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 在下圖的數線上,O為原點,數線上的點P、Q、R、S所表示的數分別為a、b、c、d。請問下列哪一數最大?
(A)
(B)
(C)
(D) 。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下列描寫「春天」的是哪一選項?(A)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岐。(B)長日如年,無須量線;寸陰應惜,好記移轉。(C)細雨,杜鵑,又快是江南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
- 「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鋣;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是強調做事以何為主?(A)務實 (B)美譽 (C)無為 (D)法古
- 下列歇後語之釋義,正確的是哪一選項?(A)瞎子吃湯圓——半斤八兩(B)西瓜園裏散步——左右逢源(C)圍棋盤裡下象棋——說易行難(D)看花容易,繡花難——做不得主
- 下列文句與其說明,正確的是哪一選項?(A)山雨欲來風滿樓——比喻事情即將發生的徵兆。(B)屋漏偏逢連夜雨——形容一個人常因禍而得福。(C)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形容一個人見風轉舵。(D)相濡以沫
- 下列文句皆有「以」字,哪一選項的用法有別於其他?(A)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理於晉,且貳於楚也。(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
- 下列文句都有「無乃」一詞,請歸納其意義,並選取最合適的選項。(甲)「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太簡乎?」(《論語‧雍也》)(乙)「先君有共德,而君納諸大惡,無乃不可乎!」(
-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使用了「借代」修辭手法,下列使用相同修辭手法的是哪一選項?(A)孩子又像孩子了,每天吃很多錢,睡很多鐘點。(B)灑了滿天的珍珠和一個又圓又白的玉盤。(C)被花朵擊傷的女子
- 下列詩詞所表現的意境,何者與「人生無常」的主題無關?(A)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崔顥〈黃鶴樓〉)(B)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
-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櫝,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後世遂以「買櫝還珠」一詞比喻:(A)去除雜
- 下列詩詞所吟詠的季節景象,正確的順序是哪一選項?(甲)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宋‧司馬光)(乙)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宋‧王安
內容推薦
- 下列各字在字典中歸入的部首,正確的是哪一選項?(A)「辦」字收入「力」部。 (B)「亞」字收入「二」部。(C)「罪」字收入「非」部。 (D)「床」字收入「木」部。
- 下列各組前後兩個「」的字詞,意義最相近的是哪一選項?(A)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屈原〈離騷〉)╱「淹」芳芷於腐井兮,棄雞骸於筐簏。(劉向〈九歎怨思〉)(B)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
- 右圖為哪一個不等式在數線上的圖解?(A) x≦4 (B) x≧4 (C) x<4 (D) x>4
- 0若(a,b)在第四象限,則下列何者必大於 0?(A) a+b (B) a-b (C) b-a (D) ab。
- 0小琳收到阿姨寄來的生日禮物,信封上貼了 元和 元的郵票共 張,已知共 元,則其中 元的郵票有幾張?(A) 張 (B) 張 (C) 張 (D) 張
- 「七年八班要不要做班服?」這個提案提出後,須經過表決,如果同意的人數超過全班的一半,則此提案才能通過。已知全班人數為36人,同意的人數為x,如果這個提案通過,則人數範圍可用下列哪一個不等式表示?
- 0電腦展時,售貨員賣出兩組電腦,每組皆賣 30,000 元,以成本計算,其中一組賺了 20%,另一組虧了 20%,則賣出這兩組電腦,電腦公司賺或賠多少元?(A)賺 元 (B)賠 200
- 老王運送雞蛋x個到市場販賣,雞蛋每個成本2元,以每個5元賣出,但在運送途中打破了25個不能販賣,最後他獲利超過2000元,則依題意可列出下列哪一個一元一次不等式?(A) (5-2)x-22520
- 下列的反應中,哪一項是氧化還原反應?(A) (B) (C) (D) (E)
- 下列四個等式中,何者不能成立? (A)( 18+ 6 ) – 5 = 18 + ( 6 – 5 ) (B)( 77 – 40 ) – 35 = 77 –( 40 + 35) (C)(–25)+〔–
- 對比分析產生於 20 世紀 50 年代,興起於 60 年代,代表人物為美國的 Lado。請問這項理論的作用和目的是?(A)將學習者與母語相聯繫的文化遷移到第二語言系統中。(B)學習者將課堂語言知
- 偏誤分析產生於 20 世紀 60 年代,興盛於 70 年代,代表人物是英國的 Corder。請問所謂的偏誤(error)和錯誤(mistake)有何區別?(A)偏誤相當於「口誤」、「筆誤」,如:
- 語言教學法各有所異,請針對下列論述找出最適當的教學法定義:「以說故事的方式讓學生習得語言,通過故事讓學生掌握關鍵詞和理解故事內容,並對連環圖畫進行複述」。(A)全身反應法(B)聽說型教學法(C)
- 以下何者不是中介語(interlanguage)所能直接觀察出來的?(A)學習者的語言變異 (B)學習者的語言偏誤(C)學習者的語言產出能力 (D)學習者的理解能力
- 關於語言習得理論,下列學者和所主張的觀點,配對正確的是?(A) Piaget 強化論(reinforcement theory)行為主義刺激-反應。兒童說話是基於對成人的話語做出反應,反應正確就
- Ausubel「有意義的學習」(meaningful learning)應用於第二語言教學,以下敘述哪一個是正確的?(A)教學活動設計應配合學生的能力和經驗。(B)教材的主題或內容應該取材自學生
- 「衣服你昨天買很好看。」、「車子的我哥哥很貴。」這兩個句子最可能的偏誤原因是下列哪一選項?(A)語體誤判 (B)母語影響(C)目標語過度類化 (D)溝通策略
- 「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是聽解的兩個重要過程。以下何者是「由上而下」的技巧?(A)注意句子的結構。 (B)找出言談標記。(C)掌握語音的解碼。 (D)區別輕重音和語氣。
- 有關華語學習者在第二語言(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CSL)或外語(Chinese as aForeign Language, CFL)的環境中習得目標語,下
- 部件是組成漢字的零件,有關漢字部件的說法,下列何者正確?(A)「成字部件」指的是合體字。(B)「不成字部件」指的是偏旁、部首。(C)部件分析對字義、字音的探討不具作用。(D)「立早章」、「言午
- 以下關於「字本位」的詞彙教學,何者正確?(A)以詞條為單位。 (B)容易與口語結合。(C)重視組成詞的個別字義。 (D)先教高頻詞。
- 「關鍵期假說」(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主張「人類習得語言的關鍵時間大約在青春期以前」。關於關鍵期與第二語言習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不同年齡間的兒童
- 下列關於「溝通式教學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的敘述何者正確?(A)語言形式結構的正確性比流暢性更重要。(B)課堂以目標語溝通,不使用母語與翻譯。(
- 「他不喜歡學習,而很快快樂樂地學中文在臺灣」是一個混合偏誤的病句,下列何者不是這個病句的偏誤形式?(A)遺漏(omission) (B)誤加(addition)(C)誤代(mis-select
- 以下關於第二語言學習之敘述,何者為非?(A)大量接觸第二語言,兒童在語言使用的準確性上更具優勢。(B)兒童在還沒有完全掌握母語時,有可能採母語學習方式來學習第二語言。(C)從學習效率來衡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