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9. 部分發酵茶製茶過程中,須反覆操作布球團揉及覆炒步驟之茶類為
(A)凍頂烏龍茶
(B)文山包種
(C)白茶類
(D)椪風茶。
(A)凍頂烏龍茶
(B)文山包種
(C)白茶類
(D)椪風茶。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5
統計:A(3),B(0),C(0),D(1),E(0)
內容推薦
- 下列何者屬重萎凋、不攪拌之茶類? (A)綠茶(B)文山包種茶(C)白茶類(D)椪風茶。
- 1製造部分發酵茶最耗時的步驟為 (A)日光萎凋(B)室內萎凋及攪拌(C)炒菁(D)乾燥。
- 下列部分發酵茶類在製造過程中兒茶素類被氧化最多? (A)凍頂烏龍茶(B)文山包種茶(C)椪(膨)風茶(D)鐵觀音。
- 下列何者屬重萎凋重發酵之茶類? (A)條形包種茶(B)半球形包種茶(C)白茶類(D)椪(膨)風茶。
- 1茶葉之發酵主要是靠 (A)自身酵素(B)酵母菌(C)乳酸菌(D)麴菌。
- 1一般採輕萎凋、輕攪拌加工製程,外觀呈條形之茶類為 (A)白茶(B)條形紅茶(C)文山包種茶(D)綠茶。
- 10茶葉發酵之相關酵素為 (A)多元酚類氧化酵素(B)酒精氧化酵素(C)醋酸氧化酵素(D)乳酸氧化酵素。
- 1椪(膨)風茶不須經過 (A)炒菁(B)布球團揉(C)靜置回潤(D)攪拌 之步驟。
- 1製造部分發酵茶時,粗老茶菁經重壓揉捻其外觀形狀大多呈現 (A)細緻(B)緊結(C)粗鬆(D)勻整。
- 承上題,該船之新俯仰差為艉俯多少公尺?(A)0.20(B)0.48(C)0.60(D)0.82
內容推薦
- 1一般製造包種茶從第一次至最後一次攪拌,每次的攪拌輕重原則宜採 (A)愈來愈輕(B)愈來愈重(C)前後一致(D)無所謂。
- 1關於茶葉殺菁作業,炒菁機正常操作轉速每分鐘約 (A)5(B)15(C)25(D)35 轉左右。
- 下列何種茶類之製造必須經過茶菁攪拌過程? (A)紅茶(B)包種茶(C)綠茶(D)白茶。
- 下列何者屬重萎凋、輕發酵之茶類? (A)綠茶(B)凍頂烏龍茶(C)白茶類(D)紅茶。
- 1一般炒菁機投入茶菁時,應 (A)儘快全部投入(B)慢慢的來(C)無所謂(D)先慢後快。
- 圖(十一)為植被與年均溫、年雨量的關係圖,艾絲珮絲 童年住家附近的植被為何? (A)熱帶莽原 (B)熱帶荒漠 (C)熱帶雨林 (D)溫帶草原
- 1關於茶葉殺菁作業,炒菁時間一般為 (A)1-3(B)11-15(C)6-10(D)15-20 分鐘。
- 下列何種茶類之製造不須經過炒菁過程? (A)白茶(B)包種茶(C)烏龍茶(D)鐵觀音。
- 1萎凋過程水分之散失主要經由葉片之 (A)角質層(B)葉緣(C)氣孔(D)皮孔。
- 下列炒菁機之裝置何者與炒菁品質控制無關? (A)炒菁溫度自動調節(B)炒菁時間設定(C)炒菁機底座滑輪(D)炒菁筒內送排風裝置。
- 1一般製造包種茶從第一次至最後一次攪拌,每次的攪拌時間原則宜採 (A)愈來愈短(B)愈來愈長(C)前後一致(D)無所謂。
- 1使用炒菁機(以瓦斯為熱源)之關機程式,下列何者正確? (A)關瓦斯→停止炒菁筒運轉→送風冷卻(B)停止炒菁筒運轉→關瓦斯→送風冷卻(C)關瓦斯→送風冷卻→停止炒菁筒運轉(D)送風冷卻→停止炒
- 下列何種茶類之製造一開始必須經過日光萎凋過程? (A)紅茶(B)包種茶(C)綠茶(D)白茶。
- 1茶菁堆積過厚過久,使葉溫升高,對茶菁顏色有何變化? (A)不影響(B)變紅褐(C)變青綠(D)變灰黑。
- 1炒菁機與揉捻機作業容量應如何配置較為適當? (A)炒菁機容量為揉捻機之2倍(B)揉捻機容量為炒菁機之2倍(C)兩者作業容量相當(D)揉捻機容量為炒菁機之 3 倍。
- 1一般製造包種茶經日光萎凋後茶菁含水量減少約 (A)5-10(B)20-25(C)30-35(D)40-45 %。
- 下列何種機具不用於包種茶揉捻過程? (A)望月式揉捻機(B)束包機(C)攪拌機(D)布球揉捻機。
- 下列何種茶類發酵程度較重? (A)文山包種茶(B)白茶(C)鐵觀音(D)凍頂烏龍茶。
- 1不同批次採摘的茶菁,其製茶順序是 (A)先到先製(B)先到後製(C)後到先製(D)混合一起製。
- 1甲種乾燥機之規格大小一般以何種計量單位認定? (A)機體之長度(B)輸送片之寬度(C)輸送片層數(D)輸送片數目。
- 1一般製造包種茶經炒菁後茶菁含水量剩餘約 (A)10(B)30(C)50(D)70 %。
- 1望月式揉捻機不用於 (A)包種茶(B)紅茶(C)烏龍茶(D)碧螺春 之製作。
- 1一般而言 10 公斤茶菁約可製得成包種茶 (A)8~9(B)6~7(C)5~6(D)2~3 公斤。
- 1包種茶成茶應乾燥至含水量多少為適當? (A)0-1%(B)7-8%(C)3-5%(D)10-11%。
- 1包種茶初製流程中,下列何種非必需使用的機械設備? (A)篩分機(B)乾燥機(C)攪拌機(D)炒菁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