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8. ( )民國初建,起義、革命仍時有所聞。將民國初年發生的「二次革命」、「護國軍起義」做一比較,下列哪項敘述正確?
(A)二者的結果都是失敗
(B)二者的討伐對象都是針對袁世凱
(C)二者的發起者都是孫中山
(D)二者皆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A)二者的結果都是失敗
(B)二者的討伐對象都是針對袁世凱
(C)二者的發起者都是孫中山
(D)二者皆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 )清末中國遭受列強不斷的侵略,因而產生了一連串的改革運動,其次序的排列為何? (A)戊戌變法、武昌起義、自強運動、立憲運動 (B)自強運動、立憲運動、戊戌變法、武昌起義 (C)自強運動、戊
- ( )民國初年,中國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在戰後的和會中,中國拒簽跟哪國家有關的和約? (A)奧國 (B)土耳其 (C)保加利亞 (D)德國。
- ( )民國初年《臨時約法》與國會曾多次被廢除或解散,但也被恢復多次,請問哪些人曾恢復國會? (A)袁世凱、段祺瑞(B)黎元洪、曹錕 (C)陸榮廷、唐繼堯 (D)溥儀、張勳。
- ( )民國 年,某人賄賂國會議員而當選總統,孫中山因而結束護法,改而聲討某人賄選。請問:某人是誰? (A)張作霖 (B)曹錕 (C)張勳 (D)段祺瑞。
- ( )袁世凱違法亂紀,引起哪些組織團體的群起討伐?(甲)國民黨 (乙)護國軍(丙)中華革命黨(丁)義和團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乙丙丁 (D)甲乙丁。
- ( )民國 年,中國共產黨在何國的策動指導下成立? (A)美國 (B)法國 (C)英國 (D)蘇聯。
- ( )西元 年一場戰爭,是君主立憲戰勝君主專制的最佳寫照。讓清政府想要仿行君主立憲的體制,讓國家富強。請問是指下列哪一場戰爭? (A)八國聯軍 (B)英法聯軍 (C)鴉片戰爭 (D)
- ( )「義和團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為何?(A)恢復中華 (B)反清復明 (C)仇洋反教 (D)瓜分危機。
- ( )孫中山成立廣州軍政府,是為了下列哪一原因? (A)消除桂系、滇系軍人的專制 (B)討伐段祺瑞毀棄《臨時約法》 (C)打倒袁世凱的「洪憲帝制」 (D)對抗張勳的「復辟事件」。
- ( )比較「英法聯軍」以及「八國聯軍」兩件史事,舉出兩事件相同之處? (A)都發生在 世紀末 (B)都是清廷主動向外國宣戰 (C)都迫使中國割讓廣大的領土 (D)北京都遭到入侵。
內容推薦
- 阿一是日治初期來到台灣的日本工程技師,他的小孩即將進初等教育。請問:他要進的是那一種學校?(A)小學校 (B)公學校 (C)蕃童教育所 (D)國民學校。
- 阿二遊歷臺南,當他參觀安平天后宮時,發現旅遊指南上寫著那裡曾經是安平公學校,以教導「國語」為主。請問:旅遊指南中所謂的「國語」指的應為何者? (A)日語 (B)英語 (C)荷蘭語 (D)西班牙語
- 下圖符合日治時期台灣許多發展的曲線,但哪一個是例外,事實發展與之相反? (A)日語普及率 (B)學齡兒童就學率 (C)死亡率 (D)蔗糖生產量。
- 關於日治時期臺灣教育的發展狀況,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在臺日人所學教材與日本本國不同 (B)初期隔離教育方針,將小學校與公學校合稱為國民學校 (C)臺灣人在臺升學十分方便,因此許多臺灣人考進
- 日治時期,為發展台灣產業需一批嫻熟的初級勞工,所以設職業學校,為教導台人懂日語需日語教師,所以設師範學校,為克服台灣環境衛生需醫療人員,所以設醫學校。總督府的這些作法,在臺民教育政策上,是屬於哪
- 臺灣文化協會乃是日治時期的重要團體,根據研究統計,西元1921年加入的會員以醫師、公學校畢業生、曾留學者與地主為主,學校畢業生有臺北工專3名、臺灣醫專49名、高等農林30名、臺北師範136名、臺
- 林獻堂為爭取台人受教育的機會,於1915年成立第一所專為台人子弟設的中學校,這是指今天的哪一間學校?(A)建國中學 (B)台中一中 (C)彰化高中 (D)高雄中學。
- 義務教育代表一個國家的人民知識提高,有關台灣義務教育是在哪一個時期開始實施?(A)清領前期 (B)清領後期 (C)日治時期 (D)中華民國時期。
- 為了改善臺灣的公共衛生,總督府曾實施下列哪些措施? (甲)興建衛生下水道工程(乙)引進西醫制度(丙)實施預防注射(丁)建立自來水管線系統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 (C)甲丙丁 (D)乙丙
-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以陰曆記日,直到日治時期引進西方時間系統。請問:日治時期引進那些制度?(甲)一週七天制 (乙)一日24小時制(丙)以天干地支記日 (丁)一日12時辰制(A)甲乙 (B)丙丁 (
- 後藤新平在台灣實施舊慣調查,認為台灣有三大陋習,進而推動改革,使台灣逐漸擺脫過去風俗。請問:三大陋習並不包括何者?(A)纏足 (B)辮髮 (C)吸食鴉片 (D)娶妾。詳解:總督府此舉是要改變臺
- 日治時期總督府為改變臺人的風俗習慣,透過教育和報章雜誌大力宣導,其中針對臺人吸食鴉片問題,如何來處理?(A)漸禁政策 (B)嚴禁政策 (C)不再查禁 (D)斷絕鴉片來源。
- 臺灣總督府建立守法觀念的方法有哪些?(甲)以警察和保甲嚴密控制社會(乙)透過教育灌輸法治觀念(丙)設置法院審理案件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 日治時期,臺灣的知識分子發起了「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下列關於這個運動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由總督府主動發起 (B)要求成立立法院 (C)受民族自決思潮影響而展開 (D)結果日本政府在1
- 霧峰林宅曾是臺灣最大的宅第,林家在臺灣歷史發展上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後代子孫林獻堂曾是臺灣社會運動的領導者,但下列哪個項目與他無關? (A)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B)臺灣文化協會 (C)臺灣民
- 西元1921年臺灣文化協會成立,舉辦多項的文化活動,關於這個組織,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開辦演講會、夏季學校 (B)全面推行放足斷髮運動(C)爭取設立臺灣議會 (D)組織《臺灣民眾黨》。
- 臺灣的第一個合法政黨成立於日治時期,它以「確立民本政治、建設合理的經濟組織、改廢社會之缺陷」為其黨的三大綱要。請問:上述政黨即為下列何者? (A)臺灣民眾黨 (B)中國民主黨 (C)中國國民黨
- 日治時期某組織領袖指出:「日本是立憲國家,臺灣也應享有立憲政治之待遇。且臺灣情況特殊,不同於日本國內,有特別立法之需求,是以設立議會來為臺灣立法與預算審核是必要的。」從上述判斷,這最可能是下列
- 1935年,日本政府在台舉辦選舉,這是台灣民眾有史以來第一次行使投票權。請問:此次是選出什麼職位?(A)中央行政官員 (B)地方行政官員 (C)中央民意代表 (D)地方民意代表。
- 蔣渭水針對日治時期的台灣所開立的診斷書,提及台灣是「世界文化的低能兒」,這是指台灣對西方文化理解有限所造。請問:蔣渭水所開出的處方是行哪方面著手(A)飲食 (B)教育 (C)運動 (D)衛生。
- 日本戰敗,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成立何種組織,負責臺灣地區的接收事務? (A)臺灣省政府 (B)警備總司令部 (C)行政長官公署 (D)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史上重要的事件,對政府及民眾的影響甚深。請問:這個事件的導火線與下列何者有關? (A)查緝私菸 (B)違法遊行 (C)取締鴉片 (D)黨外運動。
-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中央緊急調派軍隊來臺灣,以何種方式處理? (A)安撫政策 (B)清鄉行動 (C)剛柔並濟 (D)實施改革。
- 戰後初期臺灣流行一首民謠:「臺灣光復真吃虧,餓死同胞一大堆,物價一日一日貴,阿山(大陸人)一日一日肥。」此民謠顯示出當時臺灣物資缺乏,物價飛漲的困境,而這種情況與什麼事件有關? (A)天災不斷
- 西元1995年,新公園改名為「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園內的二二八和平紀念碑也正式揭碑。請問:會有這樣的作法,代表什麼樣的意涵? (A)紀念臺灣的和平轉移政權,政黨輪替 (B)為臺灣首次由人民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