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昔有雄雌二鴿,共同一巢。秋果熟時,取果滿巢。於其後時,果乾減少,唯半巢在。雄瞋雌言:「取果勤苦,汝獨食之,唯有半在!」雌鴿答言:「我不獨食,果自減少!」雄鴿不信,瞋恚而言:「非汝獨食,何由減少?」即便以嘴啄雌鴿,殺。未經幾日,天降大雨,果得濕潤,還復如故。雄鴿見已,方生悔恨:「彼實不食,我妄殺他!」(《百喻經‧一鴿喻》)
(A)雄鴿多疑固執,闖禍而不知悔悟
(B)雄鴿未察真相,以至於誤殺雌鴿
(C)雌鴿吃了果子,卻寧死不肯承認
(D)雌鴿沒吃果子,果子是被偷走的
(A)雄鴿多疑固執,闖禍而不知悔悟
(B)雄鴿未察真相,以至於誤殺雌鴿
(C)雌鴿吃了果子,卻寧死不肯承認
(D)雌鴿沒吃果子,果子是被偷走的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6875
統計:A(0),B(93),C(1),D(0),E(0)
內容推薦
- 引導寫作(佔27分)或許你有過類似的經驗:熟悉的小吃店正在改裝,即將變成服飾店;路旁的荒地整理之後,成為社區民眾休閒的好所在;曾經熱鬧的村落街道,漸漸人影稀疏,失去了光采。……這些生活空間的改變
- 文天祥〈正氣歌〉:「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句中的「鼎鑊」一詞,是由可各自獨立的「鼎」與「鑊」所構成,且「鼎」與「鑊」意義平行對等,不互相修飾。下列文句「」內的詞,與「鼎鑊」構成方式相同的選項是
- 下列文句「」內的比喻詞語,運用恰當的選項是:(A)眾溪是海洋的「手指」,索水於大山(B)他們像一群「螃蟹」,在地方上橫行(C)憂愁似「鹽巴」,少許可以提味,吃多倒盡胃口(D)煙囪就像是建築物的「
- 作文(36分)生活裡充滿了令人迷惑的人、事、現象……,孔子四十而不惑,那真是大智慧、大人格!平凡的我們是不可能的,但也無妨「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請以「惑」為題,寫一篇結構完整的文章,議論、敘事
- 闡釋與表述(佔18分)閱讀框線內的對話,先依對話內容的象徵意涵,闡釋「玫瑰」與「日日春」分別抱持哪一種處世態度,再依據自己提出的闡釋,就玫瑰與日日春「擇一」表述你較認同的態度,並說明原因。文長限
- 下列《孟子》文句,說明「學習成效受客觀環境所限制」的選項是:(A)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B)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C)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
- 文中畫底線的「契」、「覺」、「以」、「勝」四個詞,各與下列選項「」內相同的詞比較,意義相同的選項是:(A)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馮諼曰:願之。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B)柳宗元〈
- 文章分析(佔9分)仔細閱讀框線內的文章,分析作者如何藉由想像力,描述搭火車過山洞時所見的景象與感受。文長限100~150字。[鄉居的少年那麼神往於火車,大概因為它雄偉而修長,軒昂的車頭一聲高嘯,
- 簡答(9分)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 請先閱讀下列短文,然後回答以下問題:楚人居貧,讀《淮南》,方得「螳螂伺蟬自鄣葉可以隱形」,遂於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埽取數斗歸,一一以葉自鄣,問其妻曰:
內容推薦
- 孔子認為,良好的道德修養具有普世價值,不受族群、地域的局限。下列《論語》文句,強調此一道理的選項是:(A)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B)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C)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
- 漢字的部首具有表意的功能,例如「示」部的字多與神靈概念有關,下列針對「示」部字意義的敘述,錯誤的選項是:(A)祖、祇、神、社等字與神祇之意有關(B)祝、祈、禱、祠等字與祭祀之意有關(C)福、祥、禎
- 下列各組文句中,「」內連用數字的表達意義方式,前後不同的選項是:(A)「什一」,去關市之徵,今茲未能/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B)只嫌「六七」茅竹舍,也有兩三雞犬聲/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 下列各組文句中,「」內的語詞意義相同的選項是:(A)「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小人」姓張名青,原是此間光明寺種菜園子(B)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與其說我的話打動了他
- 斟酌下引文字,□中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六經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是故,□也者,志吾心之陰陽消息者也;《書》也者,志吾心之紀綱政事者也;□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也者,志吾心之條理節文者也;
- 「阿堵」是六朝以來習見的稱代詞,猶如現代所說的「這個」。《世說新語》記載雅尚玄遠的王衍不屑講「錢」字,而稱之「阿堵物」,因此後世文人多以「阿堵物」稱代錢。下列文句中,「阿堵」所稱代的對象不是「錢」
- 下列詩文中,作者面對「青山」時,有濃厚歲月之感的選項是:(甲)滿眼青山未得過,鏡中無那鬢絲何(乙)青山不減年年恨,白髮無端日日生(丙)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髮是中原(丁)眼看青山休未得,鬢垂華髮
- 關於下列兩首王安石詩,敘述正確的選項是:沈魄浮魂不可招,遺編一讀想風標。何妨舉世嫌迂濶,故有斯人慰寂寥。(〈詠孟子〉)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當時黮闇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糟粕所傳非粹
- 下列文句「」中的語詞,屬於偏義複詞的選項是:(A)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B)昭陽殿裏「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C)凡周「存亡」,不三稔矣!君若欲避其難,其速規所矣,時至而求用,恐無及也
- 關於下引文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三十年代的時候,魯迅曾與梁實秋展開多次筆戰。有一回,梁實秋說魯迅把一切主義都褒貶得一文不值。魯迅則反駁:「你究竟在說『褒』還是在說『貶』?褒就是褒,貶就是貶,什麼
- 古典詩歌常見「對仗」技巧,下列詩句對仗最為工整的選項是:(A)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B)洛陽游絲百丈連,黃河春冰千片穿(C)不見柏梁銅雀上,寧聞古時清吹音(D)紅泥亭子赤欄干,碧流環轉青
- 語文修正(佔9分)語文的使用需要注意場合、對象的分別,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對象,都有它不同的語文表達方式。例如上台演講和平日死黨之間說話便大不相同,而寫作文章和口語敘述也絕不應該完全沒有差別。下面
-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下列有關《論語》這一章的詮釋,敘述正確的選項是:(A)文中「發」字,意指顏回發憤向學,樂以忘憂(B)「省其私」,乃指顏回時時反省
- 下文取自網路新聞,文中連接詞運用不當的選項是:不論季後賽壓力龐大,王建民仍然「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6日對天使之戰投得虎虎生風,完全不見菜鳥球員的稚嫩生澀。撇開七局下失投不談,王建民先發6又2/
- 傳統建築常懸掛楹聯,以凸顯建物主題,增添人文情趣。下列各選項中的楹聯,何者與建物主題配置不當?(A)松聲竹聲鐘磬聲,聲聲自在;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用於書院(B)真實不虛,大慈悲,度一切苦厄
- 下列各「」中的書信用語,適合其使用情境的選項是:(A)王大明寫信給任職公司的主管,結尾書寫「職王大明筆」(B)王大明寫信給任職公司的主管李經理,開頭書寫「李經理賜鑒」(C)王大明寫信給好友,在信
- 議論評述(佔18分)請閱讀下列資料後,分別針對老師甲、家長、吳生的觀念、態度,各寫一段文字加以論述。(甲)老師與家長的對話老師甲:「吳茗士同學是我們班最優秀的學生,天資聰穎,不但有過目不忘的記憶
- 下列《論語》文句,解釋正確的選項是:(A)「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反映孔子哀人之哀、傷人之傷的懷抱(B)「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意謂古之學者心存一己,今之學者心存社稷(C)子貢問「
- 針對下列古文名篇內容,敘述正確的選項是:(A)蘇洵〈六國論〉藉論六國賂秦之弊,諷諭宋朝屈辱求和的政策(B)蘇軾〈前赤壁賦〉藉變與不變之辯證,表現作者通達的人生觀(C)韓愈〈師說〉藉贈文李蟠的機會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妝成每被秋娘妒」,乃通過側寫旁人的反應,呈現琵琶女的美麗;相較於由容貌服飾正面描寫美女的手法,有時更為高妙。下列對「美女」的敘述,也採用「側寫」的選項是:(A)曹植〈洛神賦〉
-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A)指考逼近,許多同學都焚膏繼晷,閉門苦讀,根本沒有閒瑕從事休閒活動(B)面對這樁棘手的案件,法官理應審慎處理,不能遷就形勢,以免歹徒逍遙法外(C)世界棒球經典
- 情境寫作(佔27分)下面是一篇未完成的文章,請以「雨季的故事」為題,設想情境,接續下列文字,鋪寫成一篇完整的散文,文長不限。雨季來時,石頭上面長了些綠絨似的苔類。雨季一過,苔已乾枯了,在一片未乾
- (甲)萬古丹心盟日月,千年義氣表春秋(乙)未劈曹顱千古恨,曾醫關臂一軍驚(丙)天意欲興劉,到此英雄難用武人心猶慕項,至今父老尚稱王(丁)由仁居義,傳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知言養氣,充惻隱、羞惡
- 近年知性之旅甚為流行,或依據作家生平經歷、作品內容規畫文學之旅;或依據歷史掌故、地理環境規畫古蹟之旅。下列藝文之旅的主題,與作品內容相關的配對選項是:(A)右軍書藝之旅── 曾鞏〈墨池記〉(B)
- 甲、□□的秋水深淺/怎樣測得出一尾魚的體溫/想想莫非自得其樂/泥塗之龜/畢竟要比供奉楚廟活得自由乙、我的靈魂要到□□去/去洗洗足/去濯濯纓/去飲我的黃驃馬/去聽聽伯牙的琴聲/我的靈魂要到汩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