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5.從某個時期開始,中國社會逐漸出現停棺多年、久喪不葬的習俗,要找到風水寶地之後才入葬。人們認為這麼做可以帶給後世子孫功名或財富等福蔭,出人頭地。這種風俗背後反映了某種社會變動的趨勢。根據這個角度,此一習俗最早可能形成於何時?
(A)秦漢時代,因布衣卿相之局,庶民有機會出頭
(B)魏晉時期,因道教盛行,庶民才流行風水觀念
(C)唐宋之間,反映工商業與科舉制擴大社會流動
(D)明清之間,反映商業繁榮,人民希望追逐財富◎請閱讀以下資料,並回答問題:《臺灣歷史散步》:「自宋朝以來,媽祖便是中國東南沿海居民的主要信仰之一。但在臺灣,媽祖卻是在 入清後才被普遍崇祀,這與清軍用來對抗明鄭軍隊的心戰策略,以及據臺後清政府的大力提倡極有關聯。明鄭時期,官方所提倡的主要信仰是玄天上帝,無形中忽略了當時對大陸閩、粵兩省移民有極大影響力的媽祖信仰,清軍就利用此一疏漏,屢屢在對明鄭的戰役中,藉言得到媽祖神助,以提振己方士氣,瓦解鄭軍軍心。據臺後,清軍征臺大將施琅更以「神靈顯助破逆」為由,上奏清廷將媽祖崇加敕封為『天妃』,之後又晉封為『天后』,再加上社會環境需求,媽祖便逐漸成為臺灣民間最重要的信仰之一。」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