類別 (D)財富等級
- 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的滅亡有下列四種狀況,其中西晉的滅亡是屬於哪一種?(A)被野心權臣伺機篡奪 (B)遭少數民族軍隊攻滅(C)因封建宗室內爭而亡 (D)被並立的政權所吞併
- 孫中山曾自海外致函同志:「近日祖國風雲日急,四川已動,若能得手,則兩廣、雲、貴、閩、浙,不得不急起為之接應,到時弟或不待籌款之成而立當回國也。」請問:文中所謂「風雲日急,四川已動」是指何事?(A)
- 1937 年開始,日本國內發揚國民精神的呼聲日益高昂,臺灣總督府也加速推行皇民化運動,臺灣總督府此舉的主要目的為何?(A)徹底落實內地延長主義 (B)提高臺灣人的社會地位(C)消除臺灣人的民族意識
- 某旅遊書上說:「這個國家在歷史上曾先後被羅馬帝國、西哥德王國、大食帝國及基督教政權統治過,所以留下許多豐富多元的文化遺產。」請問:上述內容是在介紹哪一個國家?(A)西班牙 (B)義大利 (C)土耳
-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曾利用許多控制手段來維持社會的穩定,其中延續時間最長、涵蓋範圍最廣、效果最顯著的是下列哪一項?(A)警察制度 (B)保甲制度 (C)三段警備制 (D)匪徒刑罰令
- 臺灣諺語「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現象,直到何時才獲得明顯改善?(A)清領前期 (B)清領後期 (C)日治時期 (D)光復以後
- 《平臺紀略》載:「…民間為之謠曰:頭戴明朝帽,身穿清朝衣;五月稱永和,六月還康熙。蓋童孺婦女皆知其旦暮可滅而擒也。」請問上文所載是針對哪一歷史事件?(A)郭懷一事件 (B)戴潮春事件 (C)林爽
- 某個時期,「臺灣農民生產米糖的目的,是為了向中國大陸輸出,以進口民生必需品。這種經濟型態,不僅使臺灣農業具有很強的商業貿易性質,而且也間接促進了臺灣農業的水準。」請問:這個時期最可能出現在何時?
- 林先生家中保存了一張從臺南到長春的鐵路輪船聯營車票。請問這張車票最可能在何時購得?(A)1897 年 (B)1907 年 (C)1937 年 (D)1947 年
- 中國儒家思想歷久彌新,地位雖有起伏變化,但大致維持主流的正統不變。請問自漢武帝以後,儒學所以歷久不衰的主要因素為何?(A)考試任官的制度 (B)國富兵強的主張 (C)科學技術的提倡 (D)倫理道
- 葛洪在《抱朴子》中引述俗諺:「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請問這句俗諺是在諷刺哪一種歷史現象?(A)太學教育的缺失 (B)察舉制度的流弊(C)學校考試任官的
- 拿破崙失勢後,曾自認造成他失敗的因素,除了甲國的廣大空間外,就是乙國的工業力量。請問:拿破崙所謂的甲國、乙國分別是指何國?(A)俄國、普魯士 (B)英國、普魯士 (C)俄國、英國 (D)西班牙、
- 學者陳寅恪評論說:「唐代社會承南北朝舊俗,通以二事評量人品之高下,此二事一曰婚,二曰宦。凡婚而不娶名家女,與仕不由清望官,俱為社會所不齒。」請問:根據材料所述,陳寅恪是在評論唐代的哪一種社會現象
- 某雜誌載:「…查世界歷史,選舉大總統滿場一致者,只華盛頓一人,公為再見。同仁深幸公為世界之第二華盛頓,我中華民國之第一華盛頓,統一之偉業,共和之幸福,實基此日。務請得電後,即日駕臨南京參議院受職
- 中國傳統社會的階級區別不及歐洲和日本明顯,其主要原因為何?(A)科舉制度的實施 (B)學校教育的發達 (C)工商經濟的繁榮 (D)民族融合的成功
- 王安石的〈河北民〉感懷時事說:「河北民,生近二邊長苦辛,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請問:王安石所謂的「二邊」是指哪兩個外族?(A)吐蕃、回紇 (B)蒙古、女真 (C)契丹、西夏 (D)
- 某地中學歷史教科書將其本國近代史分為「西班牙統治時期」、「美國統治時期」、「戰後新共和」等章節。請問:這是哪一地區的歷史課本?(A)菲律賓 (B)墨西哥 (C)夏威夷 (D)新加坡
- 段祺瑞宣布中國參與協約國對同盟國作戰後,卻專事內戰,未曾派遣一兵一卒到歐洲,被譏為「對內戰而不宣,對外宣而不戰」。戰後協約國也指責中國參戰不力,「編練的軍隊不用於參戰,徒供內戰」。請問:段祺瑞進
- 侵略者揚言:「爭取揚子江的自由航行,並進入沿江兩岸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煙稠密的各大城,是此次軍事行動的重要目的之一。」請問:侵略者發動的軍事行動是指下列哪一場戰爭?(A)鴉片戰爭 (B)英法聯
- 梁啟超曾稱許商鞅是中國偉大的政治家之一,認為先秦時代的許多變局都與他的變法有關。下列哪些項目即是顯例:甲、工商業的蓬勃發展 乙、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丙、小家庭制度的形成丁、封建解體與中央集權 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