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孔子這段話主要在強調什麼的重要?
(A)天賦
(B)學習
(C)志氣
(D)磨鍊
(A)天賦
(B)學習
(C)志氣
(D)磨鍊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26087
統計:A(13),B(213),C(2),D(2),E(0)
內容推薦
- 下列關於「性善論」的敘述,何者為非?(A)認為人與生具有惻隱、羞惡、是非、禮義四心 (B)四心即代表仁、義、禮、智四種善性 (C)人性之善,猶水之就下 (D)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便生怵惕惻隱之
- ◎照片(二)為臺灣某島嶼的航空照片,請回答 85~86 題:照片中乙海域在地形學上的名稱為何?(A)潟湖 (B)峽灣(C)谷灣 (D)三角江
- 下列何者詞義相反?(A)其儀不忒/潔身自愛 (B)僨事/敗事 (C)宜兄宜弟/兄弟鬩牆 (D)赤子/繄婗
- 下列選項,何者沒有「見賢思齊」的涵義?(A)汎愛眾,而親仁 (B)無友不如己者 (C)就有道而正焉 (D)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 下列何組「 」中的詞語意義相同?(A)陳老師已屆退休,「桃李」滿天下/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 (B)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請「放心」,我們必定達成你的期望 (C)我雖老了,年輕
- 下列注釋,何者為非?(A)性與人殊:意謂天性的愛好人人不同 (B)不忍人之心:不忍他人受到傷害的心 (C)人事之不齊:人們的工作分配不平均 (D)平旦之氣:指人養息整夜,清晨起來,尚未與外物相接時
- 為保全現場你應該如何處理?
- 下列何者不是孟子於「心所同然」一篇中,用以驗證「人心同然」的例子?(A)易牙之於味 (B)師曠之於耳 (C)子都之於目 (D)龍子之於鼻
- 以下「 」中的字,何者詞性兩兩相同?(A)一「瓢」飲/長亭酒一「瓢」 (B)「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而析之 (C)王無「罪」歲/非戰之「罪」 (D)「負」戴於道/如釋重「負」
- 下列「 」內字詞之解釋,何者正確?(A)君子「固窮」:固守窮困的處境 (B)喪,與其「易」也:簡易 (C)赤之「適」齊也:前往 (D)子「行」三軍:追隨
內容推薦
- 孟子論人之「四端」,「是非之心」是指:(A)仁 (B)義 (C)禮 (D)智
- 「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關於上文的敘述,以下何者正確?(A)帥,即「將帥」 (B)此句為排比修辭 (C)意同「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D)意謂「君子有諸己
-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此一行為的省思,當與孟子所言「四端」中的哪一善端相應?(A)惻隱之心 (B)羞惡之心 (C)辭讓之心 (D)是非之心
- 孟子認為天子是如何將天下授給下一任接位者?(A)藉由選舉投票 (B)傳給自己的嫡長子 (C)將中意的人選推薦給上天,上天再根據百姓的意願來授給人職務 (D)聚集國內賢能的人開會決定
- 「《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意與下列何者相近?(A)一人貪戾,一國作亂 (B)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 (C)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D)身有所
-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含意,與下列何者最為接近?(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C)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D)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下列針對此章的說明,何者有誤?(A)「言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下列選項,何者沒有表現出「樂在其中」的好學精神?(A)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B)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 (C)閑
- 下列何句非孔子所論的「孝」?(A)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B)無違於禮 (C)有酒食,先生饌 (D)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意謂:(A)君子在獨處時,特別謹慎 (B)君子戰戰兢兢,一直秉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的原則 (C)君子與人相處,乃「道不同不相為謀」 (D)君子平日不人云亦
- 「禹稷顏回」一則的主旨為何?(A)做人處事要懂權衡之道 (B)為人要懂得安貧樂道,不可因利忘義 (C)大丈夫的標準就在於人飢己飢,人溺己溺 (D)排解糾紛前要先衡量自己的能力
- 以下何者是孟子對「大丈夫」的定義?(A)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不為五斗米而折腰 (C)順天者生,逆天者亡 (D)不怨天,不尤人
- 「王道之始」一篇中,孟子以何為喻,確切點出梁惠王的品性實與鄰國對待人民的方式無異?(A)戰爭 (B)饑荒 (C)歌舞 (D)教育
- 下列關於「堯舜禪讓」的敘述,哪一項正確?(A)文中,孟子明確提出「君權神授」的主張 (B)孟子認為,天下雖是天下人的天下,但天子還是有權隨意授給他所中意的人選 (C)此篇中雖無當代的民主制度精神
- 「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意謂:國家治亂,皆繫於誰?(A)臣民 (B)人民 (C)國君 (D)家庭
- 下列何者不是《中庸》上所說的「誠」之特性?(A)誠者,天之道也 (B)誠者,自成也 (C)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D)誠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 孔子所言益者三樂之中的「樂多賢友」,下列何者不屬之?(A)友直 (B)友多聞 (C)友諒 (D)友善柔
-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是因為君子知曉何種道理?(A)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B)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C)莫見乎隱,莫顯乎微 (D)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這是因為:(A)心不在焉 (B)正心修身 (C)格物致知 (D)有所忿懥
- 火影村修行的四位忍者中,何者的表現不符合「誠意」?(A)鳴人趁老闆不注意的時候,偷吃了一碗拉麵 (B)佐助在路上發現十萬元後,隨即交到火影村派出所 (C)小櫻考試時雖然沒準備,但仍堅持不作弊 (
- 在陳絕糧時,子路「慍見」孔子,此時子路心中所含的怨意由何而來?(A)埋怨孔子為何帶領他們走到如此艱困的境地 (B)氣憤天道茫昧,有德之人竟也會遭遇到如此困境 (C)抱怨陳國忘恩負義,竟派兵包圍孔
- 小昂苦勸小玲不要沉迷網咖,小玲卻置之不理並刻意與小昂保持距離。如果小昂還想跟小玲保持友誼,我們應該給小昂哪句忠告?(A)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B)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C)友直、友諒
- 孔子的門人弟子中,何者的表現最能保身而克盡孝道?(A)子路 (B)子貢 (C)曾參 (D)曾點
- 下列選項為《孟子》篇章文意的說明,何者敘述錯誤?(A)「心所同然」以麰麥為喻,指出人心本有相似的善心 (B)「性猶湍水」以「性,猶湍水」指出人性無分善不善 (C)「心貴得養」以牛山濯濯強調外在事
-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子游說的這段話,和下列何句的意義相近?(A)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B)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無自辱焉 (C)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