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歷史專業
- 台灣總督府曾在治台初期實施過所謂「午砲」制度,其功能是?(A)軍隊統一在中午演練砲操 (B)砲兵部隊僅在中午休息(C)規定百姓只能在中午燃放炮竹 (D)提醒民眾校準時間
- 以色列亡國後,大批猶太人被押至巴比倫為奴,《舊約聖經》稱為「巴比倫俘囚」(Babylonian Captivity)。此一典故後來又再度被沿用,指稱那一項歷史事件?(A)拿破崙兵敗後被囚禁在聖赫
- 某位歷史人物曾作詩「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來感嘆自己的出身,請問此人為?(A)劉邦 (B)王莽 (C)曹操 (D)朱元璋
- 某史料曾記載:「諸侯並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天下既定,民亡蓋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上於是約法省禁,輕田租,什五而稅一,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
- 一位朝臣向皇帝進言:「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請問此朝臣為何人?(A)鼂錯 (B)商鞅 (C)江統 (D)于謙
- 有學者將日治時期的臺灣人分成三個世代:老一代,割臺時已成年,是傳統社會孕育出來的;其次是乙未新生代,生於割臺前後,接受新式教育,但還與舊時代接觸;最後是戰爭世代,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度過青少
- 「一個統治者應當做到既受人愛戴又令人敬畏,但是鑑於很難同時實現,我堅持在二者無法兼得而必須選擇的時候,選擇令人敬畏要比受人愛戴更有安全感。」請問這段話最有可能出自以下何人?(A)路易十四 (B)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從原奧匈帝國獨立的新國家是?(A)羅馬尼亞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蘭 (D)保加利亞
- 某本著作有以下的敘述:「每個人都不斷地努力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資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慮的不是社會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於本意的情況下更有效地
- 提出〈山東問題說貼〉,於巴黎和會中力陳中國不能放棄孔子誕生地山東,一如基督徒不能放棄聖地耶路撒冷,拒簽〈凡爾賽和約〉的中國代表團成員是:(A)陸徵祥 (B)顧維鈞 (C)顏惠慶 (D)施肇基
- 漢朝以勇略者出任西域都護,處理各國事務與管轄屯田吏士,此職始設於:(A)武帝 (B)昭帝 (C)宣帝 (D)光武帝
- 制定古代雅典城邦貝殼(陶片)放逐法(Ostracism)的人是:(A)梭倫(Solon) (B)克里斯提尼(Cleisthenes)(C)皮利克利斯(Pericles) (D)希庇亞斯(Hipp
- 日治時期,日人認為臺灣社會有三大陋習,不包括下列哪一項?(A)崇拜偶像 (B)吸食鴉片 (C)纏足 (D)辮髮
- 詔命國史館纂修《貳臣傳》的中國帝王是:(A)唐太宗 (B)明太祖 (C)明成祖 (D)清高宗
-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列強競相從事軍備競爭,最激烈者為:(A)德俄研發生產軍火 (B)英德擴建海軍 (C)德義整建陸軍 (D)俄日大量興建兵工廠
- 「棉裏藏針,行方思圓」,是毛澤東對何人的評價?(A)劉少奇 (B)鄧小平 (C)周恩來 (D)江青
-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辭進。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錢榖之司,文士也;邊防大帥,文士也;天下轉運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請問這段文字描述的是哪個朝代的情形:(A)晉 (B)唐 (C)
- 精研佛理,兼通經學和玄學,主張沙門不向王者跪拜,提倡淨土思想,對東晉佛學發展有重大貢獻的人是:(A)鳩摩羅什 (B)支遁 (C)法顯 (D)慧遠
- 古都洛陽的南郊,有方圓四萬多平方米的高台,為東漢靈臺遺址,漢人在此:(A)祭祀歷代帝王 (B)觀測天象 (C)纂修典籍 (D)執行死刑
- 16 世紀的歐洲,以專制統治和父權政治(despotism and paternalism)為殖民政策兩大要素的國家是:(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蘭 (D)英國
- 清季臺灣開港通商後,基督教隨之傳入,長老教會以「白話字」傳教,提倡最力的人是:(A)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 (B)馬雅各(James L. Maxwell)(C)巴克理(Th
- 將荷蘭在臺虛實告訴鄭成功,力勸其進取臺灣的人是:(A)沈光文 (B)陳永華 (C)馮錫範 (D)何廷斌
-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宮殿夯土基址群,其佈局結構特點為:(A)呈正方形 (B)廊廡封閉式院落 (C)左祖右社 (D)殿堂位於正中的位置
- 19 世紀初期新教曾興起所謂「牛津運動」(Oxford Movement),重視儀禮、傳統基督教條和教會權威,此時期成立的教派為:(A)聖公會(Anglican Communion) (B)再臨
- 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於 1937 年 10 月 5 日於何地發表隔離演說(Quarantine Speech),擬改變美國孤立主義的外交政策?(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