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 臺灣的第一個合法政黨成立於日治時期,它以「確立民本政治、建設合理的經濟組織、改廢社會之缺陷」為其黨的三大綱要。請問:上述政黨即為下列何者?
(A)臺灣民眾黨
(B)中國民主黨
(C)中國國民黨
(D)民主進步黨。
(A)臺灣民眾黨
(B)中國民主黨
(C)中國國民黨
(D)民主進步黨。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霧峰林宅曾是臺灣最大的宅第,林家在臺灣歷史發展上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後代子孫林獻堂曾是臺灣社會運動的領導者,但下列哪個項目與他無關? (A)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B)臺灣文化協會 (C)臺灣民
- 日治時期,臺灣的知識分子發起了「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下列關於這個運動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由總督府主動發起 (B)要求成立立法院 (C)受民族自決思潮影響而展開 (D)結果日本政府在1
- 臺灣總督府建立守法觀念的方法有哪些?(甲)以警察和保甲嚴密控制社會(乙)透過教育灌輸法治觀念(丙)設置法院審理案件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 日治時期總督府為改變臺人的風俗習慣,透過教育和報章雜誌大力宣導,其中針對臺人吸食鴉片問題,如何來處理?(A)漸禁政策 (B)嚴禁政策 (C)不再查禁 (D)斷絕鴉片來源。
- 後藤新平在台灣實施舊慣調查,認為台灣有三大陋習,進而推動改革,使台灣逐漸擺脫過去風俗。請問:三大陋習並不包括何者?(A)纏足 (B)辮髮 (C)吸食鴉片 (D)娶妾。詳解:總督府此舉是要改變臺
-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以陰曆記日,直到日治時期引進西方時間系統。請問:日治時期引進那些制度?(甲)一週七天制 (乙)一日24小時制(丙)以天干地支記日 (丁)一日12時辰制(A)甲乙 (B)丙丁 (
- 為了改善臺灣的公共衛生,總督府曾實施下列哪些措施? (甲)興建衛生下水道工程(乙)引進西醫制度(丙)實施預防注射(丁)建立自來水管線系統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 (C)甲丙丁 (D)乙丙
- 義務教育代表一個國家的人民知識提高,有關台灣義務教育是在哪一個時期開始實施?(A)清領前期 (B)清領後期 (C)日治時期 (D)中華民國時期。
- 林獻堂為爭取台人受教育的機會,於1915年成立第一所專為台人子弟設的中學校,這是指今天的哪一間學校?(A)建國中學 (B)台中一中 (C)彰化高中 (D)高雄中學。
- 臺灣文化協會乃是日治時期的重要團體,根據研究統計,西元1921年加入的會員以醫師、公學校畢業生、曾留學者與地主為主,學校畢業生有臺北工專3名、臺灣醫專49名、高等農林30名、臺北師範136名、臺
內容推薦
- 1935年,日本政府在台舉辦選舉,這是台灣民眾有史以來第一次行使投票權。請問:此次是選出什麼職位?(A)中央行政官員 (B)地方行政官員 (C)中央民意代表 (D)地方民意代表。
- 蔣渭水針對日治時期的台灣所開立的診斷書,提及台灣是「世界文化的低能兒」,這是指台灣對西方文化理解有限所造。請問:蔣渭水所開出的處方是行哪方面著手(A)飲食 (B)教育 (C)運動 (D)衛生。
- 日本戰敗,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成立何種組織,負責臺灣地區的接收事務? (A)臺灣省政府 (B)警備總司令部 (C)行政長官公署 (D)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史上重要的事件,對政府及民眾的影響甚深。請問:這個事件的導火線與下列何者有關? (A)查緝私菸 (B)違法遊行 (C)取締鴉片 (D)黨外運動。
-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中央緊急調派軍隊來臺灣,以何種方式處理? (A)安撫政策 (B)清鄉行動 (C)剛柔並濟 (D)實施改革。
- 戰後初期臺灣流行一首民謠:「臺灣光復真吃虧,餓死同胞一大堆,物價一日一日貴,阿山(大陸人)一日一日肥。」此民謠顯示出當時臺灣物資缺乏,物價飛漲的困境,而這種情況與什麼事件有關? (A)天災不斷
- 西元1995年,新公園改名為「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園內的二二八和平紀念碑也正式揭碑。請問:會有這樣的作法,代表什麼樣的意涵? (A)紀念臺灣的和平轉移政權,政黨輪替 (B)為臺灣首次由人民直
- 附表統整了臺灣某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請問:此歷史事件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 (A)美麗島事件 (B)野百合事件 (C)二二八事件 (D)國共內戰。
- 「台灣今日慶昇平,仰首青天白日青;六百萬民同快樂,簞食壺漿表歡迎!」這是民國34年〈歡迎國軍歌〉的部分詞。請問:關於當時時代背景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A)日本因戰爭失敗而結束對台灣的殖民統治
- 二二八事件是台灣難以忘懷的憾事,至今都無法完全化解。請問:它是發生在哪一個時期?(A)日治末期 (B)台灣光復初期 (C)政府遷台初期 (D)台灣與美國斷交時期。
- 中華民國來到台,台灣卻逐漸走入威權統治,在法理上,威權統治的產生,其主要法律依據為何?(甲)中華民國憲法 (乙)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丙)戒嚴令 (丁)開羅宣言 (A)甲乙 (B)甲丙 (C)
- 對日抗戰勝利後,國民大會完成制憲的任務,並於何時公布《中華民國憲法》? (A)民國25年 (B)民國34年 (C)民國36年 (D)民國76年。
- 民國68年12月10日,高雄市街頭正舉行國際人權紀念大會,不料卻演變成憲警和民眾激烈衝突,導致事後黨外菁英多人被捕,此為哪個事件?(A)野百合運動 (B)二二八事件(C)美麗島事件 (D)牡丹
- 阿大是一位生活在民國七十年代的臺灣青年,下列何者有可能是他當時的經歷? (A)參與總統選舉的投票 (B)閱讀政府解除戒嚴的公告 (C)在國軍清鄉期間被捕入獄 (D)在報上看到直轄市市長直接民選
- 民國六十到七十年代末期,臺灣政治與社會改革運動逐漸興起,這與下列哪個原因有關? (A)宣布解嚴 (B)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C)臺灣教育水準低落 (D)完全落實地方自治。
- 「他在民國38年擔任臺灣省政府主席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時,頒布了《戒嚴令》,對臺灣社會的民主化進程影響重大。」上文中的「他」是對何人的描述? (A)陳儀 (B)陳誠 (C)雷震 (D)蔣中正。
- 民國六十年代以後,臺灣人民對政治民主的要求提高,也向政府的戒嚴統治挑戰,原因為何? (A)立法委員的要求 (B)人民生活困苦要求改革 (C)政府遷臺後忽略民生經濟 (D)經濟與教育的快速發展
- 「面對臺灣本土菁英參與政治事務的強烈意願,地方自治的實施已刻不容緩,政府於是開放縣級以下的民意代表與行政首長,皆由公民直接選舉產生。」這是臺灣哪個時期的政治發展? (A)民國三十年代 (B)民
- 雷震是近代台灣重要的人物,影響台灣甚巨,下列有關雷震的敘述,何者為非?(A)早年受國民黨重用,擁附蔣中正 (B)創辦自由中國雜誌批評時政 (C)籌組中國民主黨,成為台灣本土第一個政黨 (D)白
- 台灣總統直接民選後,曾選出四位總統:(甲)李登輝 (乙)陳水扁 (丙)馬英九 (丁)蔡英文。請問:其擔任總統的先後順序為何?(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甲乙丁丙 (D)甲丙乙丁。
- 有關台灣威權統治時期之敘述,何者正確?(A)戒嚴時期是指37年至80年 (B)動員戡亂時期是指38年至76年 (C)解除戒嚴是蔣中正總統 (D)終止動員戡亂是李登輝總統。
- 小袁準備騎腳踏車減肥兼欣賞美景,她的路線是從「東北角的野柳出發,沿著海岸線朝太平洋方向前進,經過宜蘭後繼續往南沿蘇花公路騎到太魯閣」,請問,若依上述路線,小袁【依序會看到的海岸線類別會是下列何者
- 黑龍江原為清朝的內河,但俄國趁著清朝內憂外患,以調停之名,要求簽訂條約,黑龍江以北的土地劃歸俄國所有,黑龍江遂成為今日中俄的界河。會造成這樣的情勢,主要與下列哪個條約的簽署有關? (A)《馬關條約
- 下圖為中國某一政權的玉璽,象徵該君王同時擁有政治及宗教上的權力。此玉璽應為下列何人所有? (A)康熙皇帝 (B)鄭成功 (C)咸豐皇帝 (D)洪秀全。
- 小玉在筆記本中寫著:「乾隆、嘉慶時期,商人若想把中國商品賣到外國,都必須先運送到□□這個港口,花費的時間及運輸成本大增。」上述的□□指的是何處? (A)廣州 (B)福州 (C)上海 (D)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